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港股上市公司正榮地產股價閃崩最大跌幅一度超過80%,關聯公司正榮服務同步崩盤。網傳正榮此次股價暴跌和昨日傳出的美元債兌付有關。
同時,正榮集團美元債也開始下跌,其中其2億美元規模的永續債跌約30個點至55-65美元。
此次對於正榮可謂股債雙殺,正榮地產對此回應表示,公司將按原計劃贖回2億美元永續債,相關傳聞不實。對於股價大跌,正榮地產表示,今日或有機構惡意做空再買入,公司正在進一步瞭解股價下跌原因。
資本市場的資金是最為敏感的,雖然正榮方面極力否認傳聞,但個人認為正榮距離“躺平”也不遠了。
業內都普遍認為,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底早在去的11月份已見,但是市場預計會在今年的6月份。但個人認為,這次地產的市場底,可能遠比想象中的要更持久。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金融機構融資短期內很難正常化。
目前,地產暴雷潮仍在持續。金融機構要在處理存量不良的同時,謹防新增的不良,短期內工作的重點,仍然在如何防範風險,根本無心也不敢續作新增業務。
同時,信託、私募等機構,發行的地產融資類產品,基本無人問津,投資者都在持幣觀望。
二、地產銷售持續低迷。
地產銷售的低迷,是由諸多因素所決定的:“住房不炒”的國家戰略;2021年新增人口的斷崖式下跌;房地產稅試點的預期;房地產商為了應對現金流危機,採取的大範圍的打折銷售策略。
這些因素疊加,造成了購房者的購房意願大幅下降或者推遲。多重因素,也導致房地產需求端很難迅速回暖。
2022年,是民營地產最關鍵的一年。有多少民營地產能撐過今年?5家,10家,還是20家?不管怎麼樣,房地產仍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會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民營地產撐過這個至暗時刻,就能見到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