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櫻桃派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時隔一年,2月11日,《大偵探》終於迎來新一季的首秀。
第一期熱乎上線,熱搜霸屏的熟悉模式也光速開啟。
畢竟,在造梗這件事上,它的確從來沒輸過。
雖然從《明星大偵探》改名《大偵探》,又經歷了一年漫長等待,但節目口碑一路穩定高分、粉絲又格外的長情專一,從定檔開始,大家對新番就已經是摩拳擦掌、期待滿滿了。
俗話說“七年之癢”,摸著良心說,其實做節目和婚姻一樣,時間越長,內容創作上越容易失去激情與新鮮感。
那麼,如今正式踏入第七年的《大偵探》,究竟“癢”了嗎?
江湖傳說再次上演
有一說一,雖然在最新一季的節目裡“雙北CP”之一的撒貝南暫時告假,何炅獨自帶隊令人有些許遺憾;但總的來說,《大偵探》第七季第一期絲毫沒拉胯,還是熟悉的味道。
第一案就能看出導演組的誠意,何炅、張若昀、魏晨、大張偉、戚薇、楊蓉全員老玩家的開局絕對是偵探們的最高配置。
有了老玩家的保駕護航,第一案的玩梗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嗎?
“梗王”魏晨不負眾望,開場就和何炅攜手貢獻出了“髒”梗。
擁有純純“爸生臉”的他夢幻聯動第三季《暗黑童話》,一亮相瞬間拉開明偵宇宙的序幕。(誰的DNA狠狠地動了。)
明面上玩梗還只是基本操作,在人物的臺詞裡完美貼合自己的經歷真的絕了。
一句“想唱就唱,唱得響亮”說的是看似是喜愛音樂的魏王子,卻讓人立馬夢迴07快男。
除了魏晨,張若昀的接梗能力也有目共睹,既然有“顏值天花板”,那“顏值地下室”也必須安排。
而一向以金句聞名的大張偉,跟楊蓉扮演的蓉拉美表白時那一句:我想做你的馬,只想你說聲“駕”,簡直把諧音梗玩到了極致,直接導致大夥兒笑噴。
“直覺女王”戚薇這次奉獻的rap自我介紹可以用“整段垮掉”來形容,忘詞+卡殼意外收穫笑點,立馬把反差萌拉到滿格。
把“替身文學”玩到極致的節目組,讓戚薇和魏晨新組的“樹頂CP”魂穿《甄嬛傳》裡嬛嬛與四郎倚梅園對詩的名場面。
而頂替女主的正是受害人甄白雪,這不就巧了嗎。
第一期裡,《大偵探》再一次展現出了節目組組角色CP的超強能力,老玩家們隨意組合都能生出各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新搭配驚喜不斷。
除去魏晨和戚薇的樹頂CP,大張偉和楊蓉湊成的這對雙向奔赴的小情侶就很甜。
繞完一大圈複雜的人物關係,魏晨和張若昀竟然意外成為了以音樂相交的“神仙筆友”。
這是要妥妥重新整理明偵宇宙CP LIST的節奏啊。
燒腦程度還是線上的
作為全新一季的節目,《大偵探》有過往熟悉的部分,但歷經七年,人氣依舊的這個節目也做出了許多升級和更新。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第一期的內景部分直接摸到了天花板。
回望曾經的“格子間”內景,這一次巨大的城堡搭建,寬闊的前坪和雪景,展露了大製作排面,用來拍電影也綽綽有餘。
除了公共區域足夠大氣,每一位角色的房間也都根據自身的設定與特點量身打造,氛圍感十足,精緻又漂亮。
而在燒腦推理的部分,第一案的設定令人出乎意料。
原本以為是夢迴“波特大魔法學院”,然而,揭開謎底才發現聖MG職業學院致敬的是《玩具總動員》。
遵循著“開局都不熟,一搜全有仇”的經典模式,故事從童話世界的第一視角徐徐展開,前一秒大家還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中不能自拔,後一秒直接升級開啟到更高維度的第三視角,突然就擁有了另一層身份。
