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2022年1月27日
釋出人: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
1月27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首先,我主動釋出一條訊息。
1月25日下午,中國和馬來西亞軍隊舉行軍事醫學交流視訊會議,兩軍衛生部門及疾控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參加。雙方介紹了各自軍隊參與疫情防控情況,重點圍繞疫情監測及應急處置、疫情防控模式及典型案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分割槽分級管理、疫苗研發及應用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雙方一致認為上述交流積極有益,願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加強兩軍衛勤領域交流合作,為服務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努力。
記者:新年伊始,習主席簽署中央軍委2022年1號命令,向全軍釋出開訓動員令。請介紹全軍部隊貫徹落實習主席開訓動員令的具體舉措,對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有何展望?
吳謙:1月4日,習主席簽發中央軍委2022年開訓動員令,要求全軍各級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練就能戰善戰的精兵勁旅。這是習主席連續第5年釋出開訓動員令,樹立了大抓軍事訓練的鮮明導向,吹響了練兵備戰的時代號角。全軍部隊聞令而動、遵令而行,組織展開作戰指揮研練、對抗演習、理論集訓、比武競賽、戰備拉動等練兵活動,迅即掀起新年度實戰化軍事訓練熱潮。
踔厲奮發精武,篤行不怠練兵。今年,人民軍隊將迎來建軍95週年,全軍軍事訓練將以貫徹軍委軍事訓練會議精神為主線,加強軍事訓練“十四五”規劃任務攻堅,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一是大力推進戰訓深度耦合,突出依案檢驗,強化軍事鬥爭一線拿敵練兵,強化極限嚴酷條件下訓練,保持全時待戰、隨時能戰,加快實現訓練與實戰一體化。二是大力推進體系練兵,創新典型作戰行動編組訓練,加大聯合作戰指揮應變能力訓練,全面提升基於網路資訊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三是大力推進科技練兵,加快先進科技向戰鬥力整合轉化,加強理技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模擬訓練、網路訓練,著力提升官兵科技素養,不斷創新非對稱制勝招法。全軍指戰員將堅持刻苦訓練、科學訓練、安全訓練,練強戰鬥本領,練硬戰鬥作風,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面貌和一流練兵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記者:中、俄、美、英、法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本月共同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宣告》,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些美國媒體近期炒作中國所謂“核威脅”,稱美中戰略競爭日趨激烈,中方正在大力擴充軍備。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吳謙:近日,五核國領導人共同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宣告》,申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重申不將核武器瞄準彼此或其他任何國家,承諾維護和遵守雙多邊軍控協議,強調五國應避免軍事對抗、防止軍備競賽。這是五國領導人首次就核武器問題發表聯合宣告,體現了五國防止核戰爭的政治意願,發出了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減少核衝突風險的共同聲音,對於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也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一直是國際軍控體系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和維護者。迄今為止,中方已加入20多個國際軍控條約及機制,並全面履行條約義務;中方積極參與軍控與裁軍等領域事務,為重大問題解決和重要規則制定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一直把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與任何國家比投入、比數量、比規模,中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中流砥柱。
美方炒作中國所謂“核威脅”,完全是操縱話術、混淆視聽。近年來,美方為維護自身絕對安全和絕對軍事優勢,在軍控問題上毀約退群,陸續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等,對國際軍控體系產生嚴重消極影響;美方在已擁有最龐大核武庫的基礎上,還在耗費巨資推進核武現代化,發展低當量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挑起全球核軍備競賽,給國際安全帶來嚴重隱患;美英澳開展核潛艇合作,美海軍核潛艇水下碰撞事故,加劇地區核擴散風險,嚴重威脅世界和平穩定。事實證明,美國才是國際安全的最大風險源。我們敦促美方停止無端炒作,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與中方一道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記者:近日,美日外長、防長舉行“2+2”線上會議並發表聯合宣告,惡意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聲稱中國正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給地區和世界帶來挑戰。此外,美日還大肆炒作臺海議題,有專家認為,美日正把臺海政策向實操化推進。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吳謙:美日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編織虛假資訊惡意抹黑中國,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有關國家提出嚴正交涉。
