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冬奧組委官網資料顯示,自1月23日起,機場入境涉奧人員總數累計1460人,經海關檢測後,複檢陽性40人,其中1人為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其他39人來自其他利益相關方。北京冬奧組委表示,北京冬奧會入境涉奧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均實行閉環管理。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迎來最後8天,科學防疫成為辦好這屆冬奧會的重要前提。不同於以往以人力為主的服務方式,“智慧化”將成為本屆冬奧會場館最大的亮點。
在“相約北京”冰球國內測試活動期間,“多驗合一智慧終端”數字哨點、霧化消毒機器人、無接觸物流配送櫃等紛紛亮相,在資訊查驗、日常消殺、動態巡檢、分發物資等方面展現出過人本領。
“多驗合一智慧終端”數字哨點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據瞭解,測試賽期間,在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的南門,工作人員只需對著門口的終端裝置掃一張二維碼即防疫卡片後,本人的健康資訊、疫苗接種以及行程碼等個人資訊就會顯示在裝置終端上,最多2秒,即可實現快速通行。
冬奧會舉辦期間,運動員、隨團人員所攜帶的行李物品、運動器械、食品是一條可能的傳播鏈條,如何避免病毒透過物品發生傳播?
由福州大學和福夏科技共同研發的“冷鏈物流紫外光催化複合消殺機”將在冬奧會一顯身手。據瞭解,9臺消殺機已在冬奧會三個賽區安裝除錯完畢,將對進入奧運村和首都體育館的行李、運動器械、配套工具以及食材食品等物資進行安檢消殺,為冬奧會築牢防疫屏障。
除了對人、物品等檢測之外,目前對於涉奧場館內外的環境中的新冠病毒如何檢測呢?
“相比咽拭子等常規方式,迅速檢測空氣中的新冠病毒是非常大的難題。新冠病毒會透過空氣裡的氣溶膠傳播,而對氣溶膠的採集一直沒有很好的方法。由於空氣中的病毒含量遠低於人體內的含量,且新冠病毒為RNA病毒,穩定性較差,加上空氣始終在流動,如果延遲太久,就失去檢測意義,這就需要樣本收集高效,檢測靈敏精準。”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劉鵬在1月19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組織的“科技冬奧企業行”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表示。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劉鵬和他的團隊經過努力,開發完成了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將空氣氣溶膠中的新冠病毒顆粒採集並加入檢測晶片,45分鐘便可出具檢測報告。這套系統靈敏度高,比常規方法靈敏10倍,而且不“挑”毒株,即使是奧密克戎毒株也同樣逃不過。
責編:趙萌萌
校對: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