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4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後,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是要帶著地球一起跑?”面對外國人問出的問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回答:“……中國人特別有家國情懷,即便發生了災難、戰爭,很多人也不願離開家鄉,死也要死在那兒。”
這與費孝通《鄉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在過去以農為主的中國社會,人們極少遷移,因為所謂農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飯。
在現代說法中,“土氣”是一個貶義詞,但在費孝通看來,“土氣”實際上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土氣”,也就是接地氣,它象徵著人們與大地的親密接觸,充分熟悉,“土氣”其實是辛勞、知足的代名詞。也因此,大批的中國人逐漸變得守舊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財富,那麼凡事照搬經驗去做就行。因此在現在看來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為在以土為生的年代,“經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儲存”。久而久之,整個社會變得穩定而缺乏流動,很多人一輩子就只在一個小範圍內活動。周邊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遇事總是能熱心幫一把,人們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穩固而與外部隔絕的鄉鄰關係,慢慢地也就有了“萬事不求人”的生活狀態。
帶著地球流浪,是一種回饋,也是一種責任,感謝你當年的養育,如果可以,我也不會扔下你獨自逃亡。不靠土吃飯、早已經用工業化普及農業的西方人,大概很難懂中國人的傳統戀根情結。
(摘編自《外國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後,藏著深層的文化認同差異》)
材料二:
中國人講的“家”是很有彈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無限遠。比如平常我們都喜歡說“我們是自家人”。什麼叫“自家人”呢?你再擴大點,比如“國家”,在英文裡面“國家”是“State”,並沒有一個“家”的意思在裡面。其實,幾乎各個地方的語言要表述“國家”的時候,他們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們中國,或者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所以“家”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它挺麻煩的。它牽涉的範圍非常廣,因為它是一個不斷有伸縮彈性的東西。
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人講這個“家”恰恰能夠說明中國社會的基本性質。他說“西方的社會像一捆柴”。我們把這一捆柴裡面的每根柴,理解為不同的個體、個人。把他們綁起來就成為一個社會或者團體,叫做“團體格局”。傳統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絡。費孝通就用這個形象界定了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他給它一個名字,叫“差序格局”。
費孝通說,因為整個社會是個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跟我友好的那個關係網也是可以不斷伸縮來回的。他還說,中國人對世態炎涼特別有感觸,正因為這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正因為“公”“私”的界限沒那麼分明,中國傳統社會里面特別喜歡講人情、講關係,又要講面子,因此那些規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東西,包括了很多我們叫“禮”的東西,這是一種禮治。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好比你跟別人做生意、做買賣,你喪失了信用之後,就沒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這個社會,什麼都是講規矩、講禮治、講面子、講關係、講人情,那麼法律在哪裡呢?所以費孝通說,為什麼中國封建社會的貪汙問題很嚴重,是因為我們其實不太有法律觀念,也不太有公共觀念。
我們過去講儒家道德,都是從小的教化,而這個教化都是有社會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鄉土社會,農村也不再是過去的鄉土社會的時候,這個儒家倫理就純粹只是一套抽空現實環境的教條,那又該怎麼辦呢?
(摘編自梁文道《〈鄉土中國〉:家,到底是什麼呢》)
材料三:
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
家與國的統一性,中國社會以家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聯盟,在此基礎上,擴大到非血緣關係的社會聯盟,由此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準國家性質的社會。
國與族的統一性,國是政權概念,族是種群概念。中國這塊大地上,存在過許多民族。這許多民族,不管是共時態存在還是歷時態存在,均可以尋到某種內在的關係。
