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個很喜慶的節日,再這樣的一個節日裡面,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見面互相說著喜慶的話語,都是為了能在新年的一年獲得一個好的運氣,能讓自己的人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因此對於春節期間的每一個節日都要重視。
在大年初九這天,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有一個傳統的風俗習慣那就是拜天公。這裡的天公指的就是傳說中管理所有神仙的神明,是最大的神。
初九有“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的說法,是說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能辦成,還會辦得又多又利索。所以,有許多老人或者是生意人都會把正月初九作為“辦事日”,因為“七不出,八不歸,九出剛好辦成事”,而生意上的人也喜歡把平時難辦的協議或者是生意推到今天來辦理,希望能夠馬到成功。
這一天,屬天公日,作為最大的神仙,老百姓為表愛戴之心,有兩件事是絕對不會做的。
第一件,是曬衣服。寓意不與天公比美,低調,虔誠。
第二件,是不挑糞水。特別是在農村,這樣做也是一種虔誠之意,乾淨面對,心底純粹。
祭拜時擺放祭品,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面另設“下桌”。
“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到了初九趁著天公大喜的日子,有好運加成,將能辦的事情都辦了。雖然現代信仰風氣越來越淡薄,重要節日依然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