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環繞在諾鄧周圍的
諾鄧的周邊,有一些獨特的和埋在歷史深處的東西。
離諾鄧村不遠,靠近諾鄧所在的縣城雲龍縣,有一天然的太極圖景觀。它是沘江在此呈S型流轉把兩個山頭分割,從而形成了一幅太極圖。當你置身於附近山頂往下俯瞰,那山水間流轉的太極,那種靈動的神韻,讓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與機緣巧合。
遠眺諾鄧村
在諾鄧村呆的時間若長,還可以拿一天去雲龍縣趕集,會見識到許多平時極為少見的來自深山的東西。每逢週六,雲龍周邊的人都會彙集到一起,在縣城農貿市場附近趕集。趕集的集市很有特點,設在兩三公里長的三角梅長廊裡,長廊上開滿了紫色的三色梅,讓集市的煙火氣充滿了美麗。集市上會來很多僻遠山村的村民,他們帶來的東西我許多都不認識,像香玉、雞血藤、土地裕(音)。有些用普通話交流會得出它們的名稱,有些東西的名稱就是當地的土語,用漢語都無法表達。
長廊下的集市
趕集的老人
當地長得像辣椒的胡蘿蔔
雞血藤
漢語表達不出的一種植物,比較苦
橄欖
沿著沘江,有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沘江古橋樑群”,據說有著大小不一的各座古橋37座。從諾鄧出來往劍川沙溪的路上,在一個半小時車程內,會經過三座古橋,分別是通京橋、藤橋和綵鳳橋。這三座橋是至今為止我見過最特別、讓我震撼最深的三座古橋。
通京橋(又名通金橋)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橋採用木方交錯架疊,從兩岸層層向河心挑出,中間用長長12米的五根橫樑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
綵鳳橋的結構造型與通京橋基本一致,但更為古老,始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橋顯得有些老舊殘破,歷史的留痕尚未被歲月抹去。綵鳳橋有個其它橋都沒有的特別之處,在它的橋頭有一座觀音廟。觀音廟現在香火還很好,據說求子特別靈驗。
遲場坪藤橋給我的體驗感最好,留下的印象也最深。藤橋顧名思義,全是用野葡萄藤編制而成。這些藤會透過特別的處理,以保證其質量和堅韌性。這座藤橋很窄,約莫不到一米,兩端固定在大樹上。人行走其上,必然是晃晃悠悠的。但若雙手扶在兩邊藤欄上,這種晃晃悠悠便由心驚膽戰變成了悠然自得。
在諾鄧周邊,還有一些溫泉。我們選了家離雲龍縣城不遠的溫泉本想感受一下,但那天排隊的人過多,便放棄了。據說這些溫泉中最天然露天的野溫泉當屬“羊吃蜜”溫泉。但由於路程需要40多分鐘車程,便不得已放棄,只有等以後有機會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