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正月十四,傳說是臨水娘娘的生日,忌5事,吃5食,老傳統不要丟。
在正月十四這天,人們會搭建燈棚,排練各種節目,為元宵節做準備。元宵節是正月裡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元宵節當天也有很多的習俗,晚上的燈會是重中之重,所以正月十四這天就會為元宵節的燈會做著各種準備,只有準備好了,正月十五晚上的燈會才能順利進行,並圓滿結束,因此正月十四這天又叫“試燈節”。
古人認為,只要不出正月,就是在過“年”,在新年裡為了討個好彩頭,民間也流傳下來了很多禁忌,那麼,正月十四除了“試燈外”,還有哪些禁忌需要我們遵守呢?相傳,正月十四又是臨水娘娘的生日,所以這天要忌5事,吃5物,老傳統不能丟,新的一年萬事如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忌5事
農村老人說,大年十四要拜臨水娘娘,那麼臨水娘娘是哪路神仙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一個神話故事,瞭解一下這位娘娘的來歷。
臨水娘娘又稱三奶孃娘,是我國古代民間信奉的一位女神,也是保護婦女兒童的一位神仙。傳說臨水娘娘本事很大,不僅能降妖除魔,還救濟貧苦的人們,幫助婦女生產,保護胎兒,在道教中,是救助婦女難產之神,所以又叫順天聖母,一直都受到人們的敬仰。不幸的是她二十四歲時,天氣大旱,民不聊生,為祈求降雨,為民除害,最後不幸犧牲。人們為了紀念她,就世代相傳了很多禁忌和習俗,希望一年風調雨順,萬事順利,以不辜負臨水娘娘的厚愛,讓她的犧牲沒有白費。總結起來就是忌5事:忌串門子,忌借錢出去和還錢,忌諱教訓小孩,忌看醫生,出嫁的姑娘忌回孃家。
二,吃5物
1,喝亮眼湯
俗語說:“十四亮眼,十五好看燈”,正月十五晚上有燈會,相傳古代的人們為了十五晚上能更好地欣賞花燈,正月十四婦女們就會做亮眼湯供一家人食用。
亮眼湯就是一種菜湯,用料只要有冬筍,雞胗,年糕粒,炸面碎,油豆腐,豆腐,蘑菇和薺菜一起熬製的湯。喝亮眼湯不僅僅是眼睛明亮,還寓意著這一年心想事成,萬事順利。
亮眼湯的做法:
1,把材料切成粒,把薺菜切碎備用。
2,鍋熱放油,煸炒雞胗和冬筍粒,然後放入年糕粒。
3,炒2分鐘,鍋中放入適量開水,然後把豆腐粒和油豆腐末。
4,放入蘑菇末,水開後放薺菜,再放入適量的澱粉糊。
5,燒開後放入適量食鹽,麻油,香菜末。蔥末。攪拌均勻即可食用了。
2,食麥流
在寧海地區,正月十四有食麥流的習俗,其實就是一種粥,把菜葉子,香乾絲,蝦皮,甘薯粉放在一起攪拌,攪拌成糊狀,這種糊糊就叫“麥流”。人們吃麥流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祈福,希望在這一年裡吃喝不愁,生活富足美滿。
3,喝胡辣羹
有些地方在正月十四吃胡辣羹,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胡辣羹,就是是用牡礪、蝦仁、魚肉、蟶肉等為主料,加上切成粒的精肉、芋艿、蘿蔔、蛋、香腸、菜絲等做成熟食後混合在炒燴最後加水勾芡而成。
據說小孩不能在自己家裡喝羹,而是拿著碗筷走街串戶,到別人家討粥喝,嘴裡還說著吉利的話,“吃發財粥了”,人家聽到就會給粥喝,就是為了圖個好彩頭。老人們認為,孩子串門越多,吃的粥越多,就會越聰明,舍粥的人家也會發大財。
4,吃糟羹
每個地區的風俗不同,在臺州,江北一帶正月十四有吃糟羹的習俗。這種羹是以薯粉或者藕粉為主要原料,再搭配其他材料做成的。酒糟羹有甜的和鹹的,一般在正月十四吃鹹的,正月十五吃甜的,寓意著生活先鹹後甜,日子越過越好。
5,吃湯圓
過年的時候北方人喜歡吃餃子,而南方人喜歡吃湯圓,湯圓就是用糯米粉做的丸子,一般有鹹的和甜的兩種。吃湯圓代表著團圓,畢竟過年過節誰不希望一家人團圓呢?正月十四吃湯圓,寓意著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家人能團圓。
北方人會在十四和十五吃餃子,餃子和元寶的形狀相似,吃餃子寓意著這一年財源滾滾,好運不斷。無論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期盼和祝福。
明天就是正月十四了,您那裡有什麼習俗?吃什麼?歡迎友友們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