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報道了一則英國慈善組織披露的調查報告,其中顯示有超過100萬名英國成年人曾有過一整天吃不上一頓飯的經歷,而這種經歷並非“主動性”減肥或忙碌造成,而是因為生活所困“被動”經歷。疫情肆虐,導致全球經濟備受影響,能源價格飆升,通貨膨脹加劇,英國陷入生活成本危機中。
儘管英國當局已經採取了一些緩解措施,但在高漲的天然氣和電費之下,近500萬家庭陷入“能源貧困”之中。數百萬英國民眾出現食物短缺問題,一部分人不得不控制餐次,甚至整體不吃飯。超過20%的家庭面臨“取暖”還是“吃飯”的困境中,這意味著他們徘徊在“凍死”或“餓死”之間。該慈善組織還指出,英國約有200萬兒童生活在缺乏健康及負擔嚴重的家庭中,這將導致他們患有疾病的風險增加,如發育不良、肥胖症等。
此外,特定群體出現短缺食物的風險高出其他人群五倍,這對英國來說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許多人都對這則報告感到疑惑,昨有法國供不起樓,今有英國吃不上飯,看來資本主義一天不如一天啊,可真的是這樣嗎?英國雖然已比不上從前的輝煌,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怎會落得如此“慘境”?為何人們如此唱衰歐美?
自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讓全世界為之一震,將英國和歐盟在經濟和整體實力削弱,不可避免地出現衰退。同日暴發的疫情所帶來的恐慌,忘卻了脫歐之後的恐慌。數次封城、停業,各個行業面臨空前危機,將原本充盈的“勞動力池”蒸發殆盡。除了在新聞上常聽到的長途貨運司機、屠宰場工人短缺之外,處在供應鏈底部的行業也同樣面臨著用工荒,影響著許多小業主們。
就連擁有1229年曆史的古老酒吧都未能扛過致命打擊,不得不宣告破產,處於低收入的家庭更是煎熬。英國當局過早地撤銷疫情期間的補助措施,導致貧困家庭變成“赤貧”狀態。智庫發出警告:如果當局持續加稅,今年赤貧家庭將增加超過30%。疫情暴發後,英國必定會受到損失,但英國乃至歐美是否會衰弱,我們要客觀看待。疫情之後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各國都大受影響,要衰弱都會衰弱,並不止歐美。在看待歐美國家時,我們要正視對方,提高警惕。
(文/師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