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即時配送下半場:巨頭的進攻靜悄悄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 | 賈藝超,編輯 | 小L

網際網路 O2O 模式創業浪潮中,許多與商流變革相配套的基礎設施也隨之誕生。即時配送的雛形,即來自當年的外賣平臺大戰。也正是這一場景,快速推動了即時配送市場規模的指數型增長,讓即時配送能夠成為一條相對獨立的賽道。

如果僅以外賣場景來看,頭部美團、蜂鳥的格局早已成型,但商業的有趣之處就在於不斷的變化。與商業機體的擴張相同步,即時配送開始“走出”外賣,老玩家向外滲透、新玩家悉數入局,不斷為市場增添變數。

有人稱,即時配送也迎來“黃金十年”,我們不妨將其看作即時配送的下半場。與上半場網際網路經濟背景下瘋狂的燒錢補貼不同,如今巨頭的進攻,都是靜悄悄地進行。

那麼,這一細分市場中,增量來自哪裡?企業拼的是什麼?未來如何盈利?

1、即時配送開啟增量市場

即時配送概念出現後的10年來,外賣一直是最主要的消費場景。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一直到 2018 年,外賣業務佔據了即時配送80%以上的訂單量。這也就意味著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即時配送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外賣平臺之間的競爭。

而 2020 年的突發疫情,似乎正在改變這種局面。居家辦公催生了與民生相關的宅經濟,生鮮電商、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迎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以及獲客成本的大幅降低;而與之相輔的即時配送網路,也將打破外賣場景一統江湖的局面。

即時配送平臺自發滲透於商流的機會視窗下,即時配送逐漸形成四大主流場景:餐飲外賣、零售商超、生鮮電商、跑腿代辦。各個細分場景都有著主流玩家,比如餐飲外賣的美團、蜂鳥;零售商超的達達;生鮮電商的叮咚買菜;跑腿代辦的順豐同城、閃送、UU 跑腿等。

如果再進行細分,即時配送領域的玩家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1)高頻場景:美團配送、蜂鳥配送

作為即時配送訂單的主要來源,以餐飲外賣為打底,美團、蜂鳥憑藉高頻的“吃”打造規模壁壘。根據美團財報資料計算,2020年,美團配送的日均訂單量高達2770萬單。

2)時效場景:閃送、UU跑腿

與外賣不同,這類企業服務的使用者針對的是點對點直送、跑腿的需求,提供的是純運力服務。

即時配送下半場:巨頭的進攻靜悄悄

3)高客單價場景:京東到家、美團買菜、每日優鮮、盒馬

這類平臺更多是在新零售的概念下,將線下消費場景向線上轉移,本身帶有商流的特點。但由於要直接與線下便利店、商超、菜市場等場景競爭,因此面臨著獲客難、獲客成本高、使用頻率低等難點。

種種場景的滲透之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至少在 2019 年,餐飲外賣一統江湖的地位正在被動搖,其佔即時配送訂單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81%下降到了 70%。

而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零售商超的線上化探索、生鮮電商配送的繁榮,雖然短時間內難以撼動餐飲外賣的“王者地位”,但至少為即時配送市場空間提供了新的增長引擎。

尤其是過去幾年來,頭部玩家逐漸向零售、生鮮電商市場滲透,既是追求細分市場的佔有率,也是從向高頻要規模到向高客單價要效益的進擊。

據申萬宏源預計,到2030年,即時配送行業的場景中,餐飲外賣佔比將為25.2%,生鮮水果佔比將為37.5%,商超到家佔比將為28.2%,其他型別佔比將為9.1%;來自於餐飲外賣的訂單量將下滑,反而是零售商超、生鮮電商等品類的訂單將迅速增長。

這也就意味著,即時配送市場訂單型別還是以 B2C 為主,C2C 為輔。

即時配送下半場:巨頭的進攻靜悄悄

2、新增量是誰的菜?

