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房地產一直是高歌猛進的粗放式發展,透過工業化,精細化,正在向製造業學習,同時,工業化可以降低因為人工短缺,人為因素對質量的影響。內裝工業化,正在向標準化、批次化、部品化和整合化方向發展,以人為本,透過不斷的產品創新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全聯房地產商會全裝修產業分會秘書長 陳忠莉
近幾年,全裝修房成為地產市場的發展主方向。從實際落地推進效果來看,全裝修既有產業發展的機遇,也有客觀的挑戰。
行業現狀:全裝修房推進中的消費痛點
2021年3月份,作為全裝修第一個全面推廣的省份,浙江消保委公佈了一組全裝修市場調研資料。實際上,早在2016年,浙江就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全裝修,併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其後,不斷完善並出臺了相關配套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浙江全裝市場的動態可以反映全國全裝市場的發展,也對全國範圍內的全裝修市場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浙江消保委今年針對消費者的調查資料,內容涵蓋住宅質量、個性化問題、合同條款、售後服務等相應問題。
在關於是否會針對全裝房進行二次裝修這一調研問題中,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需要進行二次裝修。其中,33.69%的受訪者表示,對全裝房質量不滿意,需要進行二次裝修。有35.84%的家庭表示,為了追求更舒適,需要進行二次裝修。
將近70%的二次重灌比例,也就意味著,要第二次產生裝修垃圾,全裝房與毛坯房相比,本來是更加節能環保,省時省力省心省錢。調查的結果,這麼高比例的消費者要砸掉重灌,不僅產生新的浪費,跟國家倡導的“雙碳”目標,是背道而馳的,這是值得產業深思的問題之一。
深入探尋消費者願意二次裝修的原因,答案在對於裝修主材檔次的更換需求,和裝修費用的承擔比例上。
首先,在調研中,有62%的消費家庭重灌會選擇環保節能材料,有22%的家庭會將智慧作為必選項。因此,在全裝修大趨勢下,對於節能、環保、智慧屬性的材料部品、以及家電家居產品將有更大被選擇的空間。
其次,在費用支出上,1500~3000元/平米裝修標準被認為是一個合理的接受範疇。
另外,之所以選擇重新二次裝修,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在於交付環節出現的問題,即售後服務。
全面實施全裝修住宅,急需規範售前售後的管理銜接。有53%的受調者認為整改不積極,而對全裝修的推廣持不同意見。因此,開發商應加強售前售後服務管理,以保證全裝修住宅施工質量,進而保證全裝修市場的有效推進。
實際上,無論從國家“雙碳”宏觀目標推動上,還是個體消費家庭入住的便捷程度上,全裝修無疑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具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儘管目前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仍有超五成消費者看好全裝市場。兩成處於觀望,有三成消費者出於省時、省心、省事,而願意購買全裝修住宅。
從不接受,到接受,到接受度更高,是全裝房目前在我國推進的發展走向。而最根本的是將產品做好。避免出現貨不對版,以及空鼓、漏水、開裂、汙染等頑疾通病。
解決方案:標準化與個性化並舉
第一,消費者期望多樣化,開發商應提供多套方案。
調研資料顯示,有38%的消費者贊同基礎裝修,即房屋的硬裝部分,其餘自購搭配;有31%的消費者希望一次性完成,直接拎包入住;有超50%的消費者認為開發商應提供三套或以上的全裝修方案可供消費需求和個性化選擇。
例如,設定低、中、高三檔裝修標準設定不同檔次:
中低檔按每平方米1000~2000元,2~3種風格;中高檔按每平方米3000~5000元,2~3種風格;高檔按照每平方米5000~8000元,2~3種風格。從而儘量滿足業主的不同個性化需求,儘量降低業主拆除重灌的意願,減少汙染、節約資源,有利於保證房屋結構安全、改善人居環境。
第二,針對全裝修頑疾,明確裝修項清單供業主選單式選裝。
建議裝修單位編制全裝修工程量清單,並由第三方造價機構出具 《造價諮詢報告》。清單中主要材料應標明品牌、規格(裝置須標明技術引數)、材質、顏色、型號、價格等。
對於個性化需求較大的材料項,如地磚、地板、衛生間面磚、潔衛具、櫥櫃、中央空調等,提供2-3種不同品牌、規格、型號、顏色、價格等,供業主選單式選裝。
第三,減少人為干預因素,加速工業化程序。
除了產品標準化和需求個性化進行把關匹配外,今年國家在大力推動裝配式住宅。並且倡議整合化產品在出廠之前預製,減少人為因素干擾,以降低個體投訴和群訴機率。
因為全裝修產業陣線拉的非常長,鏈條多就非常容易出錯。以落地效果為例,很大程度上落地效果與工人的執行效果相掛鉤。一方面,落地執行者的能力、責任心、經驗和態度參差不齊,就很容易造成工程質量的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工人的群體流動性非常大,造成工程流程不成熟、不穩定,落地執行者在變化,新人需要培訓過程,導致每一批工程質量出現差異。這也是很多大地產商,即便體系很完善,也同樣面臨全裝修工程質量問題的癥結。