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的統一性,中國的國土其核心地區是相當穩定的。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國家、國土、國民、國君、國權、國學、國樞是一體的。
家國情懷究其本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與別的哲學意識不同的是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理念,還不如說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情感,一種既厚重又綿長的家國濃情。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
(摘編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在不斷地發展中積澱的共同情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
B.材料二詳細地解讀了中國人對於“家”的理解,並可以對材料一中的家國情懷進行必要的補充。
C.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一種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與《鄉土中國》中其表現形式是完全一樣的。
D.材料三認為家國情懷是人類共同的意識,是情與理的合一,全面地體現為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傳統社會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種禮治,人們之間講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
B.以農為主的中國社會相對固定,人們主要靠土地吃飯,而這種不流動使中國社會呈現出了土氣。
C.費孝通運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
D.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中國人傳統戀根情緒的體現,早已用工業化普及農業的西方人是很難去完全讀懂的。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
A.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菜根譚》
B.靠種地謀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貴——《鄉土中國》
C.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曠怡亭口占》
D.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論證手法?任選兩種,分點簡要說明。(4分)
5.根據材料三,概括一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5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好事一小件
雷蒙德·卡佛
“他走了。”她說著,繼續輕拍他的肩頭。在他的抽泣聲中,安能聽見廚房裡咖啡壺的嘶鳴。“好了,好了,”她輕柔地說,“霍華德,他走了。他走了,現在我們必須適應這點。適應孤獨。”
就在午夜之前,就在他們處理完了很多事情之後,電話又響起來。
“你接,”安說,“霍華德,就是那個人,我知道。”他們正坐在廚桌旁,面前擺著咖啡。霍華德的杯子邊上還有一小玻璃杯威士忌。
“喂,”他說,“是哪位?喂!喂!”電話斷了。
“就是他,”她說,“那個混蛋。我真想殺了他。”
突然,她明白了過來:“我知道是誰一直打電話來了,就是那個麵包師。我在他那兒給斯科蒂訂過一個生日蛋糕。他有咱們家的電話號碼,一直打電話過來,為那個蛋糕騷擾咱們。那個麵包師,那個混蛋。”
晴空,星斗滿天。他們在麵包房門前停下車。他們能看見裡屋的亮光,有一個體積很大的男人繫著圍裙,在那片平靜的白光裡不時地進進出出。
“我們打烊了,”他說,“這可是大半夜。你們喝醉了,還是怎麼了?”
安向前一步,邁進從敞開的門漫出來的光亮裡。
“對於一個麵包師來說,你可是夠聰明的。”安說,“霍華德,他就是那個一直給咱們打電話的人。”她握緊拳頭,憤怒地盯著他。在她的體內,正有一種至深的憤怒燃燒著。
“等會兒,”麵包師說,“你想來取走你那個放了三天的蛋糕,是不是?夫人,我可不想和你吵架。我就收你半價。你要嗎?”
“還說蛋糕!”她說。她知道自己能控制住正在體內沸騰的情緒。她很鎮靜。
“夫人,我在這地方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養家餬口。”麵包師說著,“現在,別鬧事。”
他右手拿起一根擀麵杖,開始一顛一顛地拍在左手的掌心上。“你是要那個蛋糕,還是不要?我得回去工作了。麵包師得在晚上加班。”
“我知道麵包師晚上加班,”安說,“他們晚上還打電話呢。你這個混蛋。”
麵包師繼續顛著擀麵杖。他看了一眼霍華德,對他說:“小心點兒,小心點兒。”
“我兒子死了。”她冰冷而決絕地說,“他週一早晨被車撞了。我們一直守在他身邊,直到他走了。但是,當然了,你不可能想到這個,是不是?麵包師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是不是,麵包師先生?但他死了。他死了,你這個混蛋!”就如同憤怒突然爆發一樣,憤怒同樣突然消弱,讓位給了別的東西,一種令人暈眩的反胃感。她斜靠在灑滿了麵粉的木桌子旁,手捂住臉,哭起來,肩膀來回顫動。“這不公平,”她說,“這不……不公平。”
霍華德的手放在她腰背上,看著麵包師。“你真可恥,”霍華德對他說,“可恥!”
麵包師把擀麵杖放回到臺子上,解開圍裙,也扔到臺子上。他看著他們,慢慢地搖頭。
他從桌子下面拉出一把椅子,說:“請坐。”
安擦乾眼睛,看著麵包師。“我想過要殺了你,”她說,“我想過要你死。”
“讓我說說我有多抱歉吧。”麵包師說著,把手伸到桌子上,翻過來,露出他的掌心。
“我自己沒有孩子,所以我只能想象你們的感受。我不是個邪惡的人。我不認為自己是。”這個男人說,“我能問問你們,你們是否能在心裡原諒我呢?”
