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貓和老虎,估計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長得還挺像的除了體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這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呢?
其實,貓科之所以這麼像,主要是進化時間太短再加上擴散速度問題。今天從進化的角度來和大家說說這個問題,歡迎小夥伴們來圍觀!
01,說說進化的問題
我們先來說說進化的問題。下面這種圖估計各位小夥伴們看到過不少吧。
當然,也有更加細微的這種圖
但是這種圖不是人類隨便定義的,而是依靠基因來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常說的分子鐘
某一蛋白在不同物種間的取代數與所研究物種間的分歧時間接近正線性關係,進而將分子水平的這種恆速變異稱為“分子鐘”。
這種計算既包括了基因,也包括了化石證據,最後才推算出了一些分子鐘(當然是存在一個上下波動)
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可以透過檢測動物的基因來計算其進化上的時間。
而進化距離越近,基因相似度越高,自然就越像了,不懂的話,可以去想想親子鑑定中str那個親權指數是如何來的。
而貓科動物,在基因上是呈現聚類的,因此貓和老虎才會很像。
02,貓和老虎相像的緣故
那有人就問了,貓和老虎為什麼會在基因上呈現聚類呢?主要有2個原因,請看下文。
1,分離時間太短
貓科動物從祖先到出現貓科,其實時間並不是特別長,儘管祖先在1800萬年前,而大部分貓科,可能是百萬年,比如獅子/老虎/豹出現大概是300萬年前。300萬年前看起來很長,在進化上,基本上是不值一提,甚至絕大多數貓科是100萬年規模。
因為進化上的基本單位就是百萬年(M),所以很多時候兩物種輕輕鬆鬆就能差個幾百幾千萬年。而進化時間太短,就決定性狀變異不會特別大
2,快速擴散
這個問題主要是針對生殖隔離的。生殖隔離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地理隔離,比如秦嶺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就是地理隔離。
貓科動物的快速擴散,也導致他們可以進行頻繁的基因交流,比如直到今天,老虎和獅子也可以基因交流。
03,為什麼人類的相像規則不適用於貓科?
也許,有的網友又會提出問題了,在我們人類,只有近親才會長得像,而貓和老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為什麼人類的進化規則不適用於貓科動物呢?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們可能陷入了一個邏輯怪圈,兩孩子為什麼這麼像,還真是因為同一個父母,背後深層次是基因源頭的一致性或者說基因的高度相似。同樣,貓科雖然是人定義的,但是貓科在基因上是聚在一起的,所以才像。
就像你和魚之所以不像,是因為你和魚的進化距離太遠了,而這個進化距離本質上是因為你們的基因變異太大了,基因決定性狀,自然性狀也差異很大了。
當然,貓和老虎是不同的屬,所以還是有不小的差異,比如典型的是體型差異巨大,而像老虎所屬的豹屬,體型就基本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