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牙齒模型
人類的牙齒有著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牙齒可以幫助我們咬碎食物、正確發音、以及維持面部的結構形狀。口腔中不同型別的牙齒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此形狀大小各異。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自己口中究竟有哪些牙齒、以及它們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吧!
牙齒的型別
牙齒的形狀使它們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發揮著特定的功能。
8顆門齒
口腔中最靠前的幾顆牙齒名叫門齒,上下各四顆,總共八顆。門齒的形狀又扁又薄,有點像鑿子。它們可以在你剛開始咀嚼時把食物咬成小塊,還能在你說話時幫你正確發音,以及維持你的嘴唇和麵部結構。
不同牙齒種類的示意圖
4顆犬齒
門齒旁邊尖銳的牙齒名叫犬齒,上下各兩顆,總共四顆。犬齒的形狀長而尖,在撕碎食物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肉類,因此肉食動物的犬齒通常更為發達。不僅是獅子和老虎,就連小說中的吸血鬼也是如此!
8顆前臼齒
犬牙旁邊更大、更扁平的牙齒名叫前臼齒,其表面平坦,邊緣隆起,適合咀嚼和磨碎食物,將食物咬成適於吞嚥的大小。發育成熟的成人通常有8顆前臼齒,上下各四顆。幼童沒有前臼齒,一般要到10至12歲時才會作為恆牙長出。
8至12顆臼齒
臼齒是所有牙齒中最大的。它們的表面大且平,邊緣有隆起,可以用來咀嚼和磨碎食物。成人長有12顆恆臼齒,上下各6顆,兒童則只有8顆乳臼齒。
最後冒出的臼齒名叫智齒,又叫第三智齒,通常於17至21歲之間長出,位於口腔最內側。不過有些人並不會長齊四顆智齒,還有人的智齒埋在骨頭裡,永遠不會萌出。
乳牙與恆牙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牙齒的數量和重量也會有所變化。通常來說,人們一生中會擁有兩組牙齒:一組為幼童時期的乳牙,一組為成年時期的恆牙。
幼童一般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每一兩個月長出一顆新牙,直到兩歲左右長齊。這些牙齒都是暫時性的,故又叫做“暫牙”。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恆牙開始在乳牙下方萌發。隨著恆牙的生長,乳牙的牙根會逐漸被牙齦吸收,導致乳牙變鬆和脫落,給恆牙騰出空間。兒童通常從六歲起開始換牙,一直持續到12歲左右。
恆牙包括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乳牙則沒有前臼齒。替代乳臼齒的牙齒名叫第一和第二前臼齒。同時,下頜骨會在青春期持續生長,為臼齒創造出更多空間。第一恆臼齒通常在六歲左右萌出,第二恆臼齒則一般在12歲前後出現。
第三恆臼齒(即智齒)通常要等到17至25歲才會萌出,但有時也可能永遠都不會露頭、成為阻生牙,或者根本就沒長出來。
綜上所述,乳牙有20顆,恆牙則通常有32顆。
乳牙與恆牙之間的區別
無論是門齒、犬齒、前臼齒還是臼齒,各種型別的牙齒都在我們咀嚼和磨碎食物的過程中發揮著獨一無二的重要作用。牙齒還能幫助我們正確發音,我們的面部形狀也與牙齒密切相關。此外,我們一生中會先後長出兩組牙齒——一組由20顆牙齒組成的乳牙,一組由32顆牙齒組成的恆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