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豫康(1922—2011),江蘇盱眙人,1939年11月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委書記、常州艦政委、鞍山艦艦長、青島水警區司令員、“719研究所”所長(負責核潛艇研製工作)、海軍副總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等職,是新中國海軍的創始人之一,著有《征程與感悟—範豫康將軍回憶錄》。
組建新中國海軍的十三個幹部之一
1949年4月20日零時,百萬雄師上自九江湖口,下至江陰,千帆竟發,萬炮齊鳴,突破長江天險,直搗國民黨老巢。21日晚,正組織力量攻打江心洲的三野偵察營副教導員範豫康,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到泰州參加海軍籌備會議。4月23日下午一時半,張愛萍司令員及13名著手組建海軍的同志齊集泰州白馬廟。張愛萍主持會議,點名之後,莊重地說到:“現在,我宣佈開會。同志們,請記住今天這個日子——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終於誕生了!……。”在渡江戰役隆隆的炮火聲中,華東軍區海軍宣告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有了自己的海軍。
當天晚上,範豫康奉命渡江,投入到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中。5月11日,上海市海軍接管部成立,張愛萍兼任接管部長,下設軍事、政工、艦船、海道測量局,吳淞、工廠和江南造船所7個接管組。5月25日。接管部從蘇州進駐上海市區。範豫康所在的海道測量局接管組共有7人,目標是原國民黨海軍海道測量局。範豫康和同志們一邊籌辦印刷廠,一邊籌組人員機構。透過挨戶查詢,瞭解到海道測量局留滬人員共有50多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有30餘人,工人有10餘人。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這些人員都願意為新中國服務,因此,海軍海道測量局很快就全面恢復工作,6月14日釋出了上海解放後第一期航船佈告,以保障航行安全;7月上旬,長江航道圖正式出版發行,範豫康等人受到了上級的表彰。
共和國海軍旗艦——鞍山艦艦長
1949年成立的人民海軍幾乎是白手起家,張愛萍司令的全部家當只有範毓康等13個人,外加3輛美式吉普車。張司令隨即在報紙上釋出訊息招募原國民黨海軍人員,並在青島、福州、廈門、廣州設立登記處,招兵買馬。不久,南京海軍學校成立,範豫康成為第一批學員。三個月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之後,範豫康被分配到常州艦當政委。
常州艦是二戰時期美國的運輸船,900多噸,只有貨艙,沒有炮。範豫康帶領大家進行改裝,把陸軍用的105榴彈炮裝在前面,作為艦炮,把貨艙改成彈藥庫、住倉和油倉,裝置十分簡陋。一天,常州艦正在維修的時候,國民黨從臺灣派飛機進行轟炸。範豫康看得很清楚,炸彈投下來,擊中艦舴,燃起熊熊大火。他氣得直跺腳,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很傷心,常州艦被迫向上遊的武漢轉移。在武漢原白崇禧別墅,28歲的範豫康見到海軍第一任司令員肖勁光時焦急地說,海軍一定要有空軍支援,否則艦艇就是敵人的活靶子。在武漢學習了兩個多月後,範豫康回到南京,擔任由商船改造而成的興國艦的政委。不久,他接到作戰任務:同瑞金艦一起,配合陸軍98師解放嵊泗列島。這場仗是海軍成立以來首次配合陸軍攻戰島嶼,也是他個人的第一次海戰。範毓康沉著果敢,指揮戰艦向島上敵軍陣地射出一發發猛烈的炮彈,打得敵人鬼哭狼嗥,屍橫遍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立功受獎。
1951年2月,範豫康出任遵義艦艦長。他是陸軍轉為海軍人員中第一個當艦長的。他虛心學習艦艇管理、天文、地文、船藝、武器使用和作戰指揮等,從艦艇政委到艦長,從艦長到護衛艦大隊大隊長,來到海軍5年多時間就迅速成為我國海軍第一線的優秀指揮員。1955年,他受欽點擔任我國海軍驅逐艦旗艦——鞍山艦的艦長。
鞍山艦是我國1954年向蘇聯訂購的大型驅逐艦,被作為建設強大海軍的孵化器,共和國海軍的旗艦,先後接待過九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代表團,是中國海軍的象徵。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賀龍、董必武、彭德懷、葉劍英和肖勁光都到艦上視察過。在此艦上,範豫康曾兩次接待周總理,聆聽周總理的親切教誨。周總理指著大海對官兵們說:“這裡就是我們的國門”,並揮毫為鞍山艦題詞,還和範豫康拉家常,詢問他家庭情況,勉勵他努力學習,掌握最新技術,不辜負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殷切希望。擔任四年多的艦長和近五年的驅逐艦大隊長之後,1964年,範豫康升任青島水警區司令,一直幹到1969年。自此,他已經在海上服役整整二十年。
“719研究所”所長,負責核潛艇研製工作,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見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