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北京旅遊都會到老北京的衚衕轉一轉,這些衚衕坐落在北京的市中心。衚衕文化是北京的精華,明朝到現在幾百年北京一直都作為首都,沉澱下厚重的歷史,北京胡同文化就是代表之一。
但說到這裡居住的居民,卻不是富人,但凡有能力,有財力的都搬走了,剩下的基本就是最底層了,沒法改善居住條件。
很多人認為只要一拆遷就發了,其實拆遷的能有萬分之一就不錯了。現在住衚衕裡的是老人居多,還有吃低保的多,林林總總反正都是沒什麼錢的。當然也有住大四合院的,只不過太少了。
那為什麼不把平房賣了呢,不是說最貴都能賣到二十萬一平嗎?
其實北京胡同裡的平房90%的產權歸房管所,只有租賃使用權,交國家租金,不可以買賣,還有一說是私產平房可以補交土地出讓金等各種稅費進行交易,產權是可以過戶的,但是交易金額過高,如果沒有學區房的功能是沒人買的,北京的平房區相當於貧民區,沒錢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住在平房裡。
即使有產權,也可以拆遷,十平米的房子,按13萬一平米,一百三十萬,買房得奔六環了,還買不起大的,孩子還得繼續一塊住。房子是大了點,但是老人要離開他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年輕人每天上班的路程延長了2小時。
住在北京胡同裡面的人並不是什麼億萬富翁,只有那些真正住北京四合院,並且這個四合院屬於他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億萬富翁,北京胡同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神秘,很多普通老百姓也住在北京胡同當中。
在我個人的想像中,北京人都有錢,也一度弄不懂為什麼衚衕裡種老破小的地方還有本地人住,發過一個微頭條,經本地人祥細解釋才明白,原來也是身不由已,北京雖好,但是窮人也很多。
近期又看到了很多博主們的短影片,真實的瞭解到了北京一部分社會底層老人的心酸,退休工資也不高,兩三千塊,一家人住在十平八平的平房裡。
祖孫三代六口人蝸居在10平米的房子裡,很難想象是怎麼居住的。
這個是老兩口和孫子住7.5平房子,兒媳婦白天來照顧老太,晚上得回孃家住。
現在年輕人結婚都要房要車,對於父子兩人住的20平房子,的確是滿足不了居住需求。
這位大姐才52歲,以前在服裝廠上班,老伴現在在物業上班,工資都很低,一家三口擠一起,兒子也是因為房子問題沒有女朋友。
相比之下,感覺我們東北的老人還是很幸福的,退休工資跟北京的老人幾乎一樣,但他們都有樓房住,最小的也有四十平左右。
所以知足常樂吧!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