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峰紀實
編輯丨峰紀實
人們一提起中國的武器裝備,眼前往往會立馬浮現出各種,仿製借鑑的畫面。
沒錯,因為我國工業化起步晚,早期裝備全靠繳獲導致在我軍早期制式化裝備時,多以仿製借鑑為主。
最出名的就有53式騎槍與56式衝鋒槍。
56式衝鋒槍與AK系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有一把不可拆卸的三菱刺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56式衝鋒槍問世時,一款配套生產由中國首創的胸挎攜行具,就震撼了整個世界的單兵攜行具設計師。
這就是風靡全球被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士兵所摯愛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
很多人不理解,56式衝鋒槍彈匣袋不就是56式胸掛嗎?
這東西不就是帆布縫帆布的簡陋胸掛嗎?這有什麼好講的?
其實大家不知道啊!當時56式衝鋒槍彈匣袋的出現給全世界所帶來的衝擊是多麼的巨大。
簡直堪比痔瘡手術割錯地方,開大眼了。這個衝擊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歇過。
無論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場還是80年代的阿富汗戰場,都能見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士兵使用繳獲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的照片。
這些外國大兵都誇讚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術攜具,比自己家搞出來的攜具,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那麼56式衝鋒槍彈匣袋有什麼魔力,讓這些挑剔的外國人讚不絕口呢?這一時期的美蘇兩國基層士兵又使用的是什麼呢?
針對單兵攜行具的宣告
首先宣告單兵攜行具,這個裝備門類自古以來就有。
比如古代的隋唐時期的胡祿(一種腰胯式箭盒)以及近現代時期的黑火藥彈藥攜行具都算是單兵攜行具。
而且世界第一款不成功的胸掛式單兵攜行具,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發明的Mk1式手雷單兵攜行具。
由於其佩戴繁瑣功能複雜,給前線士兵造成巨大困擾,再加上一戰前線士兵多使用橋夾或散裝彈藥,對於胸掛這種專為彈匣與手雷設計的攜具,變現的呲之以鼻。
所以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當中,至此世界又迴歸腰包與挎包攜具的天下。(我願稱之為黑暗時代)
基層部隊反饋達成的產物,是群眾的勝利
1956年當時我國成功仿製了蘇制AK-47,命名為56式衝鋒槍,自然我國也仿製成功配套給Ak47突擊步槍的M1955彈匣挎包。
該挎包外觀佈局十分奇特,大體造型居然是一個Y字形,十分的不美觀不說效能也十分的奇葩。我國在小批次生產後,下發基層部隊使用後,得到大量的反饋意見。
參加過諸多戰爭的老兵們紛紛抱怨,這個彈匣挎包設計得十分失敗,不好使不說,還特別容易在跑動時發生晃動,拍擊大腿產生響聲影響作戰。
最讓我軍戰士難以忍受的是,這款蘇聯設計的彈匣挎包,在做匍匐前進的時候,容易卡著使用者的襠部,讓士兵十分的難受。基層士兵紛紛要求重新設計一款優秀的彈藥攜具。
在得到基層士兵的使用反饋後,我軍設計師因地制宜的借鑑,以往我軍在戰爭中繳獲的大量各國衝鋒槍攜具,其中多為腰胯式攜具。(謝謝運輸大隊長,他真的是努力給我軍送裝備)
設計出了備受世界各國士兵歡迎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
相較以往的衝鋒槍單兵攜具多是挎包或是腰包式彈藥袋,56式衝鋒槍彈匣袋將彈藥攜帶設計改為胸掛。
將彈藥放在胸前可以更好的換彈,也能更輕鬆的讓戰士做出諸多低姿態戰術動作(匍匐和翻滾)。
解決了匍匐前進時,攜具會滑到使用者的襠部以及跑動時晃動的問題。其自帶的可調節交叉揹帶和腰部綁帶能夠適配幾乎所有士兵體型。
56式衝鋒槍彈匣袋
整體為厚帆布材料縫製,木質扣袢。中間為3個子彈袋(56式衝鋒槍早期一般使用彈夾,後期才換裝彈匣)子彈袋深度18釐米左右。可裝7.62mmx39,5.45mmx39和9mmx39等常見彈匣,頂部縫製有一圈防水布。
兩側各有2個附件袋,可放零散彈藥,一般為指示用的曳光彈或者木柄手榴彈,後期加裝有有專門的手榴彈袋。
最右側則是油壺袋內部也縫製有防水布。
而左側的小袋內,一般放置清理與維護槍械的工具,袋內加有環套防掉落。56式衝鋒槍彈匣袋唯一的缺點是由於人沒法看到後背,是否穿戴好攜具,要靠戰友幫忙檢查穿戴效果。
上述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的規格,使得它能夠適應地球上絕大多數的戰場。
而且56式衝鋒槍彈匣袋由於材質和造價的低廉,導致其很容易就走出國門,殺進世界上的各個戰場。
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基層士兵的最為認可的單兵攜行具。
為什麼?
