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文字記者 劉雲鶴 影片記者 孟廣鑫
“嫂子,你看我這個專案可行麼?”2017年,德州一位剛退伍的小夥想在村裡搞養殖專案,但因不瞭解政策和市場,一度陷入迷茫,於是他找到翟麗彬尋求幫助。翟麗彬得知後利用平臺優勢幫他考察專案,分析市場,最後幫助小夥創業成功。後來這名小夥子又拓寬了專案,路子越走越寬。如今幾年過去了這名小夥已經從小白成長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翟麗彬是長城軍地人才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主任,又是山東省第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這幾年她結合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一直致力於幫助退伍軍人就業、創業,積極建言獻策,讓最可愛的人脫下軍裝成為最有用的人,利國利軍利民,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
退伍軍人把她看作親“嫂子”
退伍軍人們已經把翟麗彬當成了自家人,習慣性喊她一聲嫂子。翟麗彬和一個又一個退伍士兵深入溝通,面對性格、文化、家庭環境各異的兵兄弟,她像一個親嫂子,不厭其煩講清道理,用滿腔真情贏得信賴。對培訓工作產生不解、懷疑甚至有反感情緒的,她推心置腹,漸漸開啟他們的心扉。
翟麗彬和軍人淵源頗深,她出生于軍人家庭,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媽媽和三位叔叔都是軍人,其中一位在戰場犧牲。流淌在血液裡的紅色基因註定她與軍人結緣。正值青春芳華的翟麗彬如願成為一名軍嫂。出生軍人家庭、生活在軍人家庭,這些生活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她,也加深了翟麗彬與生俱來的愛軍情結。
能為兵兄弟實實在在做些事,讓脫下軍裝的他們後顧無憂,成為翟麗彬的美好夢想。2012年,翟麗彬創辦中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公益服務平臺——山東省長城軍地人才就業創業促進中心,助力兵兄弟打贏人生“第二戰場”。
作為省政協委員,她也結合著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為退伍軍人爭取就業創業機會,連續在山東省兩會上提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關於進一步支援鼓勵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若干建議》、《關於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大力推動我省社團組織建設與發展的意見》等提案,為推動退役軍人安置工作高質量發展,積極聯絡、對接省政協,提交開展國有企業安置退役軍人的專題調查,獲得省政協立項。
讓他們脫下軍裝就能上崗
翟麗彬調研時發現,退伍軍人因為體能等優勢,退伍後不少人都從事了保安、輔警之類的職業,她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退伍軍人的就業路子只能這麼窄麼?為退伍軍人開拓更多的就業路徑,最佳化退伍軍人的就業生態也是她一直致力的事情。在2019年的省兩會,她專門攥寫了《最佳化退役軍人就創業生態,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提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我們現在對接了一些學校、企業、政府單位等,挖掘了一些專門針對退伍軍人的新崗位。”翟麗彬介紹,比如應急員、國防輔導員等,“現在學校都很注重國防教育這一塊,我們的退伍軍人是更合適的人選,比如軍訓、升國旗培訓等等。”
很多退伍軍人來自農村,如何讓這部分人在鄉村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呢?翟麗彬也在提案《引導社會組織下沉,最佳化發展農村人力資本,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到過,通俗講就是在各大縣區設立老兵工作站。讓退役軍人成為當地就業創業帶頭人,服務當地人民群眾,回報社會,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當中。
打造標準化體系
讓退伍軍人找準自己的價值
在翟麗彬辦公桌上,放著30多份退伍軍人的測評資料。翻開可以看到,有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測定,有個性和興趣特徵的總結等等,然後根據各項的評分選出適合他們從事的職業,這只是一整套就業創業的標準化體系的一角。
和退伍軍人接觸多了,翟麗彬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麼樣的工作,從而陷入迷茫期。讓退伍軍人找準自己的價值,瞭解自己也是翟麗彬團隊致力解決的問題。翟麗彬也將發現的問題和建議形成了《加強退役軍人就創業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退役軍人就創業服務內涵發展,讓可愛的人在新時代建功立業》的提案。
翟麗彬說,退伍軍人那麼多,光靠他們一個平臺力量是不夠的,有時候也會有留在省外山東籍的退伍兵尋求幫助,有時也是有心無力,要形成一套標準化的體系,可以給其他地方形成參考。
據瞭解,翟麗彬和工作人員透過網路、電話、面對面指導等形式服務的退役軍人,每年數千人次。長城軍地先後在北京、山東、遼寧等省市開辦130多個退役軍人培訓班,組織了100多場就業雙選會,中心還建立了創業孵化基地,免費幫扶有創業夢想的退役軍人,目前平臺已經服務了3萬多退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