有資料顯示,截至 2020 年,即時配送行業消費者規模達到 5.06 億人次,同比增速穩定在20%左右;年訂單量超過200 億單,同比增長25%,預計2021年訂單量將突破300億單。

新場景帶來的高增速下,近幾年來,即時配送領域不斷吸引著巨頭玩家入局,其中甚至不乏跨界而來的新面孔。比如順豐同城,再比如滴滴、抖音等。

而深處其中的玩家們都在拼什麼?目前來看,大家至少要過幾個檻:流量之爭、運力之爭、數字化之爭。

1)流量之爭

即時配送的訂單來源中,很大比例來自 B2C 訂單。也就是說,即時配送網路雖然是 2C 的末端服務,但本質上是服務 B 端小店將生意做得更大。因此,在考慮這張網路之前,B 端商家實際上是在向平臺購買流量,以達到擴大銷售半徑、提高訂單密度來攤薄固定成本的目的,而運力網路則是被動選擇。

而這或許也是滴滴、抖音試圖試水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這種自建即時配送網路的生鮮電商平臺,也會在美團、餓了麼開店。

2)運力之爭

從運力規模角度來看,對於即時配送網路來講,運力規模與管理效率直接影響訂單的履約效率與服務質量。而運力規模又往往與網路的訂單規模相輔相成,畢竟訂單與收益直接掛鉤。這也意味著當前眾包為主的運力模式下,運力主要集中於美團、餓了麼、達達等訂單密度相對高的網路。

與此同時,即時配送網路頭部玩家正在透過資產複用來增加訂單規模。比如美團試水美團買菜業務、阿里收購點我達、達達與京東業務的融合等。

即時配送下半場:巨頭的進攻靜悄悄

相對而言,單純靠提供運力服務的諸如順豐同城、閃送、UU 跑腿等,則會基於訂單密度逐漸失陷於運力之爭。

3)數字化之爭

關於數字化之爭,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曾表達過一個觀點:中國電商的發展存在三個階段,即最初庫存在幾千公里外,要好幾天才能送達的“遠距電商”;庫存來到城市100公里內的倉庫,當日或次日就能送達的“近距電商”;以及,今天的第三個階段——“微距電商”,也就是即時零售,庫存距離消費者只有幾公里,履約在1小時內就能完成。

也就是說,電商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快遞,第二階段是倉配,第三階段,即時配送正在成為電商向傳統零售滲透的“第三條腿”。

大型商超如沃爾瑪、物美、大潤發等都在試圖透過數字化方式應對消費者需求,比如,物美透過自建多點平臺實現數字化之路。而這種方式畢竟考驗資本實力、研發能力、行業熟悉度等。

基於此,佈局零售市場多年的達達在 2021 年發力,釋出即時配送 SaaS 系統達達智配,為商家提供更智慧化的管理服務,以及更精細化的資料運營,從而助力商家提升配送服務效率和騎士人效。

可以看到,對於外賣場景的 B2C 服務,即時配送網路往往與流量打包出售;而隨著即時配送向零售、生鮮電商等領域滲透,2B 的標籤會更濃,這個時候能夠滿足差異化需求、定製化服務的網路將擁有更大的機會。

3、普遍虧損,即時配送向誰要利潤?

目前來看,即時配送餐飲外賣、零售商超、生鮮電商、跑腿代辦這四條主線當中,唯一盈利的戰線是餐飲外賣。

根據幾家上市企業的財報資料顯示,美團外賣2020 年訂單量突破100億單,達到 101.47億單,外賣營收662.7億元,經營利潤28.3億元;達達快送2020年營收34.4億元,淨虧損12.7億元;叮咚買菜2020年營收113.4億元,淨虧損31.8億元;順豐同城2020 年營收48.4億元,淨虧損7.6億元……

大規模的虧損之下,即時配送網路該向哪要利潤?

