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孫中山先生,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革命家,他對中華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推動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打開了歷史的新閘門,讓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並且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孫中山先生的功績是值得被後人傳唱讚頌的。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除了需要有優秀的人才之外,領導核心還需要富有遠見。在首都的選擇這種事情上應該格外慎重,要考慮到方方面面,要能夠惠及民生,給百姓帶來更多的福祉。都城選擇得好,有助於一個國家的繁榮穩定,選擇不好的話,很可能置江山和人民於不友好的位置,一旦都城被攻陷了,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面臨沒落。回看中國歷史,領袖人物在選擇都城的時候,一般都會考慮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原因,前者則是選擇的重要參考指標。
一般能夠被選為都城的地方,都會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環境宜人,這些都是被納入考量的指標。古時候,受思想觀念的影響,人們在選擇都城的時候也非常講究風水,如果都城能夠被設立在有山有水且風水好的地方,彷彿得到了神明的庇護,會保佑國家繁榮昌盛,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希冀。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古時候的選都城思想已經不受用了。
溥儀退位之後,孫中山開始掌管大局,選擇一個新的核心區域成為了當務之急。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孫中山先生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表述,大致意思是,如果想要維持自身的實力,最好是留在武昌地區;如果想要爭取周邊勢力的話,可以選擇西安地區;如果雄心是整個亞洲的話,新疆的伊犁則是最佳選擇。不過最後這幾個地方都沒能成為國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孫中山先生的話並非空穴來風,這三個地區確實有自己獨有的優勢。先拿武昌來說吧!武昌是古時候的荊州一帶,關於荊州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聞過不少,武昌身居中國腹地,將南北相連,是重要的戰略中樞。而且離南京也比較近,南京算得上是全國的中心了,將國都設立在這裡,可以便於管轄其他區域。而且交通比較發達,水陸運輸皆可,有很多方式可供進行選擇。
再說西安這個地方,曾經作為古都的聖地,地理優勢無需多言。但是也正是因為西安地區的這一特徵,導致本地的資源開發過度,雖然西安是個風水寶地,但是就長遠來看,並不是定都的最佳選擇。
說起新疆伊犁地區,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太過偏遠,而且處於中國的邊疆地區,怎麼可能會是定都的好選擇呢?但孫中山先生必然是經過一番現實考量,才會抒發出這樣的言論的。
孫中山先生非常看重新疆地區的發展,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孫中山的很多書本中,均談及過新疆之事,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而且關於新疆地區的開拓和發展,孫中山也是有自己規劃的,如果按照預期發展,新疆肯定會擺脫落後的現狀,稱霸亞洲地區也指日可待。
1882年之後,因為帝國的施壓和不公平的對待,海外華人受盡欺凌。孫中山先生也看在眼裡,希望有志青年能夠迴歸祖國的彙報,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放眼全中國,新疆無疑是一個讓他們施展身手的最佳地區,孫中山萌生了開發新疆的念頭。
新疆地區物產豐富,而且有很多資源等待著開發利用,如果能引用歸國人才,在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的話,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且當時受到沙俄分裂的影響,如果能夠有效控制新疆地區,那麼就能穩定整個西部的局勢,從這些方面綜合考量來說,新疆確實是很好的選擇。
但考慮到現實條件,因為新疆的地理位置不佳,如果貿然將都城設立在這裡的話,不僅交通會出現不便,甚至連糧草的獲取都會成為難題。因此,將伊犁設為都城的計劃也落空了。但是孫中山先生確實是極富遠見的,很早就看到了新疆地區的發展優勢,為後面的西部開發、資源利用提供了新靈感。現在我們正在落實新疆發展的路上,秉持著初心,繼承著孫中山先生未完成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