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篆刻時一定要用心對待每一個步驟,磨石、設計、臨摹、印稿、刻石,每一步都要認真仔細!”在武漢某學校的“非遺”課堂上,篆刻選修課老師的講授,得到了師生們的好評。可以說,近幾年,篆刻、京劇、剪紙、書法等中國傳統藝術,以及皮影戲、太極拳、中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多地走入學生們的課堂。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精神圖騰,更是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傳承併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更能使處於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中的人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應該向何處去。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一些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文化一知半解。這也提醒我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鞏固中華文化基因,要科學地、潤物細無聲地實施。
今年2月,教育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完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相關標準要求,對於推動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部首次對中小學課程教材如何有效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的頂層設計。
大方針已然確立,實施中面臨的問題仍待破解。當前,各地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常常存在形式灌輸多、內涵把握少的情況,以機械記憶為主,沒有充分展現文化蘊含的思想與藝術價值。有的學校雖然開展了相關比賽或表演,但更多停留在淺層,存在“有活動無教育”現象,生搬硬套,被動模仿多,思考啟迪不足,教育效果有限。
傳統文化進校園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要增強師資力量的培養,老師要具備相應的文化修養,而不是照本宣科,才能為學生作表率,更好實現言傳身教。另一方面,要科學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計,透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授,以日積月累的方式積澱,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們學習、傳承乃至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良好的文化基因,社會各界都應為此努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將會避免傳統文化“斷檔”。加強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在青年人的心靈裡播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是文化賡續的必須,是人才培養的必然,更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