麵包房裡很熱。霍華德從桌邊站起來,脫下外衣,也幫安脫下了外套。麵包師看著他們,看了一會兒,然後點點頭,站了起來。他找到杯子,從一臺電動咖啡機裡倒出咖啡。又在桌上放了一盒奶油和一碗糖。
“你們可能需要吃點兒東西,”麵包師說,“我希望你們能吃點兒我的熱麵包圈。你們得吃東西,像這樣的時候,吃是好事一小件。”
他給他們端上來剛出爐的熱肉桂麵包圈,又在桌上放了黃油和抹黃油的刀子,然後和他們一起坐在桌旁。他等著,一直等到他們都從淺盤子裡拿起一個麵包圈,吃起來。
“吃點兒東西很好,”他看著他們說,“都吃光啊,想吃多少吃多少。全世界的麵包圈都在我這兒呢。”
他們吃著麵包圈,喝著咖啡。安突然覺得很餓,麵包圈又熱乎又香甜。她吃了三個,讓麵包師很高興。
麵包師聊了起來,他們認真地聽。雖然他們既疲憊又痛苦,他們還是聽著麵包師說的話。
他告訴他們自己這些年裡無兒無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講起那些插在蛋糕頂上、象徵新婚夫婦的小人。還有那些生日,光想想那些燃燒的蠟燭吧!他是個麵包師,他很高興自己不是個花匠。無論何時,麵包的味道都比花要好聞。
“聞聞這個,”麵包師說著,掰開一條黑麵包,“這是口味比較重的麵包,但口感豐富。”
他們聞了,麵包師又讓他們嚐了嚐,有糖蜜和粗糙的穀粒的味道。他們聽著他說,他們吞下了黑麵包。熒光燈下,亮得就像白晝一樣。他們一直聊到了清晨,窗戶高高地投下蒼白的亮光,他們還沒打算離開。
(肖鐵譯,有刪改)
【注】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國小說家,小說界的“簡約主義”大師。
6.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小說中的麵包師生活艱辛,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養家餬口,即使霍華德和安深夜來包到麵包房與他爭吵,他回應的同時也始終顛著擀麵杖做麵包。
B. 小說對斯科蒂的死著墨不多,著重刻畫了活著的人們的悲劇,開篇寫霍華德和安夫婦倆的失子之痛,但小說結尾卻使人看到了生活的一縷曙光。
C. 隨著故事情節的步步推進,安的心理發生了細微變化,由失去兒子的悲痛到對面包師頻繁打電話行為的憤怒,繼而轉變為面對生活苦難的淡然。
D. “我能問問你們,你們是否能在心裡原諒我呢?”一句表明,麵包師對斯科蒂的死深懷愧疚,他講述自己的不幸經歷是為了博得霍華德和安的同情。
7. 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小說將主要場景放在一間透著亮光和浸潤食物芳香的麵包房之中,這樣的精心安排既讓情節集中緊湊,又讓麵包等相關物象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B. 小說在表現作者的情感態度時,將作者的情感態度隱藏在故事背後,讓小說情節和人物自己說話。
C. 小說的結尾僅是作者觀察的結束,而主人公的生活仍在繼續,本文打破了傳統小說封閉的敘事結構,呈現開放的特點,留下想象空間,餘韻無窮。
D. 小說體現了作者的簡約風格,不重場景上的渲染,以工筆般的文字,對現實環境和情感背景進行極簡潔的表達,故事簡單,敘述平實,辭約義豐。
8. 結合文字,探究標題“好事一小件”的意蘊。(4分)
9. 這篇小說敘事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展開,這樣的語言描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字一:
①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於不勤。
②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於善忘。
③嗟夫!敗吾業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邵)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抵君羸卒數萬。”心善其說,因取“經”“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雲。
(節選自秦觀《精騎集·序》)
文字二:
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節選自《荀子·勸學》)
文字三:
①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②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 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③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雜樹,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節選自《姚鼐·登泰山記》)
10、秦觀《精騎集·序》文中第①段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B.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C.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D.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
11、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經”“傳”“子”“史”收錄的都是儒家經典,主要包括十三經、古樂、文字等方面書籍。
B.文字三第①段“乘”“歷”“穿”“越”“至”五個動詞,把作者從京師去泰安的季節、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表現了旅途的艱苦,使我們彷彿看到作者頂風冒雪、不畏艱險、不遠萬里趕來登山的迫切神情。
C.“君子”一詞,廣見於先秦典籍,為西周、春秋時對貴族的通稱,強調政治地位的崇高。後來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方面的含義,如“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D.文字三第②段“負”字以動寫靜,顯出雪的厚度,又以擬人手法,使雪山奕奕傳神。“居霧”以靜寫動,寫出霧的輕,呈停聚不動的狀態。
12、下列對三則節選文字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勸學》題目就是本文的論題,而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中心明確。
B.文字二第②段論述學習作用:要靠後天學習彌補不足。
C.秦觀年少時讀書時斷時續,不能持之以恆。而荀子《勸學》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所以文中秦觀讀書的故事可以作為反面論據來論證荀子《勸學》的中心論點。
