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洞國是我國著名的抗日將領,除了光輝的抗日事蹟外,他的婚姻經歷也同樣為人津津樂道。
1903年在湖南省石門縣的一個農村家庭裡,鄭洞國出生了。
雖說是農民,但鄭洞國祖上傳下來的幾座房屋和幾十畝田地使他的家庭還算富裕,為了使兒子能夠出人頭地,年少時他的父親不惜花費大量金錢,把鄭洞國送到了一家西式學校裡學習。
在學校裡鄭洞國第一次看到了報紙,這使他了解了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每當他看到新聞報道中中國一次次被外國欺負的訊息時,他的雙拳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握緊,在這個過程中,他想參軍保家衛國的思想種子已經埋下。
1918年,為了能早點抱上孫子,父母為鄭洞國包辦了一場婚禮,這是鄭洞國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覃臘娥,從幼年開始鄭洞國就一直獨自在外上學,很少感受到母親的關懷。
而比丈夫大八歲的覃臘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好鄭洞國,這讓鄭洞國感受到了溫暖的愛。結婚後他們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得好不愜意,後來覃臘娥為鄭洞國生下了三個孩子。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場史無前例的愛國抗議運動,席捲了全國各地,正值少年的鄭洞國當然血氣方剛,憤然的參與到了抗議運動之中,此時他想保家衛國的理念更加強烈,只需要一個契機,他會毫不猶豫的加入的抗日軍隊中。
1924年這個契機終於來了,黃埔軍校建立並且開始招生,聽到這個訊息鄭洞國止不住的高興,他和妻子分享此事,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援。
夫妻二人興奮得徹夜難眠,雖然丈夫沒說什麼時候啟程去黃埔軍校,但第二天覃臘娥還是一大早起床幫丈夫收拾東西,她明白在國家大義面前,自己和鄭洞國的情愛更本不值一提,沒有國哪來的家。
看到支援自己保家衛國的妻子,鄭洞國堅定地踏上了去往能實現自己理想的路上,他決心要保護千千萬萬中國家庭。
黃埔軍校畢業後,鄭洞國參加了包括北伐戰爭在內大大小小的多個戰役,由於表現英勇鄭洞國多次得到提拔,並且聲名遠播。
正當鄭洞國意氣風發的時候,噩耗突然傳來:遠在家中的妻子因為突發疾病不久前已經去世了。看著手裡的家書鄭洞國始終無法接受這個訊息,他不相信不久前還在一起互訴衷腸的妻子會突然過世,自己對她許下的承諾看來是不可能完成了……
此後的幾年裡由於對於亡妻的思念鄭洞國一直未在娶妻,這期間他一門心思的撲在了保家衛國的事業上。
單身的日子並沒有長時間持續,古北口戰役中和他要好的戰友負傷,戰役結束後鄭洞國去醫院看望好友,讓鄭洞國打破腦袋也不會想到,這次探病經歷竟然是未來與自己一起生活過20年之久妻子的第一次邂逅。
來到醫院後鄭洞國手捧鮮花,正在尋找戰友的病房,轉了好幾圈都沒能找到戰友的病房。這不僅令人發笑,在戰場叱吒風雲的將領竟然會在醫院裡迷路。
看著穿著軍裝被醫院搞得暈頭轉向的鄭洞國,在旁邊的一位少女捂著嘴笑個不停,鄭洞國的眼光被吸引過去。
這一眼便成了他們之間愛情的開始,這名大笑的少女名叫陳碧蓮,今年17歲。她的家境富裕,家中在南方的產業眾多,父親曾經是國民政府軍人,後來轉行做了律師在南京小有名氣。
鄭洞國看向陳碧蓮,只見她容貌美麗,風姿綽約,亭亭玉立,髮型時尚。應該是少有的大家閨秀的型別,此時她正笑盈盈的看著自己,這讓鄭洞國忍不住的想要和她親近,表明身份後,他便請求少女幫忙帶著自己去戰友的病房,陳碧蓮爽快的答應了。