首先,從規模效應來看。相對而言,即時配送網路基本服務的是城市內迴圈的需求;同時,訂單高發期相對集中,也就是說如果要應對更高的規模,其運力資源要同比上升。因此,即時配送網路的規模效應遠沒有快遞明顯,某種程度上來講還處於勞動力密集型階段。

資料顯示,在美團配送與達達配送這樣日訂單量相差在 10 倍的規模差距下,二者的單票配送成本趨同,甚至達達以4.3元/單的成本優勢,還要優於美團配送的4.8元/單。

第二,從客單價來看。相比於外賣的客單價,零售商超、生鮮電商客單價更高。而高客單價之下,配送成本往往會擁有足夠的挖掘空間。

第三,從效率角度來看。技術提效,或許是即時配送企業的盈利點。正如上面說的,即時配送網路規模效應要遠低於快遞,對人的高度依賴,使得訂單配送效率會真正影響單票配送成本。因此,透過智慧排程、最佳化路徑規劃等技術賦能,以及覆蓋廣泛的運力網路,不斷提升提高配送能力和效率,或許才是不同網路競爭的核心。

整體來看,即時配送的上半場,僅僅外賣這一細分市場的格局已定;而在市場規模更為大的零售、生鮮電商場景,市場還處於萌芽階段。本土玩家的滲透、巨頭跨界而來,為這個市場增添了不確定性,彷彿大家在各自優勢領域站穩腳跟之後,才紛紛集結到這塊待開發的藍海。接下來,市場走向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分類: 房產
時間: 2022-01-25

相關文章

對房地產稅的幾點思考
房地產稅的推行必須有一個健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政府應該出臺政策性法規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規範.我國改革開放後快速的經濟發展導致政府的政策往往具有滯後性,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缺乏有效及時的規範,這就需要政府更多 ...

房地產稅沒來,“房東稅”先到,已有3地徵收,房價會降下來嗎?

房地產稅沒來,“房東稅”先到,已有3地徵收,房價會降下來嗎?
在很多人看來,房地產稅是能夠讓房價降下來的利器,因為房地產稅會讓那些擁有多套房的人繳納更多的稅費,這些稅費疊加起來就會造成房子越多越吃虧的情況. 但是房地產稅非常"難產",幾乎每年 ...

連平:房地產稅能抑制房價上漲嗎

連平:房地產稅能抑制房價上漲嗎
近期,房地產稅及相關話題熱度持續上升.5月中旬召開的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被普遍看作是房地產稅加速推進的訊號.6月財政部發文,自2022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將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非稅收入全部劃轉給稅 ...

房地產稅的本質
沒有房子的人盼著房地產稅早點開徵,有了房子的人都擔心房產稅會影響房價!房地產稅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篇文章繼續告訴你房價的趨勢!很多的自媒體天天都在關注房地產稅,好像房產稅一出房價問題就解決了,如 ...

鎂刻·博鰲觀點|樊綱:出臺房地產稅對整個行業有利
每經編輯:陳夢妤 9月16日,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媒體交流大會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提到,地產行業正在迴歸"市場均衡". "從投資角 ...

賈康:房地產稅“抽肥補瘦”抑制兩級分化,擴大試點存必要性
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9月18日,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21屆年會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賈康作了題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變化趨勢與房地產稅改革>的 ...

房地產稅即將落實?手握房產的人該何去何從?專家給出了分析結果

房地產稅即將落實?手握房產的人該何去何從?專家給出了分析結果
此前財政部.住建部等四大部門負責人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此次會議的核心內容,便是商議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結束後,迅速引起外界廣泛關注,不少人表示會議內容非常讓人震驚,畢竟這標誌著我國也將可能會進 ...

房產稅真要來了?專家提出免徵面積,4類人要睡不著了

房產稅真要來了?專家提出免徵面積,4類人要睡不著了
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手段讓很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氣氛變冷,很多剛需者紛紛放心下來,至少不用擔心房價再次大漲的情況.但實際上房地產的調控手段主要是為了讓房價趨勢上漲穩定,並不是為了打壓房價,且相關政策 ...

