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中日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結果在意料之中,過程已經變的觸控驚心,現在不是差距幾年的問題,有人評論說中日差距十年,那意思是不是現在12年齡段以後就能追上日本?這可能嗎?中日現在的差距已經是全方位無死角,我們之間的差距最典型的有以下幾點:一、出球時間,在中前場快速轉換階段,日本基本保持在二秒以內,中國在三秒以外;二、傳球成功率,日本的傳球成功率基本能保持在99.999999%,並且能連續傳球,中國的傳球成功率低於80%,並且有60%很快就被對方斷掉;三、二點球,中國在二點球保護方面缺乏基本的預判,二點球90%基本都被日本搶到;四,逼搶,國足得球時,第一時間就會有兩到三名日本球員上來逼搶,逼你倉促出球,這樣就很容易被反搶,而日本球員得球時,這樣場景和難看到,所以球基本都控制在日本腳下。
以上出現的問題總結起來就是,技術,意識,力量,球商,心境等等,我們和日本根本不在一個級別,更不要和歐美豪強相比,職業化之前我們和日本處於伯仲之間,那時候我們是妥妥的東亞水平,我們和日本同時進入職業化,而職業化後,我們和日本就開始分道揚鑣,日本已經進入了歐洲水平,而我們卻大踏步邁入了東南亞水平,我們和日本同文同種,日本能做好足球,我們為什麼做不好?軟硬體我們比日本更優,我們可以有世界級教練,我們有世界級薪酬,為什麼中國足球還會每況愈下?這也是廣大球迷深思的問題?
我認為,國足的問題肯定不是教練的問題,因為裡皮已經證明過了;也不是球員的問題,中日之戰球員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確實是技不如人,有勁使不出;後勤保障更沒問題,在後勤保障方面中國說第二,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敢說第一;那就只有一個問題,是種的問題,我們沒有培育出優質的種子,沒有優質的種子就結不出豐碩的果實,所以我們現在要堅定不移的在培育優質種子上下功夫,不要去再做那些無用功,我建議,一:選材方面要向中西部廣大農村孩子傾斜,費用全部先有國家承擔,如果以後能進入職業隊,再從工資中扣除;那些沒有進入職業隊的孩子費用全部有國家買單,並且根據退出年齡長短進行補助,比如,一個孩子練到十六歲和十八歲被淘汰補助標準不一樣;二:教練方面,在十五歲年齡段以下,全部使用外教,如果我們能放下那點自尊心,就請日本外教,把十五歲以下年齡段的孩子全部交給他們培養,國內的教練一個不要用,用了也沒用,因為他們就是從以前的模式裡出來的,他們教出來的孩子也就是以後的自己,根本可能有突破,如果不能就請巴西教練;三、建立反哺機制,所有職業球員都要繳納反哺基金,繳納的比例為年薪的20%,留洋時候可以免除,為國征戰受到重傷的可以永久免除,外援有俱樂部代繳;這些反哺基金就作為中國足球青訓基金,取之於球,用之於球;以促進中國足球健康良性發展。
以上一家之言,懇請各位球迷朋友評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