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9月20日,太平洋對面傳來了一則訊息,美國媒體記者Jabari Young報道稱,NBA正在為未來幾年的電視轉播權而努力。據說這是一份價值750億美元的多年合同。
這份合同將提升幅度很大,之前的合同為9年240億美元,這份轉播合同將在2024-2025年賽季到期,而現在的是750億元的轉播合同,如果達成,將對NBA的工資帽產生直接的影響,假如這份協議達成,2025年NBA的工資帽可以到達1.71億美元,相比現在的1.124億美元,足足增加了一半。
按照現在的工資帽的35%的頂薪,第一年就可以達到5986萬美元,再以8%的增幅計算,一份超級頂薪合同的總額可以打達到3.471億美元。而對比CBA的最高薪,就算將每隊的最高薪給一個外援,也才5年0.25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NBA的收入與CBA的相差這麼多大了。
在CBA照葫蘆畫瓢實現工資帽以來,2021年的工資帽為4400萬人民幣,國內球員頂薪為600萬人民幣,每支球隊的外援工資帽為500萬美元,從來薪資上來看,兩個聯盟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聯想到事實上,前段時間在關於籃球聯盟的排名中,NBA的平均薪資排名世界第一,而CBA緊跟澳洲聯賽,排名世界第三,但世界的影響力和戰力統計,卻在34名,薪資和實力遠遠不匹配,這也是是當下CBA尷尬的地方,產出和支出不成正比,很多俱樂部是靠著母公司供血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自從姚明上臺後,CBA的模式也越來越向NBA靠攏,各個俱樂部成為了CBA的股東,大家一起組成了中國籃球職業聯盟,那麼CBA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版權,和門票贊助商和周邊的收入,這是理想狀態下,一般情況下,而CBA內的各傢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應該是CBA的分紅和門票和周邊收入和冠名權,但是除了疫情原因外,現在不少俱樂部可能都靠著政府的撥款和母公司的輸血才得以生存,當下CBA的發展是嚴重的動力不足。
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體育大國來說,籃球在民間很受國人的喜愛,群眾基礎也非常不錯,但是受制轉型不久、市場化不足影響,CBA的發展不是很理想,還是處於轉型陣痛期。
而NBA在美國這樣一個有著4億人口的國家,是美國國內的三大運動之一。多年的發展,在規則和制度上也非常的完善,其市場開發程度和影響力已經覆蓋到全球。
我分析一下,發現NBA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是市場化因素佔主導的聯盟轉播費和廣告費。
其次是區域轉播費,各個球隊自己所在的區域不同,而收入也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湖人隊的收益總是比其它俱樂部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門票收入和廣告費、以及其他周邊產品的收入。
事實上,從上面分析兩個聯盟的集體收入我們可以看出,兩個聯盟的收入形式有很大的不同,由於與我們的市場化程度不足,影響力受限,自然就產生不了廣告效益,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轉播權,廣告,門票等收入差強人意。
而NBA發展得很成熟,在大衛斯特恩時期,透過造星計劃推向了全球,影響力已經是全球性的聯盟,轉播權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同時透過自身的影響力,吸引了全球各國優秀的球員來NBA,使他成為頂級的聯賽的同時,也透過球星將影響力擴大到各個國家,姚明就是要給很好的例子。這樣一個良性迴圈實際上也是當下美國在各個領域的體現。
很顯然,籃球需要更加的開放,也需要腳踏實地,當下的國內的群眾基礎需要挖掘,青訓需要培養,這是與第一步。
在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需要引進我們周邊國家高水平的球員,先將影響力輻射到周邊地區,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影響力不如NBA,甚至不如澳洲聯賽,但是在東亞,我們還有一定的優勢的。
鞏固了這一層。最後才是輻射到第三世界國家,甚至全球範圍。CBA相差NBA如此大的差距,需要改進的點太多了,對此你有什麼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