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音訊技術來自:訊飛配音
投資小紅書—第74期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近期創出歷史新高,每股超過48萬美元,市值衝破7000億美元,股神巴菲特的身價達到1140億美元。那麼,巴菲特的長期年化收益率有多高呢?
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但經過長期的滾雪球,造就了複利的奇蹟。巴菲特在2020年致股東的信中披露,伯克希爾哈撒韋在1965年至2020年累計實現了28105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為20%,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包含分紅)的年化收益為10.2%,累計收益為234倍。
在56年時間中,“平淡無奇”的20%年化收益將1萬美元變成了近3億美元。巴菲特的實踐說明,投資其實不用賺快錢,複利奇蹟使然,堅持在一個方向上前進,經過長期複利滾動之後,大多數投資者最終會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
在投資中,設定合理的預期收益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命題。券商中國·“投資小紅書”採訪過多位投資經驗長達30年的頂尖投資者,他們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徵,就是對長期投資中的預期收益率設定有一個合理的標準,平常心才能讓他們更重視投資中的確定性。也只有對於長期複利有著深入骨髓的理解,投資者不著急賺快錢才能收穫穩穩的幸福。
投資也賺不了快錢。如果把投資者看作一個整體,假定所有的投資者按照淨資產額購買了所有的上市公司,那麼企業的淨資產回報率(ROE)就是所有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這也就是巴菲特所說的“股票就是披著股票外衣的債券”,實體經濟的長期回報率大概在年化12%左右(扣除通脹及個稅之前),如果能抓住幾次大的機會和選到頂尖的公司,投資收益率將繼續增厚,但長期年化收益率很難超過20%。
很多小投資者可能會說,因為所擁有的資金總額很小,必須得賺快錢,但市場並不會因為你需要掙很多錢就給你很高的收益率,急於賺快錢反而會導致追逐高風險而帶來無法承受的大虧,正所謂“追求超高回報的金錢如同在槍口下一樣危險”,“一年三倍者如過江之鯽,三年一倍者寥寥無幾”。缺乏平常心是投資的大敵,求快可能導致投資結果從平庸滑向糟糕。
20%是大神們預期收益率的天花板
很多投資者可能並看不上每年20%的投資收益,但這就是長期成功投資者們預期收益率的天花板。
回到到A股,段永平和張堯等都是長期投資的標杆人物。張堯是深圳投資界的幾大江湖傳奇之一,在過往20年間實現了超過2000倍的收益,入市的前五年以趨勢投資的方法賺取了10倍收益,後15年憑藉價值投資方法實現了200倍的收益。張堯通常將預期收益率設定為年化15%,即達到五年一倍的標準。
段永平是著名企業家,小霸王品牌締造者,步步高創始人,vivo和OPPO的聯合創始人。他同時是著名投資人,2000年初投資網易獲得10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2011年之後重倉蘋果、茅臺等公司,獲得10倍以上的回報。
段永平對投資預期收益率定位於略好於長期國債,比如8%。段永平認為,12%的複合增長就不錯了,這樣比較有平常心,12%的回報,10年3.1倍,15年5.47倍,30年30倍,40年93倍,有這個心態,加上漫長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大機會,實際超過15%或更多也是可能的。
巴菲特也曾在1965年致股東的信裡說,投資的收益率如果能超越道指10個百分點就頂天了。
頂尖投資者之所以有合理的預期回報率是因為他們明白,股票的投資回報率長期難以超越企業的淨資產回報率。巴菲特認為,股票不過是穿著股票華麗外衣來參加華爾街化裝舞會的,長期資本回報率為12%的債券,只不過這種債券沒有標明固定到期日,沒有標明固定利息。
巴菲特的統計資料顯示,二戰後到1955年,道瓊斯工業指數里的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是12.8%。戰後的第二個10年,這個數字是10.1%。在第三個10年,是10.9%。而財富500強(歷史資料最早到50年代中期),這一個更大範圍的資料顯示了相似的結果:1955-1965年資本回報率11.2%,1965-1975資本回報率11.8%。這個數字在幾個特殊年份裡非常高(財富500強的最高值是1974年的14.1%)或者非常低(1958年和1970年是9.5%)。但是,過去這些年,總體上,淨資產的回報率持續回到12%的水平。
