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除了賞月賞桂吃月餅這些習俗之外,猜燈謎也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之一。
燈謎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謎人們很喜歡把傳統佳節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用燈謎的形式來歡度中秋。所以,“中秋”或者“中秋節”經常成為謎人筆下的謎底。
下面挑幾則與中秋有關的燈謎,略作講解,以饗讀者諸君。
(1)含愁卻念舊日別(節日) 中秋 /制謎:潘潔妹
初看謎面,描寫的是一個人,心懷憂愁。為什麼會愁呢?因為他(她)想起了舊日的離別。
那麼,這個描述離愁的句子,是怎麼得到謎底“中秋”的呢?原來,這是一則離合謎(俗稱拆字謎)。謎面雖然包含離愁,但在燈謎的扣合上,完全捨棄了謎面的意思,而是用燈謎的語言進行了別解。
首先是“卻”字,原本表示轉折,但到了謎裡,卻變成了動詞,“去掉”的意思。所以,“含愁卻念”就變成了從“含愁”二字中去掉“念”,則剩下了“口、秋”二字。
其次是“別”字,從“離別”變成了“分開”的意思,於是“舊日別”意思也變成了“從舊字裡面把日字分開”,就剩下了“丨”。
最後,“口、秋”和“丨”就組成了謎底“中秋”。
該謎雖然從謎面到謎底,好像進行了“乾坤大挪移”,但其實仔細分析,還是連貫的。雖然謎面所講的是離愁,但實際上卻是在希望團聚。而中秋節,正好是一個團圓的季節。
(2)有種的上前來,要命的後面去 (節日) 中秋 /制謎:迷謎糊壺
與前一則燈謎謎面的典雅相比,這一則謎面就顯得通俗多了。謎面所描述的,很可能是上戰場前挑選敢死隊員的場面。“有種”就是有膽量有骨氣,敢打敢拼的人。打仗,或者有攻堅任務的時候,就特別需要這樣“有種”的人。而膽子小一點惜命的人,可以留在後方做一些危險性相對較小的工作,一樣也能做出貢獻。
那這個謎面又是怎樣變成“中秋”的呢?其實這還是一則離合謎。用燈謎語言來解釋就是,“有種的”就是取一個“種”字,“上前來”表示把“前”字的上面部分拿過來,也就是“丷”;“要命的後面去”,就是要把“命”字的後面部分去掉,只剩下上面的“人”字。
最後,“種”“丷”“人”這三個字和字素重新組合,就得到了“中秋”二字。
(3)半盅香茗煩即消 (節日) 中秋節 /制謎:範敬忠(書陽)
天氣熱的時候,口渴的時候,一個人就會心煩氣躁。這個時候,如果剛好有一杯香噴噴的茶放在你的面前,你會感覺如何?是不是煩悶立刻就消失一大半了?這個謎面所描述的,大致上就是這麼一個場景,“半盅香茗煩即消”,還有點文縐縐的。
這個文縐縐的謎面,又是怎麼得到謎底的呢?這依然是一則離合謎,並且是運用了離合謎中的“半字法”。當一則謎面的第一或者最後一個字是“半”時,很可能就是用了“半字法”,也就是由“半”字引領的其他字都只取“一半”入謎。
在本謎中,除了“半”字,還有一個“消”字,這裡表示消除的意思,也就是相關的字都去除一半。具體來說,就是把“盅香茗煩即”這五個字消掉一半,至於消掉哪一半,那就要看謎目是猜什麼。在這裡,“盅香茗煩即”這五個字留下來的一半分別是“中禾艹火卩”,組合起來就是“中秋節”。
(4)神州處處俱歡顏 (節日) 中秋節 /制謎:唐增橋
與前三則謎不同,這一則謎是會意謎。不透過字素的離合得到謎底,而是根據謎面的意思得到謎底。
“神州”即中國的別稱,故扣“中”字。這是正扣。
而由“處處俱歡顏”到“秋節”,則是反扣。“秋”字在古代與“愁”字通假,表示憂愁;“節”則是“減省”的意思,如《荀子·無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所以,“秋節”就別解為“憂愁被減省掉了”,也就是不愁了。而 “處處俱歡顏”表示大家都很快樂,沒有愁眉苦臉的。一個不愁,一個無愁,兩者意思正好相同。
在中秋佳節,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全國上下到處歡歌笑舞,人人臉上喜笑開顏,確確實實是“中秋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