說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世界上只有一套規則,那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不是基於“小圈子”利益的所謂規則;世界只有一種秩序,那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少數國家所主張的利己主義秩序。在規則和秩序問題上,美日根本沒有資格指責中方。
至於所謂“中國威脅”,這是一則重複了千遍的謊言,早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反觀美日,不斷強化在東海、南海的軍事佈勢,開展針對性極強的軍事挑釁行動,其背後折射出的冷戰對抗思維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必須指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造成當前臺海緊張局勢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美日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炒作臺海議題,是在助長民進黨當局謀“獨”氣焰,給“臺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這才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美日試圖介入臺灣問題,是一個危險的動向。在這個問題上,美日陷得越深,將來會痛得越烈。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決心意志堅如磐石,能力手段不斷增強,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1月27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近日,“改革時刻”專欄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防軍事頻道播出,該節目聚焦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生動展現人民軍隊改革重塑後的新變化新氣象新風貌。請進一步介紹軍事政策制度改革進展情況。
吳謙:軍事政策制度改革部署實施以來,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下,在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下,軍委機關相關部門充分論證、聚力攻關,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目前,已頒佈實施軍隊黨的建設條例,制定軍隊政治工作條例、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政法工作條例,出臺相關配套制度,軍隊黨的建設制度更加系統完備。修訂施行國防法、兵役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武裝警察法,制定出臺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海警法,為軍事活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律支撐。聚焦備戰打仗,健全完善聯合作戰、戰備工作、軍事訓練、後勤裝備、軍事科研、國防動員等領域政策法規,有力促進部隊戰鬥力的生成釋放。一攬子實施現役軍官管理政策制度,陸續出臺軍隊功勳榮譽表彰體系,以及官兵期盼的子女教育優待、醫療療養、隨軍家屬就業等改革舉措,軍人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記者:中印第十四輪軍長級會談後,有印度媒體評論,此次會談雖然未能取得實質進展但具有建設性。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白宮發言人表示,美方正密切關注中印邊境局勢,對中國“脅迫”印度等鄰國的企圖予以關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吳謙:1月12日,中印兩軍在坦誠友好的氣氛中舉行第十四輪軍長級會談。會談結束後,雙方釋出了聯合新聞稿,稿中可以總結出四個“雙方同意”:一是雙方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指引,儘快解決剩餘問題。二是雙方同意持續鞏固已有成果,採取有效措施,保持包括冬季在內各時段西段地區局勢安全穩定。三是雙方同意繼續保持軍事和外交渠道溝通,透過對話協商儘快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四是雙方同意儘快舉行下一輪軍長級會談。中方認為,此輪會談成果是積極和建設性的。
中印邊界問題是中印兩國之間的事,中印雙方都表示反對第三方介入。美方一些人喜歡用“脅迫”一詞,殊不知,美國才是“脅迫外交”的始作俑者和集大成者。中方不搞“脅迫”,不受“脅迫”,也堅決反對美國對其他國家搞“脅迫外交”,這一立場清晰明確。中方將與印方共同努力,繼續透過談判磋商妥善處理邊境問題。
1月27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據報道,美海軍近日高調宣佈戰略核潛艇停靠關島,多個航母戰鬥群在中國周邊聚集並開展演練。有動向表明,美國可能會同盟友于北京冬奧會前後或期間在中國周邊繼續舉行軍事演訓活動。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美海軍高階官員近日首次承認,去年4月美國驅逐艦“馬斯廷”號對中國航母遼寧艦的抵近偵察是“故意的戰術行動”。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吳謙:北京冬奧會是國際社會的一次體育盛事。朋友來了有好酒,中方將當好東道主,與各方一道努力,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但必須指出,中國軍隊對外部挑釁、突發事件是有充分準備的。
關於美方承認“馬斯廷”號是故意的抵近偵察,中方並不覺得意外,事實本就如此。早在去年4月,中國軍隊在現地處置的基礎上,已對此進行了嚴厲批駁和嚴正交涉。但令人震驚的是,美方對這種軍事挑釁行動不但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這種霸權綜合症和認知障礙症,確實到了該好好治一治的時候了。
記者:據報道,中英、中法兩軍近日以影片方式舉行防務戰略磋商,就兩軍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請進一步介紹此次中英、中法防務戰略磋商取得的成果,中方對發展中歐防務安全關係有何期待?