D.文字二第②段和文字三第②段都使用大量的比喻來形象說理,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為現代漢語。(8分)
(1)我精騎三千,足抵君羸卒數萬。
(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14、文字三第③段句式上有什麼特點,有何作用?(3分)
(二)詩歌鑑賞(本題共3題,13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江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注】公元760年春,在親友的資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幾間草房,長期顛沛流離的詩人一家在此度過了近5年比較安穩的生活,此詩就作於這一時期。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 首句“抱村流”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清江的可愛,同時也照應了詩題“江村”。
B. 第二句點明瞭時節,交代了村莊的清幽的環境,透露出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C. 頷聯描寫燕子自由來往、白鷗相伴相隨的情景,令人感到自由、親切、融洽。
D. 全詩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了江村幽事;寫作上前後照應緊湊,讀起來輕快流暢。
16. 頸聯描寫了怎樣的生活畫面?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4分)
17. 名句默寫(6分)
(1)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長的文學發展過程中,許多事物被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如月亮,它可以在《短歌行》中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主題;也是《夢遊天姥吟留別》夢境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途中的伴侶。(3分)
(2)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歸園田居(其一)》中採用遠景勾畫及動靜結合的方式寫出鄉村之寧靜祥和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共9分)
相比早已________的高鐵,作為我國鐵路另一高科技發展方向的過載鐵路卻一直________。2018年6月6日至7日,由國家能源集團主辦的首屆過載鐵路新技術新裝備展覽會在河北滄州舉行,本次展覽會圍繞以“科技前行·智慧過載”為主題,對我國過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進行了全面表現。
進入展廳,中央的大尺寸沙盤首先映入眼簾,直觀清晰地展現了國家能源集團鐵路集疏運系統的地理分佈。展廳中最________的是由三節車廂組成的機車模型,它就是“神華號”十二軸交流傳動電力機車。( )。傳統的機械開關地面過分相裝置存在開關壽命低、故障率高、智慧化程度低等缺陷,為此,神朔鐵路分公司研製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過載鐵路智慧電分相裝置。該裝置能實現列車無感知過分相,對提升過載鐵路的運能、降低裝置故障率和司機操作強度,提高車—網匹配性具有重要意義,開啟了鐵路牽引供電技術新紀元,值得_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 家喻戶曉 無人問津 有目共睹 萬古流芳
B. 膾炙人口 鮮為人知 有目共睹 大書特書
C. 家喻戶曉 鮮為人知 引人注目 大書特書
D. 膾炙人口 無人問津 引人注目 萬古流芳
19. 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 本次展覽會圍繞以“科技前行·智慧過載”為主題,全面呈現了我國過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
B. 本次展覽會以“科技前行·智慧過載”為主題,全面表現了我國過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
C. 本次展覽會圍繞以“科技前行·智慧過載”為主題,全面表現了我國過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
D. 本次展覽會以“科技前行·智慧過載”為主題,對我國過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進行了全面呈現。
20.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 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便是展覽中的過載鐵路智慧電分相裝置
B. 展覽中的過載鐵路智慧電分相裝置也是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
C. 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是展覽中的過載鐵路智慧電分相裝置
D. 展覽中的過載鐵路智慧電分相裝置則是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
(二)
21. 請為以下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標題,並進行簡要評論。(共6分)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 為解決租房市場房源資訊虛假、價格不透明等問題,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實施,住房租賃監管平臺上線。此前不久,廣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賃平臺——陽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聯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也已正式啟用。
“新華視點”記者發現,目前,全國十餘個城市已出臺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並明確了建設時間表。專家稱,這是各地落實租購併舉住房制度的“關鍵一招”。當前,百姓租房存在幾大“痛點”:虛假房源多;合同不報備,發生糾紛時租客維權困難;房東漲租、租期隨意、二房東現象屢禁不絕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賃平臺將透過收集和釋出租賃資訊、動態監測租賃資訊、指導住房租賃價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亂象。
