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分享十五條買房的邏輯,買新房或者二手房都能用得到,希望能幫到大家。
第一,儘量選兩塊 5 以上物業費的樓盤。儘管有些老小區物業費一塊多,服務也不差。但這種物業往往非知名物業,而非知名物業,他們的服務比較嚴重依賴於管理者,一旦未來換個不幹人事的領導,服務就可能拉稀了。包括買非大牌開發商的新盤,你根本預測不到未來物業的水平。如果物業越做越差,咱們成立業主委員會,還是可以更換知名物業的,能讓樓盤保值的大機率是那種萬科、金地、龍湖等知名物業。並且這些物業都是接受其他樓盤僱傭的物業,像萬科這種的至少也得兩塊多。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之前的物業費是一塊多,那麼換個物業漲了一倍兩倍。就算您同意了,其他業主未必同意這事,很可能就會黃。所以選兩塊多到四塊之間的物業,就能給自己留出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避免買建在中低端地段的定價高階的,高階樓盤一定要買在中高階的地段,核心地段公認有錢人多的區域。否則未來漲幅少,出手會很困難。列如:鄭爽,上海的豪宅,如果不是在黃埔核心區人民廣場一帶,根本不可能 4 年 8000 萬漲到至少 1.3 億。
第三、如果買高層或小高層,有選擇的話,儘量買純高層盤或高層和小高層搭配的樓盤,儘量不選那種高層洋房,甚至別墅混搭的樓盤。因為高層的容積率會被洋房、別墅這種產品吞噬。前面我也講到過這些號稱 2.0 容積率的混搭樓盤,高層區域真實的容積率真的有可能會變成 4. 0。~~~~別聽售樓處的瞎忽悠,幾個小方法讓你知道售樓價格是否合理
第四,如果買新盤,兩個樓盤,其他條件如果差不多,就儘量選第一期開盤的,或者是後面還有幾期要開盤的那種專案。因為多數樓盤會分幾期完成?第一期相對會更用心配套細節做好。因為二期、三期的買家會參考第一期的細節。
第五,如果純投資非土豪,儘量買 50 到 70 平二室、80到 95 平三室、110平到 140 平 四室的戶型,流動性會好很多。一旦有急事用錢,這些產品變現速度是最快的。
第六,非土豪純投資,絕大多數城市和地段,那種非老破剛需盤往往漲幅最高。
第七,投資不要碰別墅,別墅和文旅盤一樣是純享受用的。就算是最核心地段的別墅,漲幅往往也不如同同地端次新樓盤,何況 99% 的別墅地段都不咋地。
第八,純投資洋房大機率是漲不過同小區高層的,而且交易週期相對也會較長。如果非核心地段純投資不要買洋房,非土豪自住也不建議。
第九,如果純投資買新盤有選擇的話選毛坯交付的樓盤。因為精裝修交付的樓盤報價往往會透支未來一點漲幅。比如號稱每平 1000 標準的精裝修,很可能最多三五百成本甚至我還見過號稱 2000 標準的,這是成本不到 500 的。其實毛坯房呢可以找託管公司籤一份 3 到 5 年的長租,讓他們簡單裝一下,分租出去,值得投資的城市一般都有這種託管公司。
第 十,如果是自助買房,精裝交付也是有優點的。精裝交付的樓盤無形中成了根治群租現象的手段。因為毛坯房或者自己簡單裝一下租給別人的時候不會心疼。如果是二手房東,他想租給幾個人折騰,就這麼折騰。但精裝交付的房子,房主就不會捨得讓二房東到處打隔斷搞群租了。如果自住的樓棟有群租房,對生活品質影響還是有的,比如電梯等資源會被群租房的住戶搶佔,也會造成配套過早的老化。
第十一,建地鐵有三個節點,規劃、開工、通車,在剛開工時買為佳,這樣既避免了光規劃不落地。其次剛剛開工,對房價刺激還不大,但等到地鐵快通車的時候,一般就會漲到位了。
第十二,城市越小越弱就越要買市中心。現在大家可能還沒有感覺,但當未來人口收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小城市的您才會理解,越邊緣的地段崩塌越快,越弱的城市,新區規劃落地可能性越小,哪怕是強二線城市,能把規劃完全落地的新區也少得可憐。
第十三 、行情不穩定的時候,比如暴漲的時候不太適合換房,因為你賣掉老房子再買新房是有時間差的,這個時間差所產生的漲幅很可能會讓你吃虧,哪怕和賣家是約定好你才賣掉舊房的,賣家也有可能會違約,賠你那點定金很可能彌補不了因行情上漲帶來的買房損失。
第十四、買房優先順序是住宅、公寓、商鋪、寫字樓,最後才是旅遊型度假產品,越往後賠的機率和幅度就越大。
第十五、寧買市區老破小不買郊區遠大新,非新老分中心以外的地段,慎重購買 130 平以上的產品。未來隨著房價越來越貴,差地段大面積的產品接盤俠會越來越少。
最後,如果這些內容對你有用,希望你可以點贊、關注、轉發,你的支援是我更新的動力。我是負熵君,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