A股具有相似的統計結果:從2010年至2020年過去十年間,A股整體法下的平均ROE是11.9%,滬深300的平均ROE為13.7%。目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8%。
長期來說,投資者的收益率難以脫離實體經濟回報率這個地心引力,期待過高的預期收益率並不現實,無數事實證明,低買高賣增厚收益的方法長期往往正負相抵,因為長期來說擇時失敗的機率與成功的機率基本相等。
兩大啟示:重視確定性,打折時購買
股票是披著股票外衣的債券,從長期投資的視角來看,投資要重視盈利的確定性,只有確定性才能保證投資收益大機率沿著正增長的方向前進。
A股的多位投資大神對確定性的理解是“高分紅、高現金流、低估值”,甚至僅僅憑藉分紅,幾年之內就可以確定性收回投資的本金。
在被普通投資者看不上煤炭股中,投資大神們卻早在三年前看到了分紅的確定性。中國神華是煤炭股的龍頭,神華H股在2018年均價為18元左右,該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合計分紅高達4.56港元。這意味著經過分紅之後投資者的買入成本被攤薄到了14港元,如果繼續按照2020年90%的分紅率來計算的話,中國神華2021年的分紅大機率會在2.2元以上,該投資者的收息率會高達15%左右。
試想以下,如果一個預期收益率為15%的銀行理財產品,那麼多少投資者會為此搶破頭,但當這個收益率披上了股票的外衣,卻並不被市場重視,這是因為股票的收益率儘管長期是穩定的,但每年卻是上下浮動的,它的表現形式會嚇壞知之不多的投資者,但對於老練的投資者卻是饕餮大餐。
在全球流動性氾濫的大背景下,好資產具有稀缺性,相對於我國十年期2.8%的國債收益率或者3%左右的銀行理財收益率,具有高分紅、高現金流且低估值的股票值得關注。
券商中國記者的統計資料顯示,近3年平均股息率為5%以上的股票約為90只,它們多分佈在煤炭、鋼鐵、建築材料、服裝紡織、出版傳媒等被市場視為“不性感”的行業中。如果這些企業本身具有比較堅固的護城河,有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和較高的現金流,則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供給側格局發生有利變化,其資產質量會逐漸提高,股息率也會隨之上升。
分紅只是企業回報股東的一種方式,還有更多的企業保留較高的留存收益用來重新投資。分析人士認為,具有明確競爭優勢的企業是在10年或更長的時間裡,淨資產收益率超過15%的企業,這類企業在A股中可以找到30家左右。
萬利富達董事長鬍偉濤是一位成功穿越多輪牛熊的私募投資人,在他長期持有的股票裡,就有伊利股份、貴州茅臺、華東醫藥、招商銀行、古井貢B和老鳳祥B等6只股票,佔到了A股淨資產收益率連續10年超過15%的公司的20%。
此外,如果將股票視為披著股票外衣的債券,那麼在打折時購買將獲得更高的收益回報率。道理顯而易見,如果以PB為1倍的價格購買,對於一項12%回報率的資產,投資者獲得的預期回報率也為12%;如果投資者以PB為1.5倍的價格購買,則預期回報率下降為10%,而投資者如果以0.8倍的PB價格購買,則預期回報會提升至13.5%。
“投資膽怯症”-踐行復利的魅力
德國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是患有“投資膽怯症”的人,他長期把資金用來購買土地和森林。他的理論是,德國的木材價格每年上漲2.75%,而那一階段通貨膨脹幾乎為0,所以他從林場獲得的實際收益約為每年4.75%。
事實證明,俾斯麥是完全正確的,接下來的50年,在戰火頻頻、通脹飛昇、投降和蕭條接踵而至的德意志,林場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能保值。
巴菲特從1965年至2020年間,複合年化收益率為20%,但卻實現了28105倍的收益。巴菲特曾在1965年致股東的信中說,投資的長期收益率如果能超過道指10個百分點就頂天了,所以請各位讀者自行在心裡調整數字。
巴菲特57年的投資實踐說明了,投資收益率很難超越20%的天花板,但長期複利會產生奇蹟,即使20%的年化收益率在56年間會滾出接近3萬倍的收益。
一份199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投資者在問及對未來十年投資回報的預期時,他們的回答是平均年回報19%。“這顯然是非理性的預期,因為如果將整個美國公司作為一個整體,比喻為一個大灌木叢,到2009年也無法容下這麼多小鳥的存在,不可能產生如此高的回報。”巴菲特說。
一個知之甚少的投資者透過定投指數等形式可以搭上一國經濟前進的列車,但如果投資者走上了跟風等渴求賺快錢之路,則往往導致投資結果從平庸滑向糟糕,多少投資者幾十年後仍在原地打轉。他們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高成本,頻繁交易支付太多交易和稅費成本;二是跟風熱點,風停了豬會摔死;三是人聲鼎沸時進入,行情冷清時離場。
附圖:伯克希爾哈撒韋1965年至2020年的投資收益
責編:戰術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