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由於通貨膨脹、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影響以及長期的供應鏈問題,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的下滑可能比此前預期的“更加嚴重”。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21年估計的5.9%降至4.4%,比去年10月份的最後一次預測也下調了0.5個百分點。
其中,IMF認為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4%,比去年10月份的預測低了1.2個百分點,這也是所有主要國家中最大的下調幅度。相比之下,IMF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4.8%。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此前釋出的國家總財富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躍居全球各國財富榜首。
全球經濟復甦受阻,供應中斷推高美國通脹
在25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IMF警告稱全球經濟在進入2022年後“比先前預期更弱”。該組織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下調至4.4%,較去年10月的預測值低了0.5個百分點。對於全球經濟前景,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指出,奧密克戎變種可能會延長全球疫情,並造成新的經濟破壞,預計到2024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將接近13.8萬億美元。
IMF對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幅預測分別下調至3.9%和4.8%,其中,美國經濟增速預測的降幅是所有主要國家中最大的,被下調至4.0%,較10月預測值低了了1.2個百分點。
戈皮納特解釋稱,這一降幅反映出拜登政府《重建更好未來》法案被立法透過的前景較低,美國經濟不太可能從中獲得任何提振。再加上美聯儲取消了應對疫情衝擊的財政刺激政策,持續的供應中斷也正在推高通脹。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報告,該國去年12月的通貨膨脹率高達7%,是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對此,戈皮納特預測,“可能會看到更高的通脹”,而且通脹和供應鏈問題的改善“可能需要時間”。目前,全球供應鏈中斷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很嚴重,2021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減少了0.5至1個百分點,同時核心通脹率也增加了1個百分點。持續的供應中斷和能源價格高企使得通貨膨脹比去年10月份設想的要“更持久”。
↑IMF稱,持續的供應中斷使得通貨膨脹比去年10月份設想的要“更持久”。
“供應中斷將在今年年中之前基本上保持在高位。”戈皮納特補充道,“這個問題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推動未來價格的上漲,對全球經濟造成的風險也就越大。”
此外,戈皮納特強調稱,自全球經濟開始進行漫長的復甦以來,較富裕國家和較貧窮國家之間的經濟復甦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即使經濟在繼續復甦,各國經濟前景仍存在令人不安的差異。”戈皮納特指出,發達經濟體預計今年將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趨勢,而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在中期內出現相當大規模的產出損失”。戈皮納特還補充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和社會動盪也給經濟前景帶來了風險。
IMF讚揚中國的經濟復甦“一直處於領先”
對於最新的經濟增速預測,戈皮納特強調,當前的預測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但是整體風險偏向下行。“隨著今年貨幣政策立場更廣泛地收緊,各經濟體將需要適應全球利率上升的環境。”戈皮納特指出,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加息可能會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復甦帶來阻力。因此,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都應做好準備應對發達經濟體的利率上升。
其中,在談到美聯儲加息對中國市場的影響時,據“第一財經”報道,戈皮納特讚揚稱,中國的經濟復甦一直處於領先行列。“在我看來,疫情防控形勢和房地產行業等因素仍將繼續成為IMF對中國經濟前景進行基線預測時的主要變數。”她同時指出,“一旦全球金融體系普遍收緊,所有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包括中國在內。”
此前,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統計,自2000年到2020年,全球淨資產增長了兩倍,而中國佔其增長額的近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中國的國家總財富飆升至120萬億美元,已經超越美國躍居全球各國財富榜首。本月早些時候,高盛集團和世界銀行集團曾預測,2022年中國經濟可能存在下行風險。
不過,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慶在1月12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去年進行了一系列由緊到松的政策轉變,涉及貨幣、財政、房地產、金融市場等多個方面。這些政策不僅穩定了國內的經濟活動,也使得中國今年經濟發展前景的下行風險“很小”。
紅星新聞記者 胡藝玲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