愛好閱讀軍事新聞的陳碧蓮沒少聽說過鄭洞國的事蹟,在她心中一直都很崇拜鄭洞國。在與陳碧蓮的一路閒聊,鄭洞國發現陳碧蓮雖說是個大小姐,卻完全沒有任性的脾氣,性格溫和,十分體貼。
這些特徵十分符合他對完美妻子的想象。他們越聊越投機,聊到最後鄭洞國發現陳碧蓮竟然是自己好友的的堂妹。
因為雙方第一次見面對彼此的印象很好,甚至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他們對彼此念念不忘,竟然都找到了這個好友請求他幫忙約對方出來。
好友的得知他們是兩情相悅,於是便順水推舟的撮合他們,擋不住鄭洞國的甜蜜攻勢,沒過多久陳碧蓮便已經淪陷了。幾個月後他們便在雙方父母的見證下結婚了。
戰爭是殘酷的,自己的丈夫隨時都有可能在戰場上死去,這是陳碧蓮最為擔心的事情。她想,自己既然不能阻止丈夫行兵打仗,那就時時刻刻跟在丈夫的身後哪怕鄭洞國會犧牲,至少還有自己為他收屍。
俠骨柔腸的鄭洞國哪裡會同意妻子這種荒唐的想法,戰場的艱苦和危險他可是十分清楚的,哪怕是在後方也經常有敵人戰鬥機的騷擾,如果這些敵機投彈的話沒有防禦力量的後方必將傷亡慘重。
無情可怕的戰爭不給人喘息的機會,短短几天后因為結婚而告假在家的鄭洞國被急招回到軍隊,臨走前鄭洞國苦口婆心的勸阻妻子不要跟隨自己來到戰場,陳碧蓮雖說是大家閨秀但卻很有自己的主見,她一旦有了想法決定後就一定要去做。
丈夫離開後陳碧蓮經常就去鄭洞國的軍隊裡看望他,陳碧蓮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丈夫自己已經做好了和他同生共死的覺悟。
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初期,較於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中國軍隊顯得十分樸素,很多戰士都是臨打仗前剛徵的新兵蛋子。勝少敗多這是鄭洞國軍隊的常態,但全軍上下沒有一個人氣餒,他們明白自己決不能倒下。
血淋淋的例子猶在眼前:陣地防線一旦被迫,後方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民眾,絕對會遭遇日軍所奉行的三光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南京大屠殺就是典型例子;將士們即使知道和日軍實力懸殊,在戰場也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早已經做好了必死的覺悟,反觀入侵別國的日軍他們有什麼覺悟,有什麼底氣上場殺敵?
每天都有大量傷痕累累的戰士,他們有人拄著柺杖,有人躺在擔架上,有人斷手斷腳血流不止……當醫護人員來到他們身邊時,戰士並沒有詢問自己的傷情,反而不斷追問自己何時能夠再上場殺敵。
這一切都被陳碧蓮看在眼中,戰爭遠比新聞中報道得更為離譜,她想起了丈夫吃了敗仗後的樣子那副心碎、不甘、憤怒的表情,現在她完全理解了丈夫。
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陳碧蓮是這樣想的,與前幾次剛來到軍營時的迷茫不同,她現在來看望丈夫都會在軍營裡住上一段日子,這期間她積極參與到軍營生活中,她會記錄戰爭中將領的生活並將這些寄到報社以便讓人們瞭解戰爭。
當戰役結束後有大量的傷員,陳碧蓮就化身為醫護人員來照顧好傷員。鄭洞國每次作戰失敗後陳碧蓮就在身邊鼓勵他,多虧了這些鼓勵才使鄭洞國始終保持幹勁。
1939年日軍在我國雲南與緬甸的交接處集結大量兵力預備一舉攻入雲南,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面對囂張的日軍民國政府派遣包括鄭洞國在內的優秀軍隊前往抵抗。
