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2月11日,人民銀行釋出《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下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
《報告》指出,一方面,要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邊際變化,加強對財政收支、政府債券發行、現金投放回籠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等不確定因素的監測分析,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為中樞上下波動。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另一方面,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援,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信貸增長緩慢地區的信貸投放。
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穩妥有序做好重點機構風險處置化解工作,提升監管協調效能,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壓實各方責任,建立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形成風險處置合力。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有效防範道德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以專欄的形式對銀行體系流動性進行了分析。《報告》強調,在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形勢進行分析時,不能將一些長短期影響因素簡單相加計算流動性餘缺,更不能將貨幣政策工具到期作為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因素,並以此判斷流動性鬆緊程度。實際上,在目前的流動性管理框架下,央行盯住市場利率開展操作,無論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各種因素如何變化,央行都會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及時應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於貨幣政策工具到期,央行會科學安排到期節奏進行跨週期流動性管理,審時度勢根據調控需要對一些到期工具進行適度續做充分滿足市場合理流動性需求。
“從市場角度來說,觀察流動性鬆緊程度最直觀、最準確、最及時的指標是市場利率,判斷貨幣政策姿態也應重點關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總體執行情況,而不宜過度關注流動性數量以及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數量指標。”《報告》稱。
此外,對於未來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報告》稱,將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援力度,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來源: 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