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和多家西方主流媒體都在大肆渲染所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威脅。在過去幾個月,美國政府已向烏克蘭運送了30套“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和180枚導彈。美國還將於本月再向烏克蘭提供一批價值2000萬美元的軍火。而英國,則在過去幾天裡持續使用空軍運輸機向烏克蘭運送武器,至少已運送六架次,每架運輸機可運載多達77.5噸貨物,即總共可運送超過460噸軍火。加拿大政府近日則以保護其使館和在緊急情況下撤離外交官所需為名,向烏克蘭派遣了超過200名特種作戰人員。除了在媒體宣傳的掩護下,拉攏盟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和人員等軍事援助,美國也做好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的準備。
環球深觀察指出,無論俄羅斯如何向西方解釋,俄方希望尋求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並承諾俄方不會對烏克蘭採取任何軍事行動,但美國等西方國家仍然要大肆炒作所謂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並公開向烏克蘭運送武器裝備,進行輿論和軍事準備。對此,英國前駐烏茲別克大使克雷格·莫瑞認為,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透過抹黑別國來轉移國內矛盾的慣用手段。莫瑞進一步解釋說:“西方軍火製造商不喜歡一直沒有戰爭。沒有侵略、長期和平對於軍火商和軍工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訊息,他們必須倚仗政客鼓吹戰爭。所以,在維持和平這一問題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根本上缺乏意願。”
據報道,英方曾在華為內部安插情報人員進行“全面檢查”,確認華為沒有任何安全威脅。就連英國前商務大臣凱布林也表示,英國對華為封殺是迫於美國壓力。在美國的“脅迫外交”下,英國不僅喪失了自主決定權,且不得不承擔5G發展滯後的結果。
CGTN漫話天下指出,封殺華為,得不償失。
去年1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家中被捕。美方指控他在申請美國能源部撥款時,沒有披露與中國一所高校的合作關係。但是,這一指控明顯是惡意栽贓。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在一份公開信中澄清,該校與中國夥伴高校的合作與經費往來並非陳剛的個人行為,而是校方行為。學校上百名教職員工簽署公開信表達對陳剛的聲援。而隨著這一事件的發酵,美方實施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這是美方所謂‘中國行動計劃’遇到的最新挫折。”當地時間20日,美國司法部正式撤銷對陳剛的指控,路透社作出上述評論。當事人陳剛在宣告中,用“恐怖的一年”形容他經歷的這場無妄之災。
國際銳評指出,從預設莫須有罪名,到下達訴訟指標,如此罔顧司法正義的荒唐事發生在一貫標榜“民主”與“法治”的美利堅,簡直令人不可思議,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從胡安明到陳剛,多位華裔教授的遭遇讓世界看到,美一些政客把反華當成政治“賭注”,在美國社會營造敵視中國的政治氣氛,令無辜的人淪為政治犧牲品。這猶如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美國當初因自信開放而崛起,如今卻被杯弓蛇影的畸形心態裹挾,實在是一種墮落與悲哀。
評論指出,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對聲,美國現任政府應當儘快與前任反華“遺產”劃清界限,以健康心態看待中美科技與人文交往,停止以中國為“假想敵”,停止濫用司法力量滋擾打壓在美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這才是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的明智之舉。
近日有澳大利亞媒體發文稱,“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檢測試劑盒在透過中國海關時出現了延誤。”在這些澳媒看來,檢測試劑盒短缺的原因不是本國政府防疫不力導致疫情暴發,也不是政府採購問題,而是因為中國。
CGTN指點財津指出,中國不僅沒有阻礙防疫物資出口,而是克服自身困難,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澳媒不應將問題政治化,把本國的失策歸咎於中國。
評 聚:胡 戈
編 輯:王昕宇
審 籤:魯 光
製作人:汪 鑫
監 制:洪 琳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END
世界精彩 盡在掌握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