這是一場關鍵戰役,上級給出的命令:只能勝不能敗,誓要與邊境共存亡。為了踐行命令數不清的將領把妻兒接來雲南,他們破釜沉舟做好了必勝的信念,鄭洞國也把陳碧蓮接到了身邊。
陳碧蓮在鄭洞國軍隊裡早已人盡皆知,大家都把他當成了軍隊裡的一份子,很多人都受過她的照顧,大家一致稱呼陳碧蓮為“怒江之花”。
為了使前線的戰士們能夠安心作戰,陳碧蓮把許多和她一樣來到戰場的將領們的妻子組織在一起,舉辦了一次軍中舞會在這場舞會中將領們和妻子互相告別,將士們在外殺敵,妻兒們在家等待,他們必勝的信念更加堅不可摧。經過戰士們的奮勇作戰這場戰爭以中國軍隊的勝利告終。
儘管戰爭艱苦,但有妻子不時地探望,鄭洞國始終沒有感受過孤獨和絕望。四年後鄭洞國擔任了中國遠征軍新一軍軍長,這意味著他前往境外作戰,他與陳碧蓮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連到他所處戰場的航線都變得危險無比。
但陳碧蓮沒有因此退縮,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探望丈夫,如此情深義重不僅感動了鄭洞國,連他的將士們都對陳碧蓮敬佩不已。
1945年9月3日日本正式向中國投降,這一天普天同慶。
這一天中國人民歡欣雀躍,人們終於能和在外打仗多年的家人們團聚,和以往心情沉痛的會面不同,這次團圓每個人都心懷喜悅,如釋重負。
面對這來之不易的相見,每個人都在心中祈禱,不要再有戰爭的發生來摧毀這和平美好的日子。
鄭洞國也是這樣期盼的,他和陳碧蓮相隔兩地苦苦相思的日子終於結束,接下來的日子一定是苦盡甘來十分甜蜜。如鄭洞國所想,之後的一年多日子裡他與陳碧蓮過著甜蜜的生活,期間陳碧蓮多次想要與丈夫擁有愛情結晶但卻一直沒有實現。
鄭洞國於是和妻子一起來到醫院檢查身體,原來是妻子不能生育。和陳碧蓮是多年夫妻,經歷過同生共死的情誼,當然不會影響鄭洞國對於妻子的感情。可陳碧蓮卻認為自己有愧於鄭洞國,為了擁有孩子陳碧蓮說服了鄭洞國抱養自己妹妹所生的女孩。
抗日戰爭後鄭洞國已是國民政府高階將領,在黨內他是主和派,對於蔣中正想要發動內戰的想法他一直持否定態度。農民出身的鄭洞國,對於發動戰爭後會對百姓們造成多大傷害有著切身體會,但讓他抗拒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1946年6月26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政府在完成戰爭準備後,不顧全國民眾的強烈反對,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全面圍攻共產黨企圖在三個月內結束戰鬥。
接到去往長春鎮守的命令使鄭洞國內心苦笑不已,他實在是不想把傷口對準自己的同胞,和妻子剛剛度過的這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鄭洞國深刻的認識到了和平生活的美好。國民政府發動內戰,使鄭洞國十分失望。
苦悶的鄭洞國與妻子交談自己的不滿,陳碧蓮卻認為,為了更為長久的和平眼下發動內戰也是無可奈何,這是夫妻倆的第一次爭辯,無法和妻子達成共識的鄭洞國苦悶的來到長春鎮守。
來到長春後的兩年時間裡,軍隊節節敗退。整個東北除了長春、瀋陽等幾個城市外其餘地區都被解放了。
剛來長春時他不理解為什麼共產黨這麼得民心,充滿好奇的鄭洞國曾去過那些解放過的地方實地考察,他發現解放的地區裡沒了地主鄉紳,他們的土地被家家戶戶都分走了,人民安居樂業。
那時候的鄭洞國就已經預想到現在獨木難撐的場景了,他私下裡接觸過共產黨,瞭解過共產黨的理念,無產階級共同富裕的理念使他心生嚮往。
面對共產黨圍攻整個長春城時,他提前已經派人和共產黨接觸過,表示自己願意投誠,前提鄭洞國希望自己是被共產黨圍攻後最後一刻才發起的投降。
