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球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但continental大陸集團仍決定不制自己造半導體。歐洲汽車新聞雜誌《Automobilwoche》引用了continental大陸集團 CTO Gilles Mabire的話,“我們曾做過調查,但是最後還是決定放棄。”Gilles Mabire在接受《Automobilwoche》採訪時說,雖然到了2022年,情況會“保持緊張”,但是他認為,到2023年,晶片危機會得到緩和。
continental大陸集團打算與廠商及消費者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修改晶片的設計,使其更具彈性,若有需要,可以快速更換晶片,並能快速轉移到其他廠商,而非自己製造。GillesMabire說:“在任何地方,晶片的供應都很緊張,並且每個部件的半導體技術都不同。你不能在一個區域內生產出一個產品。這需要專業人士,而汽車業自身的規模又太小,難以滿足需求。
Gilles Mabire說:“從長遠看,向集中運算轉變的電子電氣結構的確會降低處理器和晶片的數目。“但是,在這段時間裡,複雜度和效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因此,很難想象,我們可以用更少的半導體來解決這個問題。”
GillesMabire說,這次晶片危機的最大經驗就是:「我們要做一個長期的規劃,要與廠商及顧客緊密配合。」Gilles Mabire表示,未來的continental大陸集團想要“在戰略計劃的早期就考慮到半導體的供給,以便在遇到瓶頸時能夠儘早的發出訊號。”
汽車半導體危機
汽車行業的半導體危機始於新冠病毒的快速傳播。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迅速傳播開來之際,半導體行業實際上當時並沒有顯現出受到了衝擊。伴隨著上游企業的原材料逐漸消耗殆盡、生產製造工廠頻發感染病例以至於影響生產、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全球供應鏈緊張(海運的週期更長,有更嚴格的審查),這些綜合因素導致半導體從原材料到成品的上下游產業鏈開始變得不穩定起來。
現在一臺汽車需要1000餘個不同種類的晶片,這對於汽車製造商壓力很大,因為如果沒有合理的晶片型號進行替代,即使汽車設計使得汽車晶片數量減少了,但並不能使之完全取代關鍵節點晶片的作用。由於不可或缺的晶片的短缺,汽車製造商只能減產。
對於晶片製造商來說,汽車晶片的短缺對其壓力也很大。很多小型晶片製造企業可能幾年、幾十年只供應一個很小的的細分領域,現在汽車製造商給小廠壓力,如果拿不到訂單就無法維持現在的高價物料開銷,汽車製造商會選擇更穩定的貨源,這使得小型晶片製造企業生存更為艱難。而晶片製造的大企業,往往涉足能源、通訊、醫療等多種領域,應該說現在是全行業的晶片荒,晶片製造大企業也不太可能擅自調整自己的業務板塊,更不太可能因為一時的晶片短缺去建廠擴產——誰都知道風暴只是一時的,沒必要為了抵抗風暴去建個要塞。
continental大陸集團的抉擇
瞭解continental大陸集團的人應該知道,continental大陸集團是汽車基本上全行業的零部件供應商,在他們的業務範疇裡,明確寫有車身電子系統部系統的介紹:“新的車身電子系統部銷售額超過 60 億歐元,負責將車輛、駕駛員及乘客,其他車輛之間以及與基礎設施之間相互連線的資訊管理,該部門是這個領域的全球性市場及技術領先者。車身電子系統部在遍佈全球的 約70個分支機構擁有 33000 名員工,由Helmut Matschi負責。”在其企業背景介紹裡,也明確寫有涉足汽車電子業務。
此次採訪的披露,是否意示著continental大陸集團將要放棄自己的汽車電子業務部門呢?
筆者認為應該不會。這個分支機構在全球擁有33000名員工,如果將業務裁掉這會是一個大雷。筆者分析這個業務部門應該是整合汽車晶片供應商的——這意味著這個業務部門是汽車晶片渠道商。此次採訪證實了continental大陸集團將不會自己開闢生產線生產汽車晶片,只會以渠道商的方式整合供應鏈。
筆者認為continental大陸集團的抉擇無疑是正確的。汽車晶片領域,一臺汽車需要上千個晶片,涉及到的晶片製造商可能多達上百家。要想自己生產汽車晶片(通常也只能生產幾類),不但無法覆蓋到汽車晶片全領域,而且就數量而言也是杯水車薪。況且,自己生產晶片就意味著有了成本,作為私營企業是不會為了短缺的汽車晶片去冒這個風險。
目前全球除了少數幾家大型晶片製造/代工企業(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進行新廠建設擴產能,中等規模的晶片製造商和晶片製造小廠都在觀望,大家都知道一旦新冠風暴過去,晶片市場很可能是一地雞毛。continental大陸集團與其投身其中不如在外圍整合資源。
continental大陸集團
continental大陸集團於1871年始建於德國漢諾威,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開發並製造零件、模組和系統。
continental大陸集團業務涵蓋制動系統、動力總成及底盤的系統和零部件、儀表、資訊娛樂系統、汽車電子、輪胎及工業橡膠製品,致力於提升駕乘安全和全球環境保護。continental大陸集團也是汽車網路通訊領域的合作伙伴。continental大陸集團在全球約有18.9 萬名員工,遍及49個國家和地區。continental大陸集團下設底盤與安全、動力總成、車身電子、康迪泰克、輪胎五個事業部。 1994年,continental大陸集團正式進駐中國市場。目前,continental大陸集團在中國共設有23處生產基地、13個研發基地,員工總數超21,000名。
continental大陸集團利用馬牌(Continental)這個品牌在全球銷售汽車、摩托車、腳踏車用輪胎。並在一些地區使用其他品牌例如Barum ,General ,Euzkadi 。continental大陸集團的客戶包括所有主要的汽車,卡車,及公共汽車生產商,如大眾,戴姆勒公司,福特,沃爾沃,依維柯,施密茨,Koegel,福萊納卡車,寶馬,通用,豐田,本田,雷諾和保時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