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英國有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車型號,但其實早在2000年前的秦朝,中國就已經有了軟臥,空調特快車。
1980年發掘於秦始皇陵西側銅車馬陪葬坑。通長317釐米,通高106釐米,總重量1241公斤
秦始皇陵西側出土的國家一級銅車馬就是最直接的證據,兩輛銅車馬是真實秦車馬的一半大小。這兩輛都是當年的超級跑車,一號車是一輛開路車,二號車是皇家御用的軟臥空調車。車身、傘蓋密佈各種彩繪紋樣,大量運用錯金銀工藝,歷經2000多年,仍清晰、鮮亮。銅車馬通體彩繪,所用的顏色以藍、綠、白三色最多。彩繪的紋樣有變相的夔龍夔鳳紋、流雲紋以及各種菱花紋和多種多樣的幾何紋。
為什麼稱之為軟臥呢?那這輛車的空調系統又在哪裡呢?
車內鋪滿了彩繪精美的軟墊,史書上稱之為文茵。乘車出行時,在軟墊上可坐可臥,不光舒適,甚至豪奢。
這兩銅車馬的車窗採用雙層推拉技術,2000多年後出土時,雙層車窗仍然能推拉自如,外層窗板上有許多微小的細孔,內層的窗板可側拉開關,這樣的設計使車輛達到保溫、通風,車裡溫度可適當調節。有軟臥、有空調,當時把這種車叫做溫涼車,這自帶空調的設計讓人驚歎。
這樣超越時代的軌道在哪裡呢?
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種車還有軌道。秦始皇為了能讓車輛行進時更加舒適快捷,下令全國多處修建御用的馳道。專家們在河南南陽發現了秦朝馳道的現場,竟然還存有木材製成的兩根軌道和整齊排列的枕木,整個軌道是為了讓車輛行走更平穩,而枕木則是為了讓車速更快,因為枕木之間的距離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一旦上了軌道,就會不由自主飛快地奔跑不到休息站點不會停止下來。這輛銅車馬靜靜停放,我們卻能隱隱聽到歷史的滾滾車輪聲和人類文明穩穩前進的腳步聲。
為什麼說中國古代科技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號車總共由3462個零部件組成,其中青銅製件1742個、金質製件737個、銀質製件983個。
秦始皇銅車
二號銅車馬的車軾與後車與前面的廂板折沿等處採用了焊接法,當時採用的焊料以及工藝至今仍是待解之謎。而車窗板和馬上的留花是鑲嵌上去的,鑄補法主要用於彌補分散的縮孔、氣孔和夾渣等造成的缺陷,銅馬軀體上就有多處鑄補現象。在二號銅車車輪外端的車轄與轄套之間採用粘接法來固定轄套,防止車速提高時轄套脫出。根據國外有關文獻記載,用粘接劑連線金屬部件的工藝到20世紀50年代才出現,這要比秦朝晚了2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