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元璋一生中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其中四子朱棣名氣最大,畢竟他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起兵造反還成功了的藩王,無論是他的經歷還是對後世的功過都具有傳奇色彩。
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當中,朱棣也是被評為最像他的人,這些是在他當上國君之後對明朝實行的政策中可以看出,頗有朱元璋狠辣的行事風格。
但要論起最不像朱元璋的人,估計就是他的長子朱標了。他也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父親,父子兩的個性很像,平和而且不暴虐。但朱標卻比自己的兒子更加的有智慧。
明朝接班人
朱標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后所生,也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他出生在兵荒馬亂之中,那時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南京城,聽到自己的嫡長子降生而欣喜不已,興奮得在石頭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隨著朱標的長大,朱元璋也對他越來越重視,原本自己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如今為下一代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可不能浪費,於是委派了許多名家儒士去教導朱標。
後來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之後,也一併將朱標冊立為世子。十三歲那年,朱元璋讓朱標代他去祭拜祖墓,以此鍛鍊他日後作為人君的本領。
臨行前朱元璋苦口婆心地教導朱標:“許多帝王因為知道民間疾苦因此成為一個好君主。你生於富貴之家,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在沿途體察民情,到老家後要認真尋訪鄉親,瞭解我創業的艱辛”。
也許正是朱元璋的如此教導,使得朱標從小就有“憂於百姓”的想法。朱元璋稱帝后,立即將朱標立為太子,更是對他寄予厚望。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特意為他甄選了有功勳有道德的人去輔佐他。而且還挑選了十多個青年才俊陪在太子身邊伴讀,可見朱元璋對栽培他的用心。
在朱標見習的期間,一切都要按禮法行事。雖然朱標身邊已經有很多能人,但朱元璋也沒有完全放手不去管理自己的兒子,他時常教導朱標要“正心”,他覺得心不正就辦不成事。
後來也不負眾望,朱標雖然身處東宮,但身上一點紈絝之氣都沒有。而且他年紀輕輕就博古通今,精通帝王之道、禮樂之教等,對古今成敗之跡和民間的農業工業方面都很瞭解。
這樣的朱標成為了一個溫文爾雅、慈仁殷勤和虛心向學得好太子。22歲那年,朱元璋讓他監國理政,他也在短短數年間為大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驟然離世
洪武十年,朱標的次子朱允炆降生後不久他便開始幫助朱元璋處理政務。朱標每天都像皇帝一樣上朝聽政,下朝後再處理政務,朱元璋此意是在歷練他成為一個好君主。
而且在管理朝政的過程中,朱元璋也讓朱標始終堅持三個原則,一是“仁”、二為“明”、三衛“斷”、四為“勤”。
意在以仁德治理才不會成為暴君;還要懂得明辨是非,不要被奸佞所蠱惑;對任何事要有決斷;勤勉政務不要沉溺在安逸之中。不得不說朱元璋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非常有方法的。
朱標也在他的期待中成為了一個讓人稱讚的儲君,特別在仁慈這方面他做得非常好。朱元璋暴虐且疑心病很重,時常動不動就要斬殺大臣,使得朝堂中人人自危。
朱標時常勸誡朱元璋不要“濫殺”,這樣會失掉民心。朱元璋也多次聽從朱標的話,放過了很多人。
但朱標不明白自己父親的用心良苦,朱元璋知道他人善,因此想為他殺光所有有可能反抗他的人,讓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做個仁德的君主。
如果朱標能當上皇帝,也許明朝的天空又是另一番景象。但歷史沒有如果,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因患病驟然離世,朱元璋聽聞訊息痛哭不已,並追封他諡號“懿文太子”。
朱標身後事
朱標當了二十幾年的太子,雖然他沒有登基,但在負責監國期間所立下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兒子,卻沒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
後來朱元璋立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儲君,一方面除了朱允炆與朱標最為相像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朱元璋始終無法從朱標離世的悲痛中走出來,因此以這種方式來紀念自己的兒子。
朱允炆繼位後不久就因為採取強硬的削藩措施逼得朱棣起兵造反,最後也落得個不知所蹤的下場。這樣的結局也許是朱元璋都沒有想到的。
但也會有人提出一個設想,如果朱標沒死,朱棣會造反嗎?或是朱棣真的造反,那麼他會贏嗎?透過分析之後可以肯定,如果朱標不死朱棣也許不會造反,即使造反也不會贏。
因為透過朱標在代替朱元璋執政期間的相關事蹟可以看出,他一向寬仁,即使登基後也不會大張旗鼓地削藩,甚至可能會優待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藩王們。那麼如此這般,朱棣還有什麼理由造反。
朱棣造反是因為朱允炆不僅削藩,而且還趕盡殺絕,他是為了自保才不得不造反的。而且當時朱允炆此舉得罪了全國的藩王,大家都站在了朱棣這邊。
而且朱允炆身邊根本沒什麼可以用的人,所以這就是他即使手裡握著大權依然鬥不過朱棣的原因。
朱標從小就博覽古籍,對兵家成敗歷史胸有成竹,倘若他要削藩,斷然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不是像朱允炆一樣急功近利,最後將自己置入一個眾叛親離的境地。
朱允炆失敗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根基不穩。但是朱標就不同,他當了那麼多年的太子,身邊的門客和勢力絕不會小,而且朱元璋為了他還剷除了很多不利他的人,因此留下來的都為他所用。
但這些人效忠於朱標,不等於要效忠朱允炆,所以他除了皇帝的權力之外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因此朱棣才會在造反當中取得勝利,而且一路勢如破竹攻入京城,一點都不意外。
但若是朱標在世,朱棣會永遠是個燕王,根本不會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
但這也正是歷史的精彩之處,一個人的命運往往可以徹底改變中國的歷史走向,我們提出的假設不是混淆視聽,而是能從更多面去看這些歷史,為這些枯燥的史料增添諸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