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年底,蔣介石對閩西、贛南等地區的紅軍展開了一次大圍剿,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向紅軍殺去,但是國民黨將領卻十分自負,相互之間也缺乏配合,最終卻反被紅軍俘虜了一員將領。
1931年,黨中央專門開會討論瞭如何處置這員將領,因為這個俘虜的名字叫作張輝瓚,軍銜高至中將,是紅軍當時俘獲的軍銜最高的戰俘,這讓紅軍戰士們士氣大振。
國軍這一邊反應則是非常積極的想要營救,所給出的條件包括釋放愛國革命家、提供物資等,可見對此人是十分重視的。但是廣大群眾對張輝瓚的態度卻是十分嚴厲的,百姓們希望好好算算張輝瓚所犯下的惡行,給予他應有的懲罰。
於是,關於如何處置張輝瓚,就成了黨中央要認真考慮的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叫張輝瓚的戰俘與毛主席和中國革命還有一系列淵源。
最終,深受其害的百姓們還是將張輝瓚送上了生命的終點,臨死前張輝瓚居然還高呼:“潤之,救我”,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那麼張輝瓚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會讓人民群眾如此痛恨呢?
曾經的風華少年
張輝瓚也是湖南人,和毛主席可以算得上是老鄉,與毛主席不同的是,張輝瓚的出生的家庭條件是比較有優越的,雖然稱不上是可以繼承家業的二代子弟,但也足夠為張輝瓚提供足夠資源以接受教育。張輝瓚從小立志從軍,考入了湖南陸軍講武堂,由於心中對軍事知識的嚮往,張輝瓚畢業後又前往日本留學,進入了日本陸軍軍官學校。
學成歸來的張輝瓚在湖南的總督府當了一名參謀官,此後就是以一個青年才俊的人設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可以說,年輕時的張輝瓚是比較出彩的。
張輝瓚年輕時的思想是非常上進的,是一位愛國主義者,參加過湖南的游擊隊,力挺驅逐軍閥的運動,參與過護法戰爭,擁護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除了愛國主義外,年輕的張輝瓚還具有抑制豪強,保護百姓的俠義精神,對於依仗權勢而胡作非為的人是非常痛恨的,當時的百姓也是對張輝瓚的所作所為拍手稱快。
在張輝瓚擔任湖南省警務處處長的時候,治下有個開妓院的老闆經常胡作非為,號稱是胭脂老虎,這個老闆年幼也是出身貧困,但是幹一些不正當生意致富後卻成為了為富不仁的人,經常吸引良家婦女為娼妓。
除此之外,還會用一些不光明的手段,強迫良家女淪落為娼妓,引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張輝瓚得知後非常憤慨,決定為民除害,握緊了拳頭準備出擊。
這個號稱胭脂老虎的老闆,之所以能如此豪橫,除了財力雄厚外,自然是有大人物在後面撐腰的,也正是因為有靠山,才能混的如此順風順水,前幾任長官才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年輕時的張輝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嫉惡如仇,決定快刀斬亂麻,在相關的大人物得知前就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個禍害百姓的人,張輝瓚在傍晚時分發布了逮捕胭脂老虎的通告。
傍晚時分正是人們準備休息的時候,對於突然來的通告很可能不會及時得知,也很難做出應對,張輝瓚就趁著夜色將這個禍害逮捕,第二天一早就審判並執行槍決。
這樣,當胭脂老虎背後的靠山得知這個訊息後,禍害已經被除掉,這些隱藏在幕後的人物只能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就算想施加阻攔,也為時已晚了。張輝瓚就這樣雷厲風行的為百姓除掉了一害,可謂是雷霆手段。
張輝瓚還是個愛好軍事理論的人,為了接觸和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體系,張輝瓚還特意將目光投向了海外,聽說當時的德國陸軍發展十分迅速,軍事理念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張輝瓚就專門的前往了德國,進行軍事方面的學習。
這次德國之旅,張輝瓚見識了當時世界上非常有效的進攻手段和作戰思路,魯登道夫提出的總體戰理論,所謂總體戰理論就是要在戰鬥中先發制人,而且是在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多個領域都先發制人,快速削弱反抗力量。
總體戰理論本身是為了探索高效進攻手段的生的,但是張輝瓚學成之後,卻將它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就像日本侵略者所實行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一樣,張輝瓚也在後來誤入歧途,對百姓群眾造成了深深的傷害。
張輝瓚人生的分界點還是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庭抗禮時期,張輝瓚選擇了加入蔣介石陣營,被安排為蔣介石的南昌衛戍司令。
從此,張輝瓚年輕時的那種積極的愛國主義就被淡化了,嫉惡如仇,為百姓做主的追求更是被拋在了腦後,所學到的軍事理論也被他用到了不該用的地方。
跟著蔣介石之後的張輝瓚一步一步淪落為了魚肉百姓的貪腐官員,經常光顧當地的娛樂場所,出入高檔飯店,欺壓正常經營的工商業者,儼然是一副墮落者的面孔。
與毛主席的交情
張輝瓚年輕時是十分積極上進的,在早年奮鬥的時期曾經和毛主席做過搭檔,也曾為毛主席提供過一定的幫助,可以說是有一定的感情在裡面的,否則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會大聲疾呼:潤之,救吾!
