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除夕夜查房-巡視-接診病人,不知不覺中時間跨到虎年,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管瘤&介入醫學科主治醫師周潔輕閉酸澀的眼睛期待下夜班回家和家人團聚,突然急促的電話鈴聲打亂了夜晚的寧靜。
“有個孩子大咯血,你們能不能做手術...”話筒裡傳來急診值班醫生急切的聲音。
“趕緊收入院!”咯血是急症,更是要命!周潔放下電話,瞬間睏意全無,馬上奔赴PICU病房。
吐血不止,驅車一百公里來求醫>>
孩子躺在ICU病床上,顯得病床那麼的狹小,14歲93kg的小夥子。
當時,ICU醫生已經給患兒用上止血藥,但這也沒有控制住咯血,“孩子意識是清楚的,但是從簡單的對話中,我體會到他的焦慮和害怕。”周潔說。
何止是孩子害怕,作為孩子的父親更怕的不行,“兒子從除夕晚上九點開始吐血,鮮血500多毫升,一大酒瓶子的血啊。” 孩子父親趕忙從老家驅車一百公里來到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從接到急診科醫生電話,周潔就在不停的“騷擾”科裡的很多人,有主任、手術醫生、麻醉師、技師、護士......,因為一臺介入手術需要不同崗位的人配合才能順利完成。
這是急症手術,要“遙控”各崗位人員從睡夢中醒來,從家趕到醫院,需要時間,但周潔與醫護人員們需要與時間賽跑,也是在與生命賽跑。
孩子父親,是一位個子不高,但有一個堅實有力肩膀的父親。
“對視中,我看到了一雙充滿希望,但更多的是擔心而急切的眼神。”周潔與患兒父親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一個父親不犧一切救孩子的決心,也感受到的作為家長對醫生的信任。
“請您放心,我們會盡最快速度給孩子安排手術,放心,我們會全力以赴,放心,孩子肯定沒事的...”雖然都是鼓勵的話語,但作為大夫,責任何止是這句話這麼輕鬆,周潔感知身上的壓力有多重,但醫生的使命讓周潔必須要把這個孩子病情穩定住,讓孩子和家人過一個安穩年。
很快,醫院各崗位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大家沒有一個人說困,沒有一個人說冷,令人感動的是,醫護人員見面第一句話都是:“趕緊接病人,趕緊做手術.....”
呼吸介入科醫生首先做了支氣管內鏡檢查,在鏡頭下可看到湧動的鮮血和血栓。“作為一名血管介入科醫生,我真的時刻能體會到生命的脆弱,這些血可能會要孩子的命,讓一個家庭深陷悲痛。”周潔說。
歷時近3個小時,兩名介入科醫生,穿著20斤的鉛衣,一根根的血管封堵,成功把這臺手術完成。“手術結束的那一刻,太陽已經升起,這是勝利的陽光,是給一個父親最暖的陽光。”周潔和一夜未眠的醫護人員挺了挺痠痛的脊背,和孩子家長一起迎接了虎年第一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