吳謙:中英、中法兩軍分別於1月12日、13日以影片方式舉行防務戰略磋商。該磋商是中國軍隊與英、法兩國軍隊間的重要機制性交往專案。此次磋商中,中方與英、法兩國防務部門代表就軍事交流合作、地區安全形勢、國防與軍隊建設等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一致認為中英、中法軍隊應加強戰略溝通和機制性交流,開展多領域合作,增進了解,深化信任,妥處分歧,為兩國兩軍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中方就臺灣、南海等問題闡明立場、表達關切,要求有關各方恪守一箇中國原則,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尊重並支援地區國家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所做的努力。
關於中歐軍事關係,中方歷來重視與歐洲國家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希望中歐防務部門不斷加強各領域溝通協作,共同維護真正多邊主義,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1月27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據報道,全國徵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於近日舉行。請進一步介紹徵兵工作進展情況。
吳謙:1月20日,全國徵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對今年兩次徵兵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精準徵兵理念,圍繞部隊戰鬥力建設精準發力,為強軍興軍提供更多高素質兵員。
2022年上半年徵兵工作從2月15日開始,至3月31日結束;下半年徵兵工作從8月15日開始,至9月30日結束。徵集物件以大學生為重點,突出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徵集,優先批准理工類大學生和備戰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入伍。
會議強調,2022年黨的二十大將勝利召開,軍地各級要提高政治站位,認清新形勢,把握新要求,謀求新作為,奮力扛起徵兵工作新使命;要適應部隊新需求,緊跟社會新發展,落實備戰新要求,堅持瞄準一流的建設方向,落實服務部隊的工作導向,把握資訊賦能的發展趨向,聚力開創徵兵工作新局面;要推動徵兵工作常態化,推開補兵方式精準化,加快新兵訓練基地化,全力提升徵兵工作新效能;要著力構建徵兵工作新常態,在常態防控中堅守疫情防線,在深化監管中嚴守廉潔紅線,在精準防範中穩守安全底線;要適應改革形勢,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賡續百年偉大建黨精神,凝聚力量,開拓進取,砥礪前行,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徵兵工作。
參軍習武,精忠報國是每個有志青年的共同夢想。為自己、為家國,不畏艱險、不負青春,獻身時代、獻身熱愛。你的夢想,等你來!
1月27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 攝
記者:據報道,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近日與紐西蘭國防部秘書長布里奇曼舉行視訊通話。請介紹近年來中新兩軍關係發展情況。
吳謙:1月19日,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應約與紐西蘭國防部秘書長布里奇曼舉行視訊通話。雙方就地區形勢、中新兩國兩軍關係以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看法。
今年是中新建交50週年。近年來,中新雙邊關係取得長足發展。中新兩軍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在高層交往、磋商對話、專業交流、人員培訓、多邊合作等領域交流合作成果豐碩。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新方繼續保持高層溝通,不斷增強戰略互信,深入挖掘新的合作領域,增進在多邊平臺上的協調,推動中新兩軍關係不斷髮展,為維護地區和平繁榮、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據報道,中國軍隊援寮國、柬埔寨醫療專家組幫助提升當地醫療診治能力,積極分享抗疫經驗做法,得到受援國軍隊和民眾高度讚譽和肯定。請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吳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軍隊在大力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籌劃開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積極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忠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特別是中國與寮國、柬埔寨等周邊國家軍隊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為國際社會合作抗疫樹立了典範。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老、柬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幫助提升醫療診治能力,治癒大量患者,為守護兩國軍民健康,深化軍事衛勤領域交流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軍隊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各國軍隊一道,不斷深化拓展衛生領域國際合作,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下面插播一則廣告,在虎年新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一個特殊的人群上——異國他鄉的中國軍人。他們在南蘇丹、在亞丁灣、在吉布提……在祖國與和平最需要的地方;他們是戰士、是醫生、是外交官……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兒女……更是身在他鄉、心繫家國的人民子弟兵。在這個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日子裡,我們把特別的祝福送給那些在異國他鄉堅守崗位的中國軍人,你們辛苦了!接下來請看《異國他鄉的“中國紅”》微影片片花,全片將於1月31日(除夕)在央視播出。敬請關注。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虎年新春佳節。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國防部新聞釋出團隊向各位記者朋友和關心關愛中國軍隊的各界朋友拜個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工作順利、闔家幸福!大年初四開始,北京將迎來冬奧盛會。祝各國冬奧健兒在中國激情拼搏、再創佳績!祝冬奧會圓滿成功,讓我們一起向未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