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夏政權——匈奴最後一個政權。
東晉義熙二年,即公元406年,赫連勃勃(匈奴左賢王劉衛辰之子)被後秦皇帝姚興拜為安北將軍、五原郡公,鎮守朔方。次年(407年),赫連勃勃殺害岳父高平公沒奕於,佔據朔方軍隊物資,自立政權,自稱大單于,自認為是夏啟的後代,將國號定為大夏,年號“龍升”,史稱“胡夏政權”。義熙九年(413年),赫連勃勃在境內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鳳翔”。徵發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築都城,名曰“統萬城”,寓意“一統天下,統治萬邦”。義熙十四年(418年),應百官請求,赫連勃勃在灞上築起壇場,即皇帝位,在境內實行赦免,改年號為“昌武”。回到統萬城,因為宮殿大規模建成,於是在境內實行赦免,改年號為“真興”。
自立之後,赫連勃勃率兵征戰四方。攻打南涼,大破禿髮傉檀。結盟北涼。攻打後秦,殲滅王奚,降伏王買德等人,劉裕攻滅後秦之後,秣馬厲兵、養精蓄銳的赫連勃勃乘機奪取了原來後秦的大部分疆域。攻打東晉,殲滅東晉名將蒯恩、傅弘之、毛修之、朱齡石、朱超石等人,盡佔關中之地。真興七年(425年),赫連勃勃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諡號武烈,廟號世祖,葬於嘉平陵。太子赫連昌繼位,下令大赦境內,改年號為“承光”。
魏軍來襲,大戰開始
赫連勃勃死後,赫連昌繼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迅速對夏政權展開了進攻。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九月,魏軍正式發動進攻:北線方向由拓跋燾統領禁軍從北道向西進軍,準備渡黃河進攻夏都統萬城;南線方向由奚斤率領四萬五千人自平城進攻蒲坂,由周機率領上萬人自洛陽進攻潼關,兩路合兵進攻關中之地。
但直到十一月份,奚斤所部都被阻擋在蒲坂,因為天氣寒冷,黃河北段突然冷凍,拓跋燾當機立斷,決定率領兩萬輕騎急行軍,突襲統萬城,赫連昌被打了個猝不及防,被魏軍擊敗後一直閉門不出。拓跋燾所率領的兩萬騎兵沒有攻城的能力,既然赫連昌緊縮城門,再留下也沒有什麼意義,便劫掠一番之後就退兵了。與此同時,負責進攻蒲坂的奚斤也取得了進展,夏軍終於堅持不住被攻克了,奚斤便一路推進直到佔據長安,與關中之地的夏軍展開對峙。
第一輪進攻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離目標統萬城還有一段距離。拓跋燾仔細分析過想要進攻統萬城,最經濟的手段就是逼緊守在城中的夏軍出城作戰,魏軍作戰能力強橫無比,必然能將夏軍擊敗,倘若真要派步兵攻城,那必然會是一番惡戰,不知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死傷多少軍士。很快太武帝拓跋燾就想出了辦法。命令手下開始大規模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聲勢浩大。
拓跋燾輕騎奔襲統萬城
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四月,北魏大規模動員兵力,準備將夏政權一舉剷除。這一次進攻兵力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步兵負責攻城,一部分步兵負責運送攻城器械,另一部分為騎兵,以步兵為主力軍。既有長途奔襲的騎兵作戰,又準備了足夠的步兵將統萬城內的夏軍圍困至死。
做好這一切準備之後,拓跋燾決定親率三萬騎兵奔襲統萬城,丟棄輜重,輕裝奔進,沒多久便突然出現在了統萬城下,開始在城周圍進行劫掠。
拓跋燾也真是厲害,只一招就制住了赫連昌。
一方面,魏軍既然已經做好了圍城的準備,夏軍就必須要囤積足夠的糧草和武器才能守得下去,可這支騎兵突然殺過來將周圍的糧草劫掠一空,如果放任魏軍劫掠,不出城迎戰,等到魏軍主力一到,夏軍就只有被困死了,因此夏軍必須出城作戰。
另一方面,赫連昌認為魏軍先前大獲全勝,必然會掉以輕心。這次與主力脫離聯絡、孤軍深入的騎兵就是拓跋燾自負的結果,只要將這支先鋒軍幹掉,就能打擊魏軍的進攻熱情,致使軍心不穩,獲得戰鬥的先機,把握戰爭主動權。
同年六月二日,夏軍出城與魏軍決戰,被魏軍一戰擊潰,赫連昌倉皇逃跑,魏軍攻佔統萬城。
這就是拓跋燾的策略,透過大造以步兵為主力攻城的氣勢,讓夏軍打心底裡產生恐懼,再故意賣一個破綻,誘使夏軍出城與魏軍騎兵作戰奪取一線生機,拓跋燾想以騎兵奪取這座牢不可破的城池,而以步兵主力軍圍困統萬城實乃下下之策。
剿滅漏網之魚,斬草除根
逃跑的赫連昌不久就被魏軍抓獲並殺害,他的弟弟赫連定即位稱帝,年號“勝光”,在隴山的平涼一帶活躍,430年,赫連定政權聯合劉宋攻打北魏,想要奪回失去的土地。同年八月,拓跋燾發兵從平城出發,進攻平涼,擊敗赫連定所領負責阻擊的夏軍,攻克平涼城。赫連定倉皇逃跑,後被土谷渾軍隊俘獲,送至北魏,被拓跋燾處死。
自此,匈奴被徹底消滅,再沒有政權。
注: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