以玩具意識覺醒來展示小主人們承載的真實痛苦經歷,從玩具的視角折射出殘酷的現實世界,這樣的劇本設計既巧妙又高階,格局一秒開啟。
除去故事疊套故事的劇情反轉不斷,在推理嫌疑人的部分,節目組在本子上也下足了功夫。
粉絲們總結出“有吳投吳,有蓉投蓉”的萬用法則,這一期裡失靈了。
直到最後一秒,在已經把目標人群縮小到三人的情況下,依舊迷霧重重。
投票環節,玩家們仍舊無法透過時間線等等線索直接一次鎖死謎底。
在整個與偵探一對一的過程裡,每一個嫌疑人都經受住了何炅犀利的靈魂拷問和下套。
整期節目看下來,只能說在劇本嚴謹細緻的同時,這些經驗豐富的老玩家們“演技”又進步了。
從作案手法方面來看,在甄白雪下線的內情推理中,兇手在雪地行兇卻沒有留下腳印的操作,映射出各種高能的機關算盡。
利用天氣、旗杆、旗子製造出環環相扣的盒飯製造機;
利用氣球、魚線、花車、刀片、藥物精準延時,帶走證據,製造出不在場證明;
一環套一環的手法一氣呵成,組合而成的是近乎完美地給甄白雪送了盒飯,可以說把“魔法攻擊”和“物理攻擊”用到了極致。
“偵探”之外,如何疏導?
從故事精彩的程度和情懷分來說,第七季的第一期可以說是達到了粉絲心中的期待值。
在推理之外,從一個虛擬的故事裡套出關懷,也是《大偵探》最熟悉的操作。
劇情推進中,張若昀和楊蓉扮演的角色在學院中經歷的霸凌,令人感到憤怒,卻也似曾相識。
這顯然不是節目組第一次關注到校園霸凌這個社會現象。
還記得第三季第一案《酒店驚魂》中, NPC趙星兒就曾經遭受過來自color7成員們的霸凌。
與《酒店驚魂》不同,這一次的《童話學院畢業悸》裡,節目中呈現霸凌的形式更具體了。
同時,透過校園霸凌的現象也更多地關注到了受害人的心理疏導的部分。
這一點,也是《大偵探》成為經典的另一個原因,七年“偵探”不僅是情懷,還有更多是乾貨。
作為全新的部分,本季《大偵探》在每一次案件結束後,設定了普法環節《大偵探合議庭》。
《大偵探合議庭》針對每期主題背後的故事展開討論,以節⽬劇情設定的案件為例進⾏還原和分析,讓觀眾們在看完節目之後,實實在在能夠透過案件學習到相關的法律知識。
首先,法官們針對“兇⼿”和“嫌疑⼈”的⾏為給出了仔細的講解。
拿張若昀與楊蓉在節目裡的遭遇為例,又為何為“校園霸凌”做出了具體定義。
校園霸凌不僅僅是被毆打,它被分成了直接欺凌和間接欺凌兩種。
其次,法官們還給予了相關指導,在遭遇霸凌時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而社會學博士沈奕斐,不僅從心理學的角度為家長們分析了孩子在遭遇霸凌時的真實感受,還實實在在的呼籲全社會面對霸凌我們要做到零容忍。
不僅僅侷限於呈現與關注社會現象,還提供法律知識與心理疏導,甚至是具體應對措施,七年的“大偵探”這一次真正的給出了新的提問和方向,也把每一案“拳拳到肉”的落在了實處。
Ending
一檔節目能夠做到第七年,必定需要經過方方面面反覆的實踐與打磨,在這個過程裡必然也會有不斷探索和試錯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格子間探案,到越來越具備真實感的實景探案,從單人偵探/兇手到雙人偵探/兇手,再到不斷升級反轉的高能劇本、劇情,在致敬經典IP的同時,節目融入更多社會熱點以及各個行業的前沿事件。
在笑聲中以案普法,偵心不改,一路走到如今,其實每一季的節目核心都在成長中變得越來越有意義。
這大概就是為何連續六年收穫評分8+的好成績,歷經七年都不“癢”的原因所在吧。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撰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