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焦慮和煩惱,許多來自對過去的悔恨和對未來的擔憂。那麼怎樣才能減少悔恨和擔憂,做到心無掛礙呢?
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那些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或許我們一直沒有領會其中的真意。那就從這幾個故事開始吧。
故事一: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個佛經故事,說的是幾個盲人各自撫摸大象的身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說各話,爭論不休。
作為正常人,許多人都會覺得這些摸象的盲人很可笑,其實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對世界、對事物、對人的認識總是片面的、有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盲人”,都存在自己的盲區,只是自己不知道或不願意接受罷了。
可以把股市比作一頭大象,那些在股市裡摸爬滾打試圖去摸象的人,從手握上萬億資金的機構到有幾萬塊錢的散戶,從巴菲特到楊百萬,從經濟學家到張大媽,我們這些人不都是“盲人”嗎?
價值派覺得股市就應該是價值投資;技術派覺得畫畫線就可以賺錢;情緒派覺得大家恐慌了,就可以入場……林林總總每個人眼中的股市各不相同,這和“盲人摸象”何其相似?
浩渺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微小的離子到底有多小?得病了該聽中醫的還是西醫的?中國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到底哪個更好?奧密克戎是大號的感冒還是咬人的病毒?凡此種種,無不是盲人摸象,眾說紛紜。
現實中,我們所看見的不一定就是事實,據此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往往悔之晚矣。基於錯誤的判斷,我們經常會誇大事情的嚴重性,陷入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之中。其實回頭看看,當初許多自認為的大事、災難,現在想起來大都不值一提。
世界紛繁複雜,歷史波譎雲詭。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和規律,我們首先需要承認自己是一個“盲人”,被自身的無知與偏見束縛,對世界的瞭解和掌握的少之又少。我們看的見真象,卻得不到真相。但是我們仍然要嘗試,這就是科學的意義所在。地心說、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量子力學,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觀;望遠鏡、顯微鏡、宇宙飛船、粒子對撞機,在不斷完善我們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我們透過這一切,不斷建立更新、更有效的世界圖景。
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和不足,有一顆謙卑的心,才能確立認識事物的正確起點。只有知道我們我們看到的其實並不是事情的真相,才能靜下心來去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認真觀察分析問題、探索並重新描繪世界,避免盲人摸象的錯誤。
故事二:皇帝的新裝
《皇帝的新裝》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裸裸地舉行遊行大典。最後,這個騙局卻被一個誠實的孩子揭穿了。
虛榮心是人類固有和共有的弱點,皇帝、大臣、百姓共同促成了這個騙局。
皇帝新裝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著:有的學生學習只是為了考一個好成績,而不是為了真正掌握知識;有的高校一心想著爭排名,追求影響力,而不是培養優秀合格的人才;有的企業只追求辦公場所高大上、形象廣告滿天飛,而不重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能讓客戶滿意;有的城市大搞面子工程,修高樓、建廣場,而不關心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菜市場、下水道之類的民生工程……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常常在虛榮心的驅使下隱藏我們脆弱的一面,就像皇帝新裝故事裡的人,害怕別人說自己愚蠢,於是放棄真正的自我,戴上面具,試圖掌控別人怎麼看我們,始終沒有安全感。
虛榮心會使人被名利、金錢、物質所迷惑,只想得到而不想捨棄。於是心中就充滿了矛盾、憂愁、不安,承受著巨大的的壓力,以至於活得很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虛榮的人被智者所輕視,愚者所傾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
虛榮心是人性最大的敵人,它會矇蔽人們的雙眼;自欺欺人只會讓人們一味地逃避現實,失去講真話、求真理的勇氣。脫去“新裝”,才能沉下心來,迴歸正確的起點與初心。
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事事正確,沒有必要表現的比別人更優秀,我們總是在不斷面臨困難和挫折,我們需要的只是學會接受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
放下面子,是一個人變強的開始;放下面子,一個人的格局才會變大。
故事三: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寫的童話。漁夫捕到一條會說話的金魚,金魚說,把它放生就能滿足願望。漁夫的妻子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回到從前的貧苦。
有人會說,如果老太婆別太貪,不向金魚提最後一個要求就好了。可是看看這些年陷落的貪官老虎、敗壞的藝人明星、倒掉的企業家,不都是在貪心的驅使下一步步滑向深淵的嗎?
慾壑難填,有些人就是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等待他們的就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適時的收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牛頓不僅是著名的科學家,還當過英國皇家鑄幣廠的廠長。在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股票大漲過程中,牛頓在小賺一筆後沒有扛住誘惑,二次下場,很快南海公司股票泡沫破滅,牛頓為此幾乎破產。
大痛之下的牛頓留下了這句傳世名言:“我能計算出天體執行的軌跡,但卻無法測量人性的瘋狂。”
我們從牛頓的話中,不難體會到他當時的悔恨,也能從南海公司股票垂直下落的K線中,感受到牛頓的焦慮和恐懼。
貪婪是和恐懼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美國股市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指數—恐懼與貪婪指數,用來衡量市場上投資人的情緒。
貪婪往往是從貪圖小利開始的,得了小利,滋生了僥倖心理,不知收斂、無法自拔,最終有可能佔小便宜吃大虧。一味地追求財富只會迷失自我,更加的焦躁不安,錢越花越多,快樂越來越少。
貧窮的確會降低人們的幸福水平,但在擁有一定的收入後,幸福程度就和金錢不再緊密相關了。幸福感也往往是和周圍的人比較而獲得的。幸福感是一種體驗,而不是物質本身。
我們記憶中吃的做好的一頓飯、穿過的最漂亮的衣服、最愉快的一段旅行等等往往不是在自己物質條件最好的時候獲得的,許多幸福的時光甚至來自童年的記憶。
幸福不僅僅來自於物質享受,同樣來自於精神層面。我們可以多想想如何在有限的金錢裡獲得更多的幸福:讀一本好書,聽喜歡的音樂,參觀博物館,和朋友聚會,和親人旅行都是幸福的享受,單單是盼望旅行假期的到來就是滿滿的幸福。
這三個小故事直指人心,講的都是人性的弱點,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正視自己的無知和侷限;《皇帝的新裝》告訴我們要正視自己的虛榮和自卑;《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慾望和貪婪。偏見、虛榮、貪婪,是一個個黑洞,是一個個沼澤,只會讓你越陷越深,直到最後無法自拔。
孔子要求自己和學生們每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要經常拿這三個故事時時警醒自己,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要時刻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愛慕虛榮,不貪婪過度。
古希臘阿波羅神殿的石柱上,刻著兩句箴言,一側是“認識你自己”,另一側刻著“凡事勿過度”。這兩句名言作為象徵最高智慧的“阿波羅神喻”不正是這三個故事的真意嗎?
克服人性的弱點,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修煉、精進、感悟。愛因斯坦的一段話或許對我們有所啟發: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叔本華(Schopenhauer)說,“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這句話從我青年時代起,就對我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啟示;在自己和別人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得到安慰,並且永遠是寬容的源泉。這種體會可以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也可以防止我們過於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它還導致一種特別給幽默以應有地位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