(1)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字)(2分)
(2)評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50字)(4分)
四、名著閱讀知識點考查(8分)
22.費先生為了把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的特點解釋得通俗易懂,大量採用東西方對比的方法來闡述。譬如,他認為西方的社會性質是屬於 社會,而鄉土中國則是屬於 社會;西方社會的格局特點大多是團體格局,而鄉土社會則是 格局。(每空1分,共3分)
23.中國人不管走到哪裡,為什麼那麼喜歡種菜?請結合這個社會現象,談談你的想法。(5分)
五、作文(60分)
24.根據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寫作文。
中國文化裡有許多關於“夢”的故事——
南柯一夢:唐代有個人叫淳于棼,性喜酒。一天,他醉酒後做夢到大槐安國做了南柯郡太守,夢裡,他勤政愛民,上獲君幹器重,下得百姓擁戴,前後二十年,享盡富貴榮華,夢醒後才發現原來大槐安國就是他住宅南邊大槐樹下的蟻穴,而南柯郡就是大槐樹南邊的樹枝。
黃粱美夢:有個盧生在一家店裡向一個道士訴說自己的貧困,道士送給他一個枕頭,他枕上去就睡著了,夢中盡享生活的美好。這時店主人煮上一鍋小米飯,佔生一夢醒來,小米飯還未煮熟。
夢筆生花:相傳南朝名士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少瑜夢醒後,果然在枕邊發現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讀了上面的故事,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已的看法。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
1. B 原文:“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 A項“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不合文意,原文中說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材料三說家國情懷是人類共通的意識,所以不能說是中國人獨有的。C項,“完全一樣”說法錯誤,原文中說“這與費孝通《鄉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並不是說二者表現形式完全一樣,《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錶現為災難來臨時地球人帶著地球逃跑,不拋棄地球,而《鄉土中國》中作者對家國情懷做出了理論分析。D項,原文是“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選項改為“共同的意識”,改變了句義。
2.A【解析】“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說法錯誤,原文中說“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可見契約也是需要的。
3.D A.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菜根譚》【做事留餘地】B.靠種地謀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貴——《鄉土中國》C.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曠怡亭口占》【即便是經歷世事沉浮、閱盡人間滄桑,依然能夠對細微的事物有著未滅的關懷與悲憫】D.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世態炎涼】材料二的論點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材料二有原話“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4.(1)比喻論證,作者運用“柴”與“水的波紋”的比喻形象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格局的不同。
(2)對比論證,作者透過對中西方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舉例論證,作者列舉了中國與西方對“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來論證觀點。
(4)假設論證,作者運用假設,讓自己的論證更嚴密。
(能概括出一點並分析2分,答到兩點並分析4分,不分點作答扣1分)
5.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特有的(1分)、家與國統一性的(1分)、國與族統一性的(1分)、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統一性的(1分)一種美學情懷。(1分)(句意通順1分,共5分)
6.B A.“他回應的同時也始終顛著擀麵杖做麵包”錯誤。C.“細微變化”“繼而轉變為面對生活苦難的淡然”錯誤。D.“麵包師對斯科蒂的死深懷愧疚”“為了博得霍華德和安的同情”錯誤。
7.D D.“工筆般的文字”錯,這篇小說對現實環境和情感背景進行極簡潔的表達,這種極簡潔應為“白描般的文字”,而不是“工筆般的文字”,“工筆般的文字”應是細緻入微的描寫。
8. ①“好事一小件”指的是“吃”,麵包師以麵包等慰藉悲痛的霍華德夫婦,使他們意識到生活還要繼續,這是一件微小而美好的事。②“好事”之小與苦難之大形成對比,啟示人們面對生活的苦難時,有時一些小小的滿足和溫情卻能撫慰心中的巨大傷痛,寄寓了作者對遭遇苦難之人的悲憫和人性中溫情的讚美。(一點2分,共4分)
9. ①使情節緊湊集中,訂蛋糕、兒子因車禍而死、頻繁接到陌生騷擾電話、霍華德夫婦與麵包師的衝突等情節在對話中交代或展開,不枝不蔓簡單高效。②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透過對話描寫凸顯了霍華德夫婦失子的悲痛,麵包師生存的艱難、命運的悲苦、助人的良善。③是揭示小說主旨的主要途徑。小說“直面苦難,溫馨相助”的主旨是在人物對話中逐步揭示出來的。④能提升閱讀體驗。透過對話敘述故事,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更易引起情感共鳴。(一點2分,答對3點得6分)
10.D
11.A
解析:經部分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十類;傳在文中指解釋儒家經書的著作;子部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說、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史部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十五類。