因為當時美蘇兩個國家的攜行具十分的拉跨。
美國攜行具發展
美國作為一個軍事大國,一直在引領世界軍品的潮流,直到美國在越南戰場上遇上了中國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
美國大兵在遇見中國56式衝鋒槍彈匣袋之前,一直都是用著M1956式單兵攜行具。這是美國研發的第二代現代化單兵攜行具,改變了以往美國單兵攜行具使用掛鉤的愚蠢行為,變成了使用金屬插口的靈活行為,大大的增加了士兵穿戴的速度。
不過美國人沒想到這貨居然不適應東南亞潮溼的氣候,很快就和M14一起被替換。而之後換裝的M1967式單兵攜行具依然沒有改變其拉跨的本質。
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是腰包式佈置的單兵攜行具,穿戴雖然變得十分簡易,但也帶來士兵戰術動作不容易施展的問題。
像前文我們所說的,這種這種腰包設定的攜具,會因為士兵的低姿態動作,導致掛件位移,經常卡住士兵的胯部,造成每個性士兵難以言喻的痛苦。
觀察越戰美軍作戰記錄片,大家可以發現,美軍士兵極少時使用匍匐前進,原因就在這裡,真心不是不想做。
就在美軍士兵天天和自己的單兵攜具作鬥爭時。許多前線美軍突然間發現,越南人好像就沒有這方面的苦惱。
在俘獲許多的越南俘虜後,美軍才發現我國支援給越南人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真是好東西啊。
美軍前線部隊在使用後,在上交的報告中,大肆讚美這種攜行具,說56式衝鋒槍彈匣袋,結構簡單、價格便宜、佈置合理、改裝便捷,是一款萬能的單兵攜行具。
報告當中甚至美軍前線士兵認為由於插滿彈藥後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因為積累
了一定的厚度,覺得有一定的防彈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護射手的胸腔。
隨後美軍就將這些56式衝鋒槍彈匣袋,收繳配給海豹突擊隊等,需要深入敵後執行作戰任務的單位。
而特戰部隊試穿之後,對56式衝鋒槍彈匣袋的評價異常好,甚至希望美國軍方進行一定批次的仿製,然後配給這些特戰穿戴。
只可惜此時的美國官僚主義嚴重,對於腰部掛載的傳統,那是一副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態度,所以到了1989年的入侵巴拿馬時,這些腰部掛載的M1967才消逝的無影無蹤。
沒辦法,國會老爺就是這麼奇葩,不然也不會搞出三發點射和M60這種人厭狗嫌的東西。
不過美國也是有長進的,這之後的單兵攜行具幾乎都會學習56式衝鋒槍彈匣袋,加上胸掛附件,幾乎摒棄了腰包這個祖宗之法。
蘇聯的醒悟
而蘇聯這邊則是更慘了,由於常年沒有參與對外戰爭,蘇聯計程車兵依然用著原先M1955的改進型號,RD54與M1969式攜行具。
這款有著跟當年的M1955一樣的毛病,拍大腿拉大跨,攜帶必要裝具後,受力分配不均,蘇軍形容,穿戴它長距離行軍需要非凡的勇氣
正巧,1979年隨著勃列日涅夫的一聲令下。蘇軍就全面入侵阿富汗,然後就被當地群山峻嶺給教做人了。
蘇軍此時才發現,自己幾十年圍繞著大兵團作戰的軍事建設,並不適合阿富汗當地的治安戰的特殊環境,於是在80年代初開始了進行調整。
