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國際評論,木叔來分析聯合國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
1月27日,對很多人而言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是對以色列和猶太人而言,卻意味著新生。
1945年的這天,蘇軍攻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救了被納粹關押和虐待的大量猶太人和各國受害者。這預示著納粹即將走向滅亡。
2005年這天,以色列提出一份決議,聯合國大會透過:每年的1月27日就成為了聯合國認可並且銘記的“國際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
這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提出的第一個被聯合國採納的決議。
而最近以色列又提出了一個決議,還是和大屠殺有關,聯合國又採納了——這就是“反對否認大屠殺言行”的決議。
這個決議和17年前透過的決議相輔相成,給國際社會隨時提醒極端主義和種族主義的風險猶存,全世界必須提高警惕。
木叔注意到這份決議透過的日期是1月20日,這也是一個具有很大歷史意義的日子。
80年前的這天,納粹召開了一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就定下了要屠殺猶太人和其他被納粹認為低等血統民族的計劃。
所以這個日子被聯合國透過相關決議,更有紀念價值。因此以色列的這個提議獲得了110多個國家的支援和聯署。其他沒有支援聯署的國家在討論這份決議草案的時候基本上也都透過或者預設。
不過有一個國家比較奇怪,這就是伊朗。
該國駐聯合國代表發言時強調,伊朗不在支援這份決議的國家當中,他們反對這份提議的原因是認為不想看到猶太人把自己的歷史遭遇在國際社會傳播。
伊朗認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實行的政策也是一種種族政策,因此伊朗不願意看到以色列在聯合國的決議得到透過,因為這可能意味著聯合國忽視巴勒斯坦人的權益。
但是伊朗的聲音沒有得到聯合國大會的認可,一個原因是他們因為拖欠聯合國會費,因而沒有投票權。
另外一些穆斯林國家也沒有呼應伊朗的態度,換句話說這些國家沒有公開反對以色列的這份提議。
伊朗的態度為什麼特立獨行?難道不怕被國際孤立?
其實這和伊朗40年來的外交政策有很大關係。該國至今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在公開場合一般也不稱呼以色列的名字,而是叫他們為“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伊朗出版的地圖上,你也找不到以色列這個國家,這真是實現了過去伊朗官員所說: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的願望。
有關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問題,伊朗一些官員曾發表過讓國際社會震驚的話。比如前總統內賈德就曾懷疑是不是真有納粹大屠殺。
這個態度甚至德國人都不理解,畢竟人證物證具在,德國政府都承認了,搞不懂為什麼伊朗人竟然還否認。
因此,這次聯合國透過的以色列提出的決議前,德國主動找到了以色列,要求作為共同提案國。一個原因就是要主動承擔歷史責任。德國駐聯合國大使在決議通過後的一份宣告中表示:德國的歷史責任是保留對大屠殺的記憶,德國充分意識到在這方面負有特殊的義務。
德國人的這個態度,伊朗人應該更重視才對。
【所有作品已受版權保護,嚴禁抄襲、轉載,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