因此,國家倡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並制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築與全裝修是唇齒相依,即裝配式建築與全裝修是“標配”關係,裝配式鋼結構建築與全裝修是“絕配”關係,裝配式裝修與全裝修是“原配”關係。另一方面,全裝修作為交付結果的核心保證,其匹配:綠色建築、健康建築、智慧建築、裝配式建築、低能耗被動式建築、主動式建築、城市更新和舊改建築等建築形式中,正在全國全覆蓋,併成為交付的常態。
實際上,房地產一直是高歌猛進的粗放式發展,透過工業化,精細化,正在向製造業學習,同時,工業化可以降低因為人工短缺,人為因素對質量的影響。內裝工業化,正在向標準化、批次化、部品化和整合化方向發展,以人為本,透過不斷的產品創新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改變開發商不得不做,消費者不得不拆的痛點,在消費者要求高和公司要控成本之間進行平衡。
房產關乎民生問題,房地產是鏈條最長的產業,涉及到包括家電家居家裝在內的50多個行業,是構築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目前,房產市場正在由金融屬性向產品屬性過渡,新舊痛點交織,催生新需求,必然為行業帶來新的價值,在價值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標準化是品質化、價值化的前提。
標準推動:填補國內全裝修房市場空白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健康建築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綠色住區標準等等。無論是國標、地標、行標、團標、外標、釋出的,還在編的,均對住宅全裝修有相應要求,全裝修是重要的品質核心約定。
雙碳背景對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建築能耗佔總能耗的22%,碳排放佔比為20%。相比發達國家水平偏低,未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築能耗和碳排放佔比仍要持續上升。建築行業面臨著建築能耗壓力上行的巨大壓力,迫切需要尋找一條更高能效、減緩能耗上升和排放的節能減排的實施路徑。《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從早期的四節一環保(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保)到內涵的擴充,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大眾視角設計新的評價指標體系、讓人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其內涵擴充後,呈現的指標體系是:安全耐用、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到環境宜居,綠色建築的內涵在不斷擴大,也為參與綠色建築的各行各業提出了新的發展導向。
所謂全裝修,即指在交付前,住宅建築內部牆面、頂面、地面全部鋪貼、粉刷完成,門窗、固定傢俱、裝置管線、開關插座及廚房、衛生間固定設施安裝到位;公共建築公共區域的固定面全部鋪貼、粉刷完成,水、暖、電、通風等基本裝置全部安裝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升級後的《綠色建築的評星標準》增加了全裝修環節。
基本上,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3個等級的綠色建築均應滿足本標準全部控制項的要求,且每類指標的評分項得分不應小於其評分項滿分值的30%;
第二,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3個等級的綠色建築均應進行全裝修,全裝修工程質量、選用材料及產品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三,當總得分分別達到60分、70分、85分且應滿足表3.2.8的要求時,綠色建築等級分別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
作為對全裝修品質評定更細的評價標準,在2019年實施的《住宅全裝修評價標準》中給予進一步明確。標準透過功能、效能、材料與部品、施工與驗收,提高與創新等在內的全裝修品質評價,滿分1000分,根據得分不同,定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並透過交付前後不同階段,進行預評價和終評價的星級評定。