不久後國民政府總部收到訊息:鄭洞國拼死抵抗但長春失守仍然失守的訊息,為了不影響軍心,蔣中正命令報紙頭條釋出,鄭洞國在長春被俘虜後自殺殉國的假新聞。
這個新聞猶如晴天霹靂讓陳碧蓮接受不了,之後的日子裡她整天以淚洗面,無論做什麼事她總會回想起鄭洞國的音容相貌。
這天陳碧蓮正在吞聲忍淚的思念丈夫,沒想到郵差竟然送來了一封丈夫的家書。陳碧蓮一臉的不可置信,信中鄭洞國闡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得到丈夫沒死的訊息使陳碧蓮轉悲為喜。
可鄭洞國投誠的事情卻使她心裡不舒服,於是她立馬給丈夫回寫了一封信,除了表達自己的高興之外,還表達了自己心中的一些真實想法,
後來戰爭結束,鄭洞國終於回到妻子的身邊,雖然他們像往常一樣生活,可鄭洞國還是能夠感覺到妻子對自己的行為的一些不滿,有時甚至忍不住吵起嘴來。
由於鄭洞國在南方表現出色,幾年後中央抽調他去北京開展工作,鄭洞國十分開心的與妻子分享此事,沒想到卻得到了陳碧蓮的冷嘲熱諷,鄭洞國沒有在意,他仍然高興的邀請妻子與自己前往北京。
“北方寒冷、水土不服,不願北上。”陳碧蓮以這樣的話語拒絕了丈夫,上海有她經營已久的社交圈子,她認為如果去北京生活自己的生活一定是那種寄人籬下的日子。
昔日可以陪伴自己南征北戰的妻子,如今卻以如此敷衍的態度拒絕自己,巨大的落差使鄭洞國心痛不已,他也無法理解陳碧蓮現下的觀點,他決定獨自去往北京。
來到北京工作後,由於陳碧蓮不願意來到北京,想要見面鄭洞國就必須回家看望妻子,到家後夫妻二人仍然為地區的事情爭吵不斷,誰也不願意讓步。
1953年,受不了和丈夫的不斷冷戰,陳碧蓮給遠在北京的丈夫寫了一封信,在信裡她咒罵鄭洞國對自己的冷落,並且在信裡附上了一份離婚協議書。
鄭洞國心如刀絞地看完信,他不理解為什麼昔日恩愛的他們會落到如今離婚的地步,他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他想“既然你陳碧蓮想離婚,行啊,那就離婚,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
夫妻二人離婚後,相繼又找了新的伴侶。三年後鄭洞國經人介紹認識了顧賢娟,顧賢娟在浙江是當地有名的美女,由於雙方看著順眼,不久後他們便結婚了,鄭洞國婚後生活穩定幸福,顧賢娟也為鄭洞國生下了一個女兒。
陳碧蓮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離婚後她聽從家裡人的安排嫁給了上海的一位富人,生活富裕,後來丈夫病逝。
沒了丈夫,陳碧蓮的生活也變得貧困起來,在漫長困苦孤獨的日子裡,陳碧蓮愈發懷念曾經與鄭洞國神仙伴侶似的生活,最後卻因為她的任性導致了離婚,陳碧蓮悔不當初。
得知陳碧蓮生活貧困之後,鄭洞國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也許在內心深處他仍然愛著陳碧蓮,於是他託人給陳碧蓮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後來顧賢娟因病早逝,得知此事的陳碧蓮寫信給鄭洞國想要和他複合,鄭洞國卻沒有回應此事,他回信說要再陳碧蓮見一面。見面的那天兩個人淚眼婆娑地看著對方,可是陳碧蓮見到帶著顧賢娟女兒來的鄭洞國,她內心知道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那次會面後兩人又一次各奔東西,至死都沒有再見過面。
他們的愛情經歷令人唏噓,在感情出現問題時,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不能好好地坐下來談談?如果他們當時能夠換位理解一下對方,也許最後就能收穫一份長久美滿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