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一片迷茫之際,烏克蘭首都先亂了!
當地時間1月25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發生了騷亂,大批抗議者試圖衝擊烏克蘭最高拉達(最高議會)的大樓,與警方爆發衝突導致多人受傷。
據悉,現場大約有超過2000名抗議者,這些抗議者直接衝破圍欄,與警方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不少人扭打在一起,而樓內的烏克蘭議員責備禁止離開大樓。
事發後,烏克蘭警方在宣告中提到,這場示威活動造成至少3名抗議者、18名警察受傷,還有20多人被捕。
這起衝突事件是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20年簽署的一項法律有關。烏克蘭政府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監控所有賬務,記錄每筆交易的稅務記錄,以此對不遵守者處以高額罰款,但因為強制烏克蘭企業經營者使用這種特殊的收銀機,引發大量不滿。
政府的這一決定對於烏克蘭企業來說完全就是一場“災難”。此次抗議者大多由烏克蘭中小企業代表組成,抗議者高喊著:“推翻澤連斯基的稅改方案!”,畢竟重稅之下,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烏克蘭企業。
除了“內亂”,烏克蘭民眾也被俄烏衝突的紛爭弄得精神緊繃,讓該地區民眾隨時都感到有“戰雲密佈”的困擾。
對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再強調“局勢不會升級”,烏克蘭防長也安撫民眾稱“別擔心,睡個好覺,不用收拾行李”。
1月24,澤連斯基告訴烏克蘭民眾,局勢已經“得到控制”,他還表示,個別國家從烏克蘭撤出外交人員及家屬,並不會必然導致局勢升級。
1月25日,烏克蘭國防部長雷茲尼科夫表示,截至今天,沒有理由相信“俄羅斯正準備發動入侵”,並指俄羅斯目前尚未組成一個能夠強行越過邊界的戰鬥群。
雖然烏克蘭官員對民眾安慰不斷,但是各方的資訊戰、軍事威懾以及各種制裁無疑加劇了緊張的氛圍。
不過確實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一直以來,俄烏問題都沒能得到化解,自1994年開始,兩國就常年爆發爭端,但此次鬧得不可開交,多是因為美國在背後不斷拱火而致。
拜登上臺後對俄態度強硬,一再挑起事端,讓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對抗,儘管美國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收回”克里米亞的呼聲也不絕於耳,美國反而“按兵不動”。
美國虛張聲勢地向烏克蘭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也做好了叫囂的姿態,甚至美國國防部稱考慮向東歐增派8500名士兵,並宣佈高度戒備。但可笑的是拜登在1月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並不打算向烏克蘭派遣美軍。
在美國明確表態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表示,北約不會向烏克蘭派遣作戰部隊。
此外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宣告,目前沒有一個北約成員國願意向烏克蘭派出大批軍隊來對抗俄羅斯“威脅”。
看來,鼓動這場爭端的國家早已決定“全身而退”,不過是打打嘴仗而已。最後只剩下烏克蘭獨自尷尬。(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