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映的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是一部偉大的戰爭片,它在40多年前掀起了一陣狂潮,讓無數中國人為之動容。
該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准尉瓦斯科夫帶領五位女戰士在廣袤的森林中進行激烈殘酷的阻擊戰,最終戰勝數倍於己的德寇的故事。
大多國內的戰爭片喜歡講述大的戰役,而這部電影講的是區域性小規模的戰鬥——它卻更能表達清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僅就電影的名字,就是在告訴觀眾,你將要看到的是一個悲壯的、史詩般的故事。
電影分為三個時空表現:戰鬥中,戰爭中的和平,戰後的和平。
開場,一些沒有經歷過戰爭、到當地來旅遊的歡樂的年輕人——戰後的和平生活是這三個時空中色彩最絢爛的,同時它也有著一個火紅的主色調--火紅的楓葉,身著火紅色上衣的姑娘,一切都是那麼熱烈,那麼五彩斑斕、那麼豐富,野餐的青年們洋溢著一種高昂的、興奮的情緒。
戰爭中的色彩則是黑白——1942年夏天,准尉瓦斯科夫帶領一支由麗達、熱妮婭、麗薩、加爾卡、索妮婭等五個姑娘組成的小分隊到林中去搜捕德寇。
由於未及時發現敵人足足有16人,而自己僅有6人,而且僅有男主一人有作戰經驗,其餘5人都是臨時徵召的尋常女子,敵我優勢瞬間扭轉,這也直接導致五朵金花全部死於這場叢林的遊擊之中。
現實黑白,夢想彩色,電影這種表現手法非常獨特——黑白色用得恰到好處,以至於出現色彩的時候覺得那麼幸福。印象最深的就是冷暖色交替,衝擊感極強。
黑白森林沉澱著彩虹似的夢,每一個少女都面容姣好,如此年輕的姑娘永遠消逝在了白樺林。
電影前半段主要表現軍營裡打鬧嬉戲,後半段才是林地裡的浴血奮戰——它的重點並不在如何殲滅德國士兵,而是把大段的篇幅用來介紹他們在戰爭之前的多彩生活,真正用來描寫戰鬥的篇幅大約只有四分之一。
電影演到一個半小時之後,准尉才派一名叫麗薩的女兵跑回營地報信。在此之後,前半部那種戰時暫時的寧靜氣氛沒有了,代替它的是殘酷的區域性戰鬥——是肉搏,是死亡,節奏也開始由舒緩到緊張。也就是說,從麗莎被派回去送信之時開始,情節就沿著一條曲線急劇上升。
麗薩回去報信必須穿過一片沼澤,因為事態緊急,她走得匆忙,一不留神跌入沼澤中,因為離隊伍太遠,山裡又寥無人煙,沒人聽到她的求救。最終,派去求援的女兵還沒發揮作用就被沼澤吞噬——麗薩淹死在了沼澤裡,無人知曉。
麗薩臨死前在沼澤裡掙扎呼救的一幕是很驚悚的——她睜著渴求的雙眼,仰望著藍天、白雲,好似重又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儘管使出最後的力量喊叫,但剛張開口,泥槳灌進嘴裡。隨著整個頭部被泥漿吞噬下去,接著沼澤面冒出一個個瘮人的氣泡……
因為太過恐怖,所以經久難忘,以致形成了非常殘酷的童年回憶。
女兵被沼澤吞噬後,鏡頭留下來的只是麗莎過沼澤時拿得充當柺杖的長樹枝,它斜插在水裡,上端捆著麗莎的軍上衣——觀影的後遺症是自此害怕沼澤類的地理環境。
過沼澤地是電影情緒氣氛轉變的開始,剩餘5名隊員繼續執行自己的任務,只是從活捉敵人變成了拖延時間。
緊接著,索妮婭去取准尉的煙荷包,被德兵刺死,和麗莎之死相隔僅兩分多鐘,戲劇性的情節爆發,急轉直下,直到結尾。
充滿詩人氣質的索妮婭,和麗莎一樣,還沒戰鬥,就被敵人殺害。軍服前胸有一汪已凝結的鮮血,胸口上有兩個狹窄的刀眼:一個在胸部的左面,另一個正中心臟。
准尉沉痛地感慨:“她要是活著、能生兒育女。會有孫子,重孫子,這根線就斷不了啦!可現在他們用刀,把這根線割斷了!”
