小周天功法有兩種,一種是意念小周天,即內氣未產生而透過咽津至丹田和以意領氣的方式,完成任督二脈迴圈的練法。另一種是自然小周天,透過調息、意守丹田等方式,待丹田有氣感形成,再以意引氣完成周天迴圈的練法。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意念小周天的練習方法。
這個功法收錄在於明代汪昂的《勿藥元詮》一書中,原文及釋義如下:
先要止念,身心澄定,面東跏坐。呼吸平和,用三昧印,按於臍下。
這是第一句,講的是練習時的起式及姿勢。我們練功前先要將心收回,把雜亂的念頭給停止,放鬆身心,寧心靜氣,然後面朝東方採用道家的跏坐(也叫趺坐)法,所謂跏坐就是腳背放在大腿上面,盤腿而坐,這是道家、佛家的一種坐法。初學者可能做不到,此時用正常的平坐法也可以。要求兩膝不可太低,睪丸不可著物受到擠壓。採用自然的呼吸方法,呼吸要平穩勻長,兩隻手結成三昧印,按在肚臍下方的氣海穴上。三昧印即道家的大三昧錢,其做法是:二手仰掌展舒,以右手掌加左手掌上,二手大拇指甲相交,安於臍輪下。能滅一切狂妄念。
叩齒三十六通,以集身神,赤龍攪海內外三十六遍。雙目隨舌轉運,舌抵上顎,靜心數息三百六十週天,畢,待神水滿,漱津數遍。
這一段講的是道家的叩齒嗽津法。叩擊牙齒36遍,凝聚心神,用舌頭在口腔內上下、內外攪動36遍。雙眼跟隨舌頭來回轉動,然後舌抵上顎,靜心默數呼吸360次,然後等口中充滿津液後,再鼓漱數遍。
用四字訣,從任脈撮過穀道到尾閭,以意運送,徐徐上夾脊中關,漸漸速些。閉目上視,鼻吸莫呼,撞過玉枕,將目往前一忍直轉崑崙,倒下鵲橋。
這一段講的是以意領氣,執行小周天的練法。四字訣指的是撮、抵、閉、吸四字,撮就是撮提穀道(肛門),抵是舌抵上顎,閉是雙目緊閉,吸是鼻吸莫呼。具體來說,以意念的將氣從任脈撮過肛門,到達尾閭的位置,以意引氣沿後背督脈上行,至夾脊關,此時,引氣速度要加快,然後兩眼閉目往上看,此時鼻吸不呼,用力將氣撞過玉枕關,然後將目光往前,引氣過頭頂。再沿任脈下到鵲橋。道家內丹有河車運轉的說法,分為三步,古稱“載金三車”,即由尾閭關到夾脊關用羊駕車,比喻用氣的細小緩慢;由夾脊關到玉枕關用鹿駕車,比喻氣行的快速程度;由玉枕關上達泥丸用牛駕車,比喻用大力始能通關。
分津送下重樓,入離宮,而至氣海。略定一定,複用前法,連行三次,口中之津,分三次嚥下,所謂天河水逆流也。
這一段講咽津過程。練功中,口中會生成很多唾液,道家稱之為“金津玉液”,此時,要將口中的津液分三次下嚥,經過咽喉,進入心臟,然後下至下丹田氣海穴,這就是道家所謂的“天河水逆流”。所謂的天河水逆流,因為正常的津液由腎精所化,向上流入口中而成津液,這是“順流”,透過練功,口中生成的津液被嚥下到下丹田,就像河流逆流一樣,所以叫“天河水逆流”。
靜坐片時,將手左右擦丹田一百八下,連臍抱住,放手時,將衣被圍住臍輪,勿令風入。
這一段講收功動作。靜坐一會兒,然後將手左右交替摩擦下丹田180下,然後用手抱住肚臍,待放手時,將衣被圍住肚臍,不要讓風邪侵入人體。
次將大指背擦熱,拭目十四遍,去心火。擦鼻三十六遍,潤肺;擦耳十四遍,補腎;擦面十四遍,健脾。雙手掩耳鳴天鼓,徐徐將手往上,即朝天揖。
這一段繼續講收功動作。將雙手的大拇指擦熱後,在雙眼上摩擦十四遍,以去心火;然後摩擦鼻翼兩側三十六遍,以滋潤肺臟;摩擦雙耳十四遍,以補益腎臟;摩擦面部十四遍,以健運脾胃。最後,雙手捂住耳朵,食中兩指在腦後叩擊,即“鳴天鼓”三十六下,然後,雙手疊放在一起,左手在外,右手在裡,呈作揖狀,高舉過頭,行“朝天揖”。
如此者三,徐徐呵出濁氣四五口,收清氣,雙手抱肩移筋換骨數遍,擦玉枕關二十四下,擦腰眼一百八下,擦足心各一百八下。
這一段繼續講收功。如此進行三遍,然後慢慢地發“呵”音撥出體內濁氣四五次,然後鼻吸清氣,雙手抱住肩膀,左右轉動活動肢體、筋骨,用手摩擦玉枕24下,摩擦雙側腰眼180下,摩擦雙足心湧泉穴180下,至此,全套功法畢。
意念小周天的練法,可以不等內氣產生即可練習,等練功到一定時候,自然產生內氣,即便沒有氣感時,仍有很好的強身健體作用。這套功法所載的收功方法非常詳細,有別於他家的練法,值得好好學習。
好了朋友們,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本文屬原創作品,請不要抄襲、搬運,轉載請註明出處。關注我,帶你開啟高質量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