早年的張輝瓚是作為學過先進軍事理論的高階知識分子,曾經積極的投入到了革命運動中,心中也曾有過救國救民的夢想。
在袁世凱倒行逆施,北洋政府妄圖復辟的時候,張輝瓚是積極參與了保護憲法的戰爭,是無數先進青年中的一員,軍事上失利之後,張輝瓚收攏殘兵,沒有放棄,重整部隊後又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戰爭,之後又參加了驅逐湖南軍閥的運動。
與毛主席也正是在驅逐湖南軍閥的運動中產生了交情的,後來任警務處處長的時候,也為毛主席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不過兩人的主張和看法不同,以張輝瓚的認識水平,尚不足以和毛主席英雄相惜,於是兩人也就沒有了後續的發展。
而張輝瓚臨死之前也是求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想起之前曾認識毛主席,於是就大呼潤之,救我!希望可以有奇蹟的發生,但是他錯就錯在之前的所作所為已經讓自己失去了救贖的機會。
在江西作惡多端
就在投靠了蔣介石之後,張輝瓚的官是越做越大了,但是離百姓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遠了,不僅忘了年輕時保衛百姓的抱負,反而是成為了危害百姓的一大禍害。
有一次,張輝瓚和部下一起在一間飯店裡吃飯,臨行前想吃霸王餐,張輝瓚居然默許部下將飯店給砸了,要知道百姓可是靠這家飯店來養家戶口的。蔣介石確立反共的政策之後,張輝瓚就越發暴斂了,在當地的刑罰非常殘酷,動不動就要殺人見血,百姓們憤怒卻不敢言語,張輝瓚也因此有了屠夫的外號。
更可氣的是,張輝瓚是蔣介石反共政策的積極擁護者和執行者,對我黨在江西的委員會和團委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曾一度被迫搬遷到九江以避鋒芒,先後有一百多名進步人士為張輝瓚所害。
在對抗我黨上,張輝瓚充分發揮了當初學到的總體戰策略,想出了全面發動人員的辦法,試圖讓整個官僚機構都積極的反對我黨,為此出臺了一個辦法,只要舉報我黨的成員就給予賞金。
雖然有少數自私之人為了錢而出賣我黨,但大多數百姓都選擇了保護我黨,張輝瓚見此計不成,於是就祭出了總體戰中最為慘烈的一面,對於保護我黨的百姓統統懲罰,讓當地民不聊生,百姓們也迫切的希望張輝瓚能得到報應。
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從對付其他割據軍閥的戰鬥中抽出身來,對我黨進行了軍事進攻,派出了十二萬的兵力,分八路進攻我黨領導的部隊。
張輝瓚在其中就擔任了師長的職務,統領大軍衝鋒在前,張輝瓚此時顯然已經忘記了和毛主席當年的交情,一路從江西打到福建,絲毫不想給我黨喘息的機會。表面上的張輝瓚意氣風發,自認為可以從中獲取軍功,進而邀功行賞,可以獲得更大的升遷,但實際上,張輝瓚即將走向人生的陌路,償還之前犯下的罪行。
窮途末路高喊救命
張輝瓚在行軍過程中持自負的態度,從實力對比來看,國軍有十二萬的兵力,而且裝備更為精良,後續補給也更加充足,而紅軍這邊則只有四萬人的兵力,裝備和補給都不如國軍,時常會缺少彈藥等物資,張輝瓚也因此覺得勝券在握。
紅軍貫徹遊擊的思路,等敵人進攻時就撤退,暫避鋒芒,當地人露出破綻就會趁機進攻,予以打擊,此外還會設定埋伏,疑兵,讓敵人始終摸不清紅軍的真實目標。
張輝瓚見紅軍撤退,就以為是不戰而退,於是急忙引兵追趕,逐漸被紅軍引入了東固山區,另一支部隊的指揮官公秉藩也是立功心切,生怕被張輝瓚搶了頭功,急忙搶著追上。
張輝瓚和公秉藩都是性格自負之人,兩人素來不睦,之前有著許多過節,打起仗來也是互不理會,根本沒有配合可言,張輝瓚為了與公秉藩爭功勞,不管部隊疲憊的狀態下令急行軍,越追越遠,逐漸遠離了身後的大部隊。
張輝瓚獨自帶兵脫離大部隊,紅軍也看到了逐一擊破的可能,於是一面繼續佯裝不敵,另一面在群山中設伏,張輝瓚離大部隊的距離越來越遠,離紅軍的包圍圈也越來越近了。
果然,自負的張輝瓚立功心切,沒有多想兵法上關於伏擊戰的知識,最終落入了紅軍的包圍之中,張輝瓚想組織部隊突圍,但部隊已經因為急行軍而十分疲憊,突圍被紅軍打了回來。
絕望中的張輝瓚脫下軍官的服裝,想拋棄部隊自己偷偷逃跑,但還是被偵察的紅軍發現並抓獲,就這樣和自己的部隊一起全軍覆沒在了紅軍的包圍網中。
國軍中將被紅軍抓獲的訊息傳開後,紅軍士氣大振,相反的是另一邊的國軍卻為之大驚,國民黨提出條件,希望紅軍可以釋放張輝瓚,條件包括釋放我黨的成員和戰士等,也可以提供必須的吃穿用等物資,態度十分明確。
但是讓國民黨反動派想不到的是,東固山區百姓對張輝瓚的怒火是非常大的,專門開了一場大會,讓大家來提出張輝瓚之前所犯下的罪行,最終將張輝瓚處決了。
張輝瓚嘗試提出願意用金錢換自己的性命,承諾以後不再胡作非為,願意提供一筆豐厚的補償,但百姓們不為所動,因為張輝瓚的命運從他墮落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