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兵團的180電廠
記憶中的兵團生活
作者:徐從軍
一九七一年,文革進入了中後期。1971年7月,我從浙江省海門中學畢業了,面臨著畢業分配。當時黨和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進入一八〇發電廠,成了一名光榮的兵團戰士。
啟程的日子是1971年9月7日的凌晨,在當地電影院門口上的大客車。當時,人山人海,全家老少一起來送行,人們的哭喊聲響成一片,場景猶如當年十送紅軍再現,依依不捨。我在擁擠的人群中上了車,在親人的叮囑聲中,大客車啟動了,瞬間,淚水盈滿了眼眶,親人們在揮手呼喊著,跟在已經啟動的汽車後面走著、跑著,我的家人在我模糊的眼裡離得越來越遠……
中午,到達寧波火車站,乘著知青的專列北上。在我們經過的每一個大站,站臺上都是鑼鼓喧天,在歡迎我們,到處都是歡歌笑語、一派激情澎湃的景象。當專列行駛了一千多公里,我們奔波了三天三夜後,終於在9月9日晚上,到達了,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烏拉山火車站。就這樣列車把我們從江南的東海之濱,送到了祖國的北部邊疆。
在烏拉山火車站,早有老兵團戰士們,穿著洗得泛了白的軍裝,整齊列隊,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還拉起了橫幅,上面寫著:熱烈歡迎來自東海之濱的新戰友。我在疲憊中下了車,手提著行李袋,也有人還肩挑著小扁擔。我們深一腳淺一腳,踏著坑坑窪窪的泥土路面,摸黑行走在去往連隊的宿舍。
從此,開始了我的兵團生活。我被編在四連,是武裝連,每天在連長顏文俊,指導員蘇福久(他倆是現役軍人)的帶領下,教我們練習出操,列隊,刺殺,瞄準,打靶,拉練,緊急集合,打揹包,等等日常軍事訓練。
當時電廠還處在前期建設階段,我們除了軍事訓練,還得要參加基本建設工作,如去工地挖土方。因為以前沒有機械化裝置,就全靠肩扛人拉,拖小車,簡單而原始的體力勞動。電廠冷卻水塔地基也是我們連隊參與挖的。記得最深刻的是,電廠水源地在烏拉山後山,電廠在那裡有個供水站,全廠的生活用水,包括髮電系統的迴圈水,都要從後山用供水管線輸送到前山來。
我們連隊承擔了,開挖供埋設供水管線挖溝的任務。全連每天乘著大卡車,人手一把鐵鍬,就出發了,途中經過叼人溝,大佘太,小佘太等地。有時大家還喊著口號,集體唱起:“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等革命歌曲。滿懷激情、鬥志昂揚地來到了,位於烏梁素海邊上的後山水源地。
在挖溝的工地上,一個個幹勁十足,掄鎬頭、揮鐵鍬、挖土方,一鍬又一鍬。因為水管直徑很大,溝需挖到2米左右深,才能埋得下大水管。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境界昇華到,沒有一個人想要偷懶,就只怕自己落後,真的是爭先恐後,一派青春舞動的景象。記得幾天下來,有許多女戰士的手,都磨出了水泡,就拿手絹一紮,繼續堅持幹活。
我的手也磨出了幾個水泡,但努力向上的精神,支撐著不願落後。當水泡破了沾上沙子,握鐵鍬的手一陣陣發痛,就這樣,也都不願意自動去休息,好象多鏟一鍬土,都是在為邊疆作貢獻,心裡有時還默默背誦著,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繼續奮力剷土,這種積極向上,爭取先進的思想,恐怕現代人是不能理解的。這些事如發生在當下,肯定會被人認為是傻子或神經病來對待。但那個年代的我們,就是有這樣的胸懷壯志。在勞動中揮汗如雨的場景,至今還時常浮現在腦海裡。
中間休息時,我脫下軍裝蓋在身上,躺在沙土中,仰望著藍天,白雲不停地變換著各種形態,隨風舞動,飄向一望無際的草原。草地上不遠處,有潔白的羊群在滾動,慢慢地移向天邊。藍天和綠草地連在一起,讓我真正地看到了美麗的草原。還有從烏梁素海飛起白色和灰白色的海鳥,一群一群的,它們在天空中變換著各種隊形,一會兒變成V字型,一會兒變成一字型,一會兒又變成了斜的一字型,還帶著鳴叫聲,在藍天下,的確優美如畫。我驚喜的,從地上坐起來,看到了它們優美的展翅飛翔,欣賞了它們出彩的表演,這一幅幅畫面,如今深深地刻在腦海裡。當時排長張秋告訴我,這就是天鵝。因我是第一次見到天鵝,頓時讓我幌然大悟,原來天鵝長得這樣啊,真美!這樣的自然景色,在夢裡也很難再現啦!
快到中午了,連隊食堂拉來了胡蘿蔔餡的包子,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黃沙漫天,我們只好躲進水管裡,用衣服把水管兩頭堵住,坐在裡面享受勞動後的午餐。當我手拿包子,看見上面居然有一層沙子,想也沒想就很自然地把包子皮撕掉扔了,再把胡蘿蔔餡也挖了扔掉了,(因為我吃不慣胡蘿蔔)就這樣,中午只吃了兩個去皮挖餡的包子殼。
那天從工地上回來,吃飯前聽到哨子聲,全連集合,連長,指導員,叫食堂戰友提了,打飯用的鐵桶過來,裡面盛了被我們扔掉了的、從沙土中檢回來的許多包子皮,和半拉包子。對我們進行了嚴厲批評教育,憶苦思甜,讓我們想想革命老前輩,紅軍兩萬五千裡,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煮皮帶。我們把包子皮扔了,就是扔掉了革命傳統,是浪費、是忘本,好像我們跟犯罪了一樣。
晚上班長周玉蓮召開班務會,凡是扔過包子皮的,都做了深刻地自我檢討,當然我也是檢討人之一,當時,我們大家都覺得,這樣做是錯誤的,也就是忘本。那時候我們這一代人心靈純真。就是這樣艱苦的兵團生活,磨練了我,使我的精神昇華為,吃苦耐勞的堅毅品格,以苦為樂的向上精神,它們陪伴了我的一生,讓我無法忘懷。
歲月在歷史長河中流逝,但永遠不會流逝的是,我記憶中的兵團生活,她雖已成往事,但卻永遠鐫刻在我的腦海裡。今天的回憶,不是說兵團生活,有多麼美好,而值得我們去回憶,而是在北國土地上,曾留下了我的足跡和汗水!還有我永恆的記憶,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真的很年輕!
曾經的兵團戰友,現如今雖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但都為社會做出了他們應有的貢獻。都已從容充實地走過了大半生,我把期望和祝福獻給曾經的兵團戰友們,健康快樂!幸福平安!
作者:徐從軍
來源:兵團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