12.D 解析:《登泰山記》第②段“蒼山負雪”、“半山居霧”主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和11題D選項對應。
13.(1)我用三千精銳的騎兵,足以抵擋你幾萬疲睏計程車兵。
(重點字詞應注意:精騎三千:定語後置,應為:三千精騎。敵:抵擋,對抗。羸:疲睏)
(2)我曾經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學習的收穫;我曾經踮起腳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處看得廣闊。
(重點字詞應注意:須臾:片刻。跂:踮起腳跟。博:廣博,寬廣)
14.參考
以短句為主,兼有長句;整散句結合,(1分)緊扣時令特點,寫出了泰山有別於其他山脈的特徵,(1分)突出了泰山峻峭、蒼勁、寒冷的特點,(1分)體現了桐城派文章“雅潔”的特點。(1分)(答對任3處即得3分)
課外文段參考譯文
我年輕時讀書,看一遍就能背誦,默寫它,也不會有多大的錯誤。然而我依仗這樣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歡和巧言善辯、喝酒的人交往,一個月,沒有幾天在看書。所以,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也常常荒廢在不勤奮上。近幾年來,我學習非常勤奮,以來懲戒自己,後悔以前的所作所為。然而聽覺和視力都已經衰退,大概比不上從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閱讀一件事,一定會在心中反覆推敲幾遍,(但)合上書後就感到茫然不知,(這樣)反覆多次仍然記不住,所以雖然有勤奮刻苦的辛勞,卻常常荒廢在善忘上。唉!損害我的學業的,常常是這兩種情況。最近讀《齊史》,看到孫摩答邢詞中有這樣的句子:“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萬。”心中贊同喜歡這個說法,於是摘取了在寫文章時可以用到的“經”、“傳”、“子”、“史”中的語句,摘錄幾千條,編為幾卷,取名為《精騎集》。
B B項,“透露出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錯誤。應是表現出難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給作者帶來的滿足和欣然。
15.
16. (1)描寫了老妻畫紙、稚子敲針的安定祥和的生活畫面,(2分)(2)表達了詩人長期漂泊終於過上暫時安定生活的欣喜之情。(2分)
17. (1)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一夜飛度鏡湖月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第一三小題每空1分,第二小題1分,錯字、漏字、添字該空不得分)
18. C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膾炙人口”,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們都稱讚;第一空後面是“高鐵”,結合句意應用“家喻戶曉”。“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鮮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注意和前面的“家喻戶曉”對應,應用“鮮為人知”。“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見,形容事實極其明顯;“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句中空格前是“最”,與“引人注目”搭配恰當。“萬古流芳”,好名聲永遠流傳;“大書特書”,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句中有“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用“大書特書”。
19. D
20. B
21. ①. 標題:十餘城將建官方租賃平臺
②. 評論:政府主導建設租房平臺,助推樓市新生態,體現了政府關注民生問題,切切實實為百姓做好事、做實事的決心。
22.法理 禮俗 差序
23.這是中國人對“鄉土社會”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具體的認知與理解。鄉土社會的本色是土氣,產生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熟悉的社會模式。有“菜”,就有“土”;有了“土”,就有了“根”。這一中國社會現象,揭示出中國社會的“鄉土性”。
24.【寫作提示】
(一)材料解讀和立意參考
本道作文題目由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三部分組成。材料由多個段落組成,在寫作前,應先明確材料背後的多重涵義:其一,“南柯一夢”是透過夢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差異來強調,不管在夢裡做了多少事,現實還是很殘酷;其二,“黃粱美夢”是透過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來強調,改變現狀的,只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做夢;其三,“夢筆生花”是透過夢想延申到現實來強調,只要足夠努力,那麼離成功也不遠了。三則故事,都圍繞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來展開。寫作任務應緊扣“夢想與現實”這一核心問題,表達自己的思考及引起聯想、思考與感悟的文章,可以是議論文,也可以是記敘文。立意參考如下:
1.當夢想照進現實;
2.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3.讓美夢不再是夢;等等
(二)寫作任務分解
任務一:
主題:“夢想與現實的思考”
注意:必須明確回答引導語中所列舉的“夢想與現實的思考”。寫作過程中對“夢想與現實”的關係,要有充分的思考,還要有明確的判斷。如果沒有明確的判斷,不得評為一類文和二類文。
任務二:結合材料
材料由三個關於“夢”的故事組成。可以結合材料的核心意思,深挖“夢想與現實”的關係,也可以就“夢想與現實”中的問題剖析其危害,提出解決對策,但一定要寫有足夠的論據與相關的闡述,能自圓其說。總之,要注意扣住“夢想與現實的思考”寫作。
任務三:文體——自選
根據材料性質,議論文容易上手,記敘文同樣可以寫,只要明確體現主題即可。
語言:體現文體特色,議論文語言準確嚴謹,側重理性色彩;記敘文語言生動形象,側重文學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