房地產“沒戲”了!這6大訊號你看懂沒?當心財富打了水漂

房地產“沒戲”了!這6大訊號你看懂沒?當心財富打了水漂
樓市面臨"大洗牌"!這6大訊號你看懂沒?小心財富打了水漂!今年的樓市很不太平,截止7月,調控多達352次,課外教育.中介.斷斷續續的疫情,大量從業人員失業,開發商賣房子也變得非常難 ...

專家激辯:5000元個稅免徵額是否應再提高?

專家激辯:5000元個稅免徵額是否應再提高?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道 最近,網路被"共同富裕"刷屏.這主要源自2021年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此次 ...

什麼訊號?廣東4城下調二手住宅交易個稅,專家說這不是偶然現象…… #時報看公司#
昨日,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稅務局釋出了關於公開徵求<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稅務局關於調整惠州市個人二手房轉讓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核定徵收率的公告(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公告>) ...

房屋贈與也要繳納個稅?新法規定,只有這4種情況,是可以的

房屋贈與也要繳納個稅?新法規定,只有這4種情況,是可以的
個人所得稅對所有人來說都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收入超過3500元就要徵收個人所得稅.稅收已經涉及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就拿房屋過戶來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購買房屋時,開始從價效比 ...

剖析房地產調控的方法之道

剖析房地產調控的方法之道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廣義房地產貨幣資金M2佔比過高,調控的主要目的,是將這個比例限定在一個適度的範圍之內.將房地產領域的資金,不斷的擠壓出去.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分析下,房地產調控的主要方法有哪 ...

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未來將迎來什麼結局
房價處於高位,與樓市重回高庫存.低生育陷阱同時並存"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已經突破萬元/平米大關,相比2000年的1948元/平米增長了5倍.稍微上些規模的城市,其房價漲幅還 ...

關於“房事”,樊綱改口了

關於“房事”,樊綱改口了
文/韜略哥 01 三年前,"六個錢包"成了當年的網路流行詞. 彼時的央行經濟學家樊綱,在電視節目上提出"六個錢包買房"的概念. 所謂六個錢包,是指夫妻雙方的父母 ...

5年後,現在買房和租房哪個更“划算”?過來人給出中肯的建議

5年後,現在買房和租房哪個更“划算”?過來人給出中肯的建議
房子是大家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如今買房與醫療.教育並列成為每個家庭需要面對的三件大事.但是隨著剛需.改善.投資等購房需求的不斷增加,房價也在一天天的上漲,買房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特別對於很多一二線城市 ...

北上廣深的房價,和紐約倫敦相比是什麼水平?

北上廣深的房價,和紐約倫敦相比是什麼水平?
導讀 我們選取紐約.倫敦等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核心城市進行對比,在考慮持有成本後,中國內地一線城市絕對房價.相對房價依然位居全球前列.全球前十大高房價城市,中國已佔一半,這是由深層次的住房制度決定的.由於 ...

王石預言已應驗?國內“手握”兩套房的家庭,未來將面臨什麼答案

王石預言已應驗?國內“手握”兩套房的家庭,未來將面臨什麼答案
作者:史料君 "高空置率,低生育率,3孩,市場拐點同時到來" 看似不相關的幾個詞,似乎有某種聯絡了. 住房空置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誰也不知道準確的空置率有多少,但高空置率應 ...

未來5年,買房將要擔心的新難題

未來5年,買房將要擔心的新難題
進入2021年以來,全國樓市的調控繼續呈現收緊的趨勢,雖然還未出現房價下跌的情況,但房價走勢變得愈發穩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購房的人再也沒有必要擔憂房價是上漲還是下跌的問題了,因為不管怎麼買房.賣房 ...

持有2套以上房子的人注意,國家表態,房產稅可能“這樣”收取

持有2套以上房子的人注意,國家表態,房產稅可能“這樣”收取
下半年以來,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強烈感受: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降低教育.住房等領域的民生成本.比如整治學區房.治理校外培訓.教育"雙減"措施:比如"3+2紅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