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發力,以腰為源,用身體的本能發力,不需要操控的打球!
很多人問發力的問題,發力的順序問題,這個問題我從來認為不是問題,因為高爾夫不存在發力的問題和發力順序問題。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問如何發力以及發力順序,是因為他們身上的力源太多了,沒有主次之分,沒有主從之分,他們想“發揮”所有力量打球,而不是“約束”負面力量打球。他們想利用身體的各種力量來打球,而不是去掉不該有的力,留下該有的力打球。他們在做多維複雜演算法,而不是做單維簡單演算法。所以,他們才會困惑如何發力的問題,以及發力順序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XYZ三維空間,如果三個維度都有力量,那麼受到三維力量影響的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很難穩定的,如果只有一維的力量,那麼這個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很穩定的,只是力大力小的問題,但軌跡是可預測的、穩定的。所以,在做複雜系統控制的時候,都希望把三維降階為兩維,把兩維降階為一維,這樣好控制,容易控制,系統穩定,誤差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我們先從人身體的結構出發,看人的力量的來源。人身體能發力的地方有:腳、手、肩、頭,當然還有腰,這是身體五大力源,我們可以稱之為5個維度的力。
打高爾夫,因為要求穩定頭部,沒有頭部力量。
好了,頭之力減掉了,去掉了一個維度!
我們再來看高爾夫球杆擊球的目標:實現杆頭的最大速度,這樣去衝擊球的時候,球起飛速度大,飛得遠,動量守恆定律。這是最終目標和根本目標。
杆頭速度是線速度,杆頭線速度主要是怎麼來的?是下杆轉身的角速度轉化成的杆頭線速度,線速度=角速度*揮杆半徑。人的轉身都是比較渾厚的,個人身體機能是比較固定的,人轉身的角速度短時間內不會突變和快速提高。那麼,要得到最大杆頭線速度,就要實現最大揮杆半徑。揮杆半徑是上臂、前臂、球杆三者組成,你要實現三者成為一個整體,那麼揮杆半徑最長,身體轉身的角速度轉化為杆頭線速度就最大!看下面的圖,道理很容易明白。
所以,打高爾夫,下杆擊球時要求左手打直,一是最大程度的利用揮杆半徑,二是速度傳遞不因為手臂鬆垮(鉸鏈狀)而損耗。
之前,我寫了三篇文章強調不要翻腕上杆,不要用手腕打球。因為一旦手腕發力,就把球杆握死了,揮杆中心就是手腕,揮杆半徑就變成球杆長度了,而沒有手臂了,揮杆半徑就減小了一半。所以,打球無手,保持手的韌性,讓上臂、前臂、球杆成為一個韌性的整體。這樣,你的揮杆半徑最大,為你打出最大杆頭速度奠定基礎。這點,應該也容易理解。
所以,打球要堅決杜絕手腕之力(特別是推杆時),手腕之力不能有,打球無手。如何杜絕?就是松握球杆,很有韌性的握著球杆,確保手臂和球杆是一個韌性的整體,讓球杆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讓球杆是手的機體的延長,確保速度傳遞路徑通暢。不要把球杆握死了,不要把速度傳遞路徑卡斷了,不要讓手的力量參與擊球。松握球杆不是鬆垮的握著球杆,而是很有韌性的握著球杆,不是握杆沒有力道,而是力道是溫潤的。
另外,握杆的時候就要去杜絕手的力量參與擊球,握杆那篇文章專門有講“握杆握到手不存在,握杆握到手的力量不參與擊球”,大家去看一下。(手的力量參與擊球一般是強勢握杆的人)。
打出極為惡劣的球(青蛙跳、相剋球),除了精力不集中外,原因基本都是手腕發力造成的。手(腕)之力要堅決的杜絕!打球無手!
純粹用手打球的人是很少數的人,除了那些強勢握杆的人下杆時因為身體的本能而會握緊球杆,造成用手打球,打出劣質球(如距離極短的左栽球)之外。當然也有些人年紀實在是大了,只能用手打球,就不能作為常態討論了。
好了,手腕之力必須杜絕,手腕之力減掉了,又去掉了一個維度!