其對住宅全裝修專案起到的三方面作用,首先,完整定義住宅全裝修,設定全裝修住宅的入門標準;其次,實現對全裝修住宅品質、質量規範分級,達到對室內居住品質提升的共識;最後,引導全裝修住宅的精細化設計施工,科學正確選擇材料部分的作用,引導行業和產業升級。標準的實施對促進我國住宅全裝修行業發展、規範住宅全裝修品質發揮極其重要作用,填補了住宅全裝修品質和效能全方位評價領域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作為國內首部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全裝修評價標準,消費者自己也能進行打分,從而選擇不同星級的住宅,明白消費。因此,該標準基於消費端和地產端,搭建的共同價值衡量尺度就是綠色、舒適、健康,使全裝修在消費端有標可依,在製造端對標打造,減少摸索,少走彎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伴隨每一度的全裝修產業領袖峰會,以標準構建全裝修生態鏈,與時俱進,凝聚共識,推動國內住宅高質量發展程序。
未來走勢:發揮壓艙石產業地位,用品質夯實發展基礎
儘管近兩年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人口紅利在壓縮。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地產市場依舊有著超過10萬加的市場容量和空間。由支柱產業到壓艙石的基礎地位沒變,值得由此涉及到的50多個行業關注和最佳化深耕。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12月6日重磅,央行降準,為地產行業帶來利好訊息。同時,房住不炒的長效機制下,穩發展,穩預期是行業前行的主基調。
在地產從高槓杆、高週轉向高質量、穩發展的大前提下,產業鏈介入地產市場的同時需要保持理性判斷。例如,可重點關注國企和央企、穩健型企業、深耕型企業和產業型企業。
對於國企央企而言,因其具有資金、資源和口碑優勢,合作穩定性更強。穩健型和深耕型地產企業,基礎較為牢靠,在區域市場紮根較深,信譽良好。而產業型企業,依託產業擴大資源,具有產業延伸性,例如金帝、龍湖、華潤這種地產+商業企業,以及美的置業這種地產+製造業企業,包括以華僑城為代表的地產+文旅型企業。
總之,未來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方向不動搖,總方向不變:
第一,房住不炒;
第二,租購併舉;
第三,實現“三穩”;
第四,住有所居。
基於此,市場將進入“量穩質升”的階段,“十四五”的需求量仍有一定規模,但改善性需求比重將有所上升。
對於泛家居產業而言,介入地產是一項體系化的工程和專案。需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介入全裝修,要清楚地產商首先會詢問兩個主要問題,即是否聽說自己的品牌,和自身品牌是否與全國地產50強或者100強有過合作。這兩個問題是地產商對標和衡量是否將品牌納入合作名單的首要前提。
第二,進入全裝修市場,泛家居廠商要有足夠的耐心。可以說,從地產商拿到地的那一刻開始,就需要全面進行對接和跟蹤,包括後續的設計,戶型,成本招採等等一系列環節的介入。可以說,這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和過去做貿易相比,流程更復雜,週期更長,賬期更長,利潤更薄,對廠商的應對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第三,全面進入批次全裝修交付,分水嶺來臨,不做不行,即使進入全裝修市場,泛家居廠商也要做好迎接全面挑戰的準備。地產一般兩年一次集採,有了兩年立足時間,更重要的是後續能否持續發展並不被替代。
第四,地產商推出的家電家居自有品牌套餐,對於泛家居品牌而言相當於降維打擊。
在這種競爭下,地產商顯然有更強大的前期客戶資源做後續產品介入的支撐,泛家居廠商是走向前臺競標,還是在後臺作為供應商,定位和角色的轉變以及選擇,也是對廠商的一大考驗。
總之,介入全裝修領域,是對廠商品牌構建、營銷模式、團隊構架、商業邏輯、資金實力、服務水平等等在內的綜合競爭力的挑戰。
第五,很多企業的產品提供,已經由單品向系統解決方案和智慧化方向轉變升級。尤其在90後和00後成為購房主體之後,泛家居產品也相應的發生變化,除了單體產品以及單體智慧之外,物聯網以及系統化的體驗已經成為主流選擇。
從全裝房以及精裝房這幾年的發展動線可以看出:
初期,廚電產品是必須;
發展期,熱水器、空調、智慧單品、淨水、新風開始進入全裝修範疇;
在成熟期,智慧物聯網家電和嵌入式家電將成為主流。這對上游製造產業鏈的改革轉型也保持著一致步調,只是在實際應用到全裝修產業鏈中,強化產品力和是否符合消費家庭的個性化需求,包括兩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乃至三代、四代同堂的不同需求,是考驗。
可以說,部品從基礎需求、高階需求過渡到智慧化、一體化需求發展趨勢。
一線城市,地產企業不斷拓展自己的產業鏈,包括與家居建材渠道的合作,也意味著地產商在向泛家居產業跨界,這種跨界無形中會造成一線或者超一線城市的全裝市場空間。但同時,城市化程序的加速,也催生了二手房改造。綜合而言,中國的市場足夠大。
無論行業如何變化,市場如何迭代,做好產品為客戶帶來真正價值是基礎。標準決定質量,質量決定品質,品質詮釋品牌,品牌升級價值,這一切的前提是基於【人+物+空間】的平衡,鍛造產品力,提升品質方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