蘇軍此時就發現,繳獲自阿富汗反抗軍手中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十分好用,完美地解決了蘇軍原有單兵攜具,拍大腿拉大胯受力不均的毛病。
哪怕此時的蘇軍的M1969式單兵攜行具,配備的6B2防彈衣具備了不錯的防彈功能,蘇軍還是喜歡穿戴56式衝鋒槍彈匣袋,然後再替換掉原來的彈藥挎包。
沒辦法!沒人喜歡天天被拍大胯。
而且相較於其他的繳獲攜行具,56式衝鋒槍彈匣袋本身就是蘇制武器規格的產物,所以完美適配當時的蘇軍輕武器系統。
喜好優勢火力的蘇軍士兵,還十分猖狂地將56式衝鋒槍彈匣袋浸水然後強行在彈藥袋中塞進雙倍的彈匣,在阿富汗特有的乾燥環境中暴曬晾乾,從而使得子彈袋的容積擴大一倍,然後一次性塞進去6個彈匣,也就是180發7.62x39彈藥。
這邊蘇軍士兵在魔改56式衝鋒槍彈匣袋,後方也沒閒著將56式衝鋒槍彈匣袋立即上交到蘇聯的軍工部門,進行了吸收仿製,從而誕生了蘇軍的R22攜行具。
由於蘇軍實在是太喜歡這款中國產的56式衝鋒槍彈匣袋,導致蘇聯國內眾多軍工廠家都有仿製生產,這才是後世眾多軍迷口中的lifchik攜具。
早期的Lifchik-1和56式衝鋒槍彈匣袋的佈局一樣,區別最大的就是子彈袋的容積增大,滿足了蘇聯的彈藥加倍的需求,每一個都可以塞入兩個AK的彈匣,而中期型的LIFchiik-1則是將多數的扣件改為魔術貼,並增加了訊號彈插袋,後期型則是使用魔術貼和按扣結合,原先的肩帶也新增肩墊以提升舒適性。
LIfchik-2攜具則是因為蘇軍榴彈手,經常佩戴胸掛和VOG腰帶式榴彈包所催生的攜具。不愧是蘇聯,總能在火力上給我整出新花樣。
56式衝鋒槍彈匣袋在車臣戰爭當中由俄軍大量使用。
這時候已經到了90年代了,此時由於俄軍還未從先前的整體混亂當中恢復過來,所以當時許多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的俄軍老兵依然選擇配合胸掛,改裝單兵攜行具。
可見56式衝鋒槍彈匣袋那遠超時代的改裝性,現今這位“半百老兵”依然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戰場上,繼續著它不斷延伸的戰鬥旅程。
結語:
綜上所述,毋庸置疑的是,56式衝鋒槍彈匣袋因其開創性地採用胸掛這一特性,成為世界現代裝具發展當中的最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已經用血淚證明了,56式衝鋒槍彈匣袋所採用的胸掛模式,在人機工程學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讓負荷在人體上分佈趨於合理,是攜行具未來發展的趨勢。
在這裡,不得不感嘆當年我國軍工設計師紮實的功底,以及當初我軍戰士對於過往寶貴經驗的總結。
56式衝鋒槍彈匣袋的設計路程少了其中哪一個的配合,都無法讓這款胸掛獲得這般超越時代的效能。
現如今我國接過56式胸掛帶來的經驗,開始在全軍陸續配發更為先進且更為舒適的19式單兵攜行具,繼續在世界單兵攜行具領域引領潮流。(胸口居然可以加裝攝像頭!!執法記錄儀戰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