打高爾夫,因為腳是紮在地上的,整個揮杆過程,雙腳立足點的物理位置沒有什麼變化。你站好後,如果把你的腰卡住,你的雙腳立足點的物理位置又不能變,那你的腳是動不了的,大家可以試一試。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腳力是被動的,是腰胯帶動的,腰胯不動,腳是不會動的。所以,腳的力是腰胯帶動發出,是從動的力,沒有人打不好球是因為腳發力了。(太極發力也是這樣,不過需要練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感受到)
當然,很多人問發力順序,其實是問左腿蹬地發力的問題,因為各類書上或者教練都在講用腳蹬地發力。(其實,腳蹬直是垂直的力,高爾夫球杆擊球需要朝向目標方向的力,正交垂直的力怎麼樣也變不了朝向目標方向的力)。
左腳蹬地打直的目的之前有過文章,左腿蹬地打直的目的把左胯向後頂開,開啟通道,讓右側身體主動進攻擊球,打延遲釋放(發力的三種方式之前有文章寫過)。所以,左腿蹬地並不是去發力擊球,而是製造局勢,讓右側身體進攻。大家都知道,打高爾夫不能起身,可是很多人誤以為左腿蹬直是打直,站直,自然就起身了。左腿蹬直,還不能起身,那肯定就只能左臀部往後跑了,否則怎麼做到左腿又蹬直,又不起身呢?但是,很多業餘球員以為蹬地是發力,他們不明白左腳蹬地打直是為了頂開左胯,(透過左腿蹬直)把左臀部往後推開,形成右側身體主動進攻的局勢,以打出延遲釋放。所以,左腳蹬地打直把左側臀部向後頂開,是下杆擊球的一種自然行為,不是需要你刻意去蹬地(包括下杆擊球時右腳蹬地身體重心推向左側也是一種自然行為,不需要刻意去蹬地)。很多人以為蹬地發力是發力的要領,下杆右腳蹬地發力把身體重心推向左側,左腳蹬地發力把身體頂起來(起身),你這球自然打不好,自然顧此失彼,自然去糾結髮力順序的問題。
50萬一杆的那篇文章中有說過,絕大部分的業餘球手是同步揮杆,非延遲釋放揮杆,很少會用右側身體主動進攻擊球的延遲釋放揮杆,他們下杆擊球不需要明顯的向後頂開左側臀部(湯米·弗利特伍德也沒有,故稱平民揮杆)。那麼,你就不需要去左腿蹬地打直製造右側身體主動進攻的局勢。你不需要做那個局,你去刻意左腳蹬地發力打直左腿幹什麼?你是煲溫潤清湯,往裡面加辣椒粉幹什麼?
所以,忘掉蹬地發力一說,你不需要,不要畫蛇添足,導致你顧此失彼。
好了,腳之力是被動之力,跟隨之力,不是主動之力,又去掉了一個維度!
