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為百病之長,風易襲陽位,容易得傷風之證。
傷風,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感冒。
感冒的型別
1、風寒感冒
臨床表現: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治法以辛溫解表、散風邪為主。
經常選擇一些麻黃、荊芥、防風等散寒解表之品,比如麻黃湯、荊防敗毒散等湯劑。如果只需要單單取用麻黃的宣肺之力,則選用炙麻黃即可,發汗過度,則傷體內的津液,尤其是小孩子及老年人,故麻黃用量須謹慎。
常常用麻黃湯加減以達到宣肺發汗之功,祛除體內之寒邪、風邪。
簡單的療法:可樂薑茶,生薑片加可樂,煮著喝,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風熱感冒
臨床表現: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治法以清涼解表為主。
經常選擇一些薄荷、桑葉、金銀花、連翹等清涼解表之品,比如桑菊飲、銀翹散、白虎湯等湯劑。
風熱型感冒往往伴有咽喉疼痛之症,故伍以一些清熱解毒之品,比如射干、牛蒡子、桔梗等。
常常選用桑菊飲、銀翹散加減而成。比如,咽喉疼痛,痰多粘,則伍以殭蠶、浙貝母;咽喉幹癢,則伍以桔梗、蟬蛻;比如高熱汗出,則伍以白虎湯加減。
簡單的療法:蒲公英、蘆根、金銀花、連翹、甘草、淡竹葉,取適量,煲水飲用。
3、體虛感冒
臨床表現:以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為特點的臨床常見疾病,主要見於體弱之小兒和婦女、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治法以祛邪扶正為主。
經典方為玉屏風散、小柴胡湯。此二方用得比較多。
比如,鼻炎患者,經常流鼻涕,打噴嚏,流眼淚,則玉屏風散加辛夷、蒼耳子、白芷等鼻炎專用藥。
比如,少陽證,則非小柴胡湯莫屬。方歌: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薑棗,少陽為病此方宗。以“和”為貴。
簡單的療法:輕微傷風之證,小柴胡顆粒,兩包沖水,即可。
感冒的治法
患者,男性,成年人,職業:房地產
自我表述:患有過敏性鼻炎兩年已久,服用過一些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片、鹽酸左西替利嗪、維生素C片,還有一些激素藥,同時服用過一些中成藥及中藥湯劑,效果不明顯或者反覆發作。這段時間以來,一吹到風,流鼻涕,打噴嚏,流眼淚,特別的難受。中間也吃過一些抗組胺藥,一吃就緩解幾個小時,反覆發作,實在難受。
舌診: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舌質瘦小
【組成】
黃芪、白朮、防風、百合、桔梗、五味子、銀柴胡、烏梅、辛夷、蒼耳子、白芷、細辛、甘草
【方解】
風邪入侵,肺失宣降之功,又肺開竅於鼻,故流鼻涕,打噴嚏,流眼淚;肺為金,脾為土,土生金,母病及子,病位於中焦,中焦不固,則肺失宣降,故以健脾為主,伍以鼻炎專用藥。
方中以玉屏風散合過敏煎化裁而成。黃芪、白朮合甘草,補中益氣,固中焦;防風祛風邪;過敏煎(銀柴胡、烏梅、五味子、防風、甘草)解表和裡,辛夷、蒼耳子合白芷共治鼻炎;桔梗為載藥上行,一可提升中焦之氣,二可載藥上行。
方中用到細辛,這一味藥,一可散風寒邪,二可宜通肺竅。每每用之,效果倍增。
感冒的變化
其實,現如今,環境的變化,作息習慣,飲食習慣都在跟著變化,人的健康問題也同樣在變化之中,所以感冒之治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一般用兩個湯劑,或者兩個以上的湯劑,效果倍增。
一般情況下,感冒湯劑以三劑為宜,如果三劑效果不佳,估計患者也失去耐心了,也就使用西藥來治療,這樣一來會對中醫失去了信心,這就麻煩了。
【鄭重宣告】
一人一方,此方僅僅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