戰鬥部分實際時間不長,但很踏實,有種從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感覺——觀察敵人,分析敵人,誘敵退敵,每一步怎麼打,比如今那些依靠大場面和血肉橫飛來渲染殘酷與真實的戰爭片優秀多了。
但戰鬥過程中德軍並不愚蠢——能執行敵後破壞任務的肯定是精銳,裝備上也是德軍佔優。蘇軍也不是神勇無敵。比如准尉帶著17歲的加爾卡去偵察,遇見了敵人。
德寇彷彿幽靈一樣,小心翼翼地在林中穿行。偶爾傳來低低的交談聲。
驀然間,靜寂的密林中響起驚駭的叫聲,加爾卡從隱蔽的草叢中跳了出來,雙手抱頭、狂叫著:“媽……媽……!”向林中深處跑去。
衝鋒槍一陣短促地掃射,奔跑中的加爾卡在槍聲中一頭栽倒在地上,雙手依然抱著頭部。一切重又沉靜下來。
這又是一個在即將戰鬥時,一槍未發就死去的女兵,不過,她是因為恐懼而失控發狂,暴露目標而被德軍打死,而且是背後中彈。
這一幕非常真實!新兵就應該表現出恐懼,害怕到跑出來喊媽媽,不是人人都有很強的戰鬥力,更不能以一當十——人物的塑造越是稚嫩就越體現出戰爭的殘酷。
還剩下的三個人緊緊擁抱說明了隊員們的處境:只能聽到敵人的腳步,卻聽不到友軍的號角,遇到危險只能依靠自己。
“不要叫我准尉同志了,就像我媽媽那樣,叫我費加吧。你們是我的姐妹。”
准尉含淚的話預示著結果:在實力懸殊、缺少支援的情況下,以女兵全部犧牲、男主身負重傷的代價,取得最後的勝利。
被敵人逼上絕境時,准尉對拒絕撤離的兩名女戰士說,“我命令你們,包括我自己,堅守,不能堅守也要堅守,這裡沒有德寇的地盤,因為我們的身後是俄羅斯,我們的祖國!”。
但是麗達沒有堅守到最後——在腹部受重傷的情況下,她選擇不拖累同志,毅然飲彈自盡。
每一個姑娘死的時候都讓人很揪心,尤其是麗達班長,觀影的心莫名就沉下去了。
五個女兵中戰鬥力最高的熱尼婭,主動提出,並馬上自己接下了引開敵人的任務。這是必定會讓她一去不復返的選擇,但她沒有絲毫猶豫。
熱情奔放、敢愛敢恨的熱妮婭,一人帶著衝鋒槍把德軍引向樹林的過程中——原以為會有主角光環,然而這不是神劇。她沒有打死所有追兵,反而陷入德國人包圍,美麗的身體被德國法西斯的機槍鑿滿了槍眼。
但她的犧牲足以讓觀者震撼、尊敬——在這場正面搏擊的戰爭中,唯有她發揮了自己的全部。
黎明時分,靜悄悄的山裡就這樣埋葬了五朵鮮紅的生命。
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連敵人也是——當準尉最後衝進敵人陣營,面對三個面容失色的德國兵,觀眾就能明白:“他們也是人,也要休息,也要吃飯,同時,也會害怕。”
准尉單槍匹馬去復仇時,戰鬥力簡直爆棚了,我倒沒覺得很爽,彷彿就該這樣。
他的悲憤填膺,是追問敵人,也是在追問自己:
我們的妻子,女兒,母親在戰爭中犧牲了,而你,一個男人,卻活下來了,這是為什麼!?
最後廣播裡說道:
“俄羅斯沒有爆發全面戰爭,只有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
演到這裡,這場區域性戰爭已經讓觀眾深深地感受到了心痛和惋惜——可見戰爭是多麼殘酷、血腥和無情。
正是由於姑娘們的頑強抗爭,才為都尉和援軍贏得了時間,才使得那個黎明因為她們和德國納粹的死去變得靜悄悄,沒有引發大的戰爭。
准尉終於活捉了3名俘虜,完成了任務。
但即使最後俘虜了所有的敵人又怎樣呢,花朵已經凋謝了,美好的生命已經被毀滅,戰爭造成的破壞永遠不會再恢復——這應該才是原著和電影的主旨。
影片最後,男主帶著麗達的兒子來到山裡拜祭英雄。此時,開場的少女來到他面前,男主在她身上彷彿看到了女隊員們的影子,不禁潸然淚下。少女也和他們一起拜祭了幾位英雄。
開頭和結尾的彩色鏡頭把時間拉到了戰後時,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
三人面前是一塊石碑,上面赫然刻著五位隊員的名字。寂靜的山谷裡,五位英雄長眠於此,她們將與後輩同在,默默地守護祖國。這裡是影片的最後點題。
戰爭片的主題自然是展現戰爭對普通人的摧殘,所謂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所表現的內容只有一個:戰爭的殘酷;所反映的主題也只有一點:反戰。
觀影之後,你會有種感覺,這個反戰的電影從頭至尾,無與倫比地平靜,也無與倫比的真實,這也是少年的我那時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