5個維度的力,去掉了3個維度,只有2個維度了,也就是腰胯之力和肩膀之力。
肩膀之力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腰胯之力,有些人糾結腰胯在哪裡,糾結腰胯是哪幾塊肌肉,糾結腰胯發力是哪塊肌肉發力,是哪塊肌肉帶動哪塊肌肉發力,這是求術而惘道。這裡,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跟你說明什麼是腰胯之力。
哪裡是腰胯之力?你找面牆,雙手扶著牆(雙手捆住),雙腳站在地上(雙腳捆住),你去扭動下,看看哪裡還能扭動,哪裡還能發力?這就是腰胯之力。不要問腰胯在哪裡,也不要問腰胯是哪幾塊肌肉。打高爾夫,就是用這裡發力,也就是中華傳統武術中講的腰,中華傳統武術中講的腰其實就是講腰胯,腰是肌肉、胯是骨骼,腰胯一體。打高爾夫,你雙腳紮在地上,雙手握著球杆杆頭指向目標方向,手也被憋住了,手腳均被縛,只能腰胯發力。打高爾夫是用腰胯之力打球,這是高爾夫運動的要求(後面有講)。
但是,打高爾夫在完成上杆後,雙手握著球杆畢竟是舉在空氣中(不同於雙手扶在牆上),雖然手是使不上力了,但肩膀是靈活的,肩膀可以發力。
這就是最要命的地方,腰之力和肩之力,誰為主,誰為輔,誰主動,誰被動,是高爾夫打得好與打不好的關鍵核心問題,高差點和低差點的最大區別也在這裡,大家困惑的也是在這裡。
還是回到高爾夫球杆擊球的目標:實現杆頭的最大速度,這樣去衝擊球的時候,球起飛速度大,飛得遠,動量守恆定律。這是最終目標、根本目標。
那麼,我們來看看肩之力。
1,描述肩之力的時候,我們總是說你用肩膀把球杆“拉”下來的,“拉”是什麼意思?拉是直線運動,肩膀是“擺”,是“拉”,不是“轉”。所以,用肩之力打球的時候,是肩拉下來的線速度轉換成杆頭的線速度,效率低,球的飛行距離短。
2,而且肩膀是很鈍的,肩之力擊球是撞球,而不是抽球。撞擊的力度和抽擊的力度不是一個量級,球的飛行距離短。用肩膀打球,是用上半身打球,用撞擊的力道。(人年輕的時候有力量,拼命用肩膀下杆去撞球,打好了也能出距離,所以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肩膀撞球的距離缺陷)
3,另外,用肩膀撞球,肩膀很靈活,整個上半身是靈活的,球的飛行方向極不穩定。右直,左直,都會打出來,方向的可控性差。
4,此外,用肩膀撞球,力道是“拍”球,球的彈道低平,落地後很衝停不住,攻果嶺的效果很差。因為是拍球,到長鐵桿的時候,因為杆面角度很小,拍球就變成低飛了,長鐵桿打不起來。
所以,用肩膀打球,距離和方向都差強人意。中高差點的球手大部分是用肩手打球。低差點球手不可能用肩膀打球。
用肩膀之力打球的感覺是:總感覺腰被憋住了,總感覺有力無處使,打起來很累,很不通暢。一場球打完很累,很多球打得莫名其妙,但又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好了,肩之力打球,故障率高,不可取!
我們再來看看腰之力。《在太極拳的拳法中,初學者是以手領手,以手帶身,就是以手指揮整個太極拳所有的動作;到了中高階以後,慢慢的懂得了腰胯在拳中的重要性,以腰胯帶動手和腳,就是以腰胯為軸,主宰太極拳中的所有動作,每一招一式都由腰胯來帶動完成,所以就有了“太極不動手,動手不太極”之說》。大家看看這段文字,與高爾夫的發力如出一轍。
1,腰是“轉腰”,是角速度,扭轉的角速度轉換為杆頭的線速度,效率高,不費力。用腰打球,不費力而通暢,效率高,球的飛行距離遠。
2,打高爾夫,手腳被縛後,只有腰的活動空間是最大的,能迸發出的力道也是最大的。比起肩之力的鈍,腰之力是鋒利的,腰迸發出最大的力度,傳遞到杆頭,形成最大的抽打之力,而不是撞擊之力,球的飛行距離遠。
3,另外,腰胯是長在腿上,雙腳紮在地上的物理位置又限制住了,雙腳不會前後擺動,只會左右擺動,所以,長在腿上的腰胯的自由度又很小,只能向目標方向轉動。那麼,球飛行的方向就相對可控,飛行方向的自由度少。
4,以腰胯之力揮杆擊球,是抽球,是利用杆頭的杆面和橫槽擠壓球,球的彈道高,滾動少,好打落點,攻果嶺的質量高。
所以,無論從距離還是從方向,腰之力都優於肩之力。要打到低差點,肯定是腰之力打球。職業球員過了黃金年齡,腰力不夠了,也就退出江湖了,人年紀大了,腰不聽使喚了,只能用上半身打球,只能用肩膀打球,成績退步就很明顯。
好了,5個維度的力,去掉了3個維度,只剩餘肩之力和腰之力,兩個維度。在這兩個維度裡,又明確了腰之力優於肩之力。其實,根本不需要我講這麼多,沒有腰力,哪來肩力?太極拳法那一段已經講的夠明白的了。大家一定要通讀理解太極拳法那段話。
你把身體的5維之力降階到2維,而2維之力經過選擇後又變成1維,你現在只有一維之力,也就是太極拳法說的“以腰胯為軸,主宰所有動作”。這也就是我文章開頭說的,我從來不認為發力是個問題,因為我認為高爾夫不存在發力的問題和發力順序問題。以腰一維之力,主宰所有動作。
如果你要打到低差點,打到好成績,“任何時候”都必須是以腰為源,以腰之力擊球。“任何時候”都是如此,包括果嶺邊切杆,哪怕距離只有5碼,都必須是以腰之力擊球。
那麼,怎麼發力的問題就清楚了,只有一個力,就是腰力,以腰為源,主宰一切,其它都是隨動。
最後,如何確保你是以腰為源,用腰發力?!
1、你用什麼力上杆,就會用什麼力下杆。
所以,上杆不能翻腕,不能用手腕之力把杆翻上去,一旦你用手腕之力翻上去,一定會用手腕之力翻回來。
不能用肩之力主動上杆,用肩之力主動上杆,一定就會用肩之力下杆,腰是被動的,腰跟著肩跑,你好像用腰了,但腰力使不出,距離打不出來(姑且還不說方向的問題)。
所以,上杆的時候要用腰之力上杆,如太極拳法,腰帶肩手,腰推肩、肩推手上杆(其實,肩手是一體的,不存在肩推手,因為上杆的時候,只要通道合適,左手會打直,肩手的形態會保持住,腰把肩手作為一個整體推上去)。用腰之力上杆,把肩手推上去,那你就不用擔心下杆的問題了,下杆一定是腰之力下杆,不可能用肩手之力下杆。所以,上杆決定下杆,用腰之力上杆很重要。
2,如何用腰之力上杆?之前已經說了,你知道腰胯之力在哪裡了。肩手不動,你用腰胯之力往右後扭轉(不是側移),怎麼個扭轉法?肩和左手的形態保持住不變形(韌性而不剛性,溫潤而不死板),你向右後扭轉腰胯,你感覺杆頭被一根繩子拽著往你胯部缺口方位上去(看上杆的三條通道和上杆的道與術的文章),那麼,轉胯上杆的方式就限定了,只能那樣上杆,你自然只能那麼扭轉,別無他法。你自己比劃下。(結果就是左手打直,腋窩下面密不透風)
3,上杆決定下杆,上杆是腰之力上去的,下杆一定是腰之力下,不會有大的問題。
4,要防止腰被別住,發不了力。腰力怎麼被別住了呢?就是你上杆不是感覺杆頭指著右側皮帶位置缺口方位上來,而是走鄉村公路(指著右側腦袋方位上去),腰手分離,你杆高高的舉上去,腋窩下面是穿堂風,左手是雞翅膀。即使你上杆開始是腰主動上杆,但上杆最後階段一定用了肩之力上杆。這樣,下杆時就很容易肩之力下杆。肩之力主動,腰之力被動,腰被別住了,腰跟著肩跑,腰力出不來,打起來很累,距離出不來。
所以,打高爾夫不存在發力問題,只有腰胯之力,以腰胯之力為源,主宰所有動作,上杆用腰之力推動肩手上杆,杆頭走高速公路,完成上杆,下杆自然是腰之力下杆,不會有問題。你只有腰之力,只有一個力,哪來的發力順序問題?
打高爾夫,你雙腳紮根於地,雙手舉杆於天,相當於你手腳均被縛,你身體的本能只有腰之力了,只有腰胯的扭轉之力。所以,用腰胯之力打球,是用你身體的本能打球,是不需要操控的。“打球,一定要用身體的本能去打球,不需要去操控的打球(包括你的球杆一定是不需要操控的,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一旦你要操控,它就一定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