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艾國潮】分享“守正創新”的新艾灸:引入熱科技,以體溫健康管理為核心,助力大家復甦低體溫,溫通寒溼淤,讓艾復能健康!
“熱脹冷縮”直接關係到壓力變化,這是大家熟知的物理現象和基本原理。這個物理現象同樣適用於人體的生物物理變化,比如說高血壓的形成,其實就直接與血管的熱脹冷縮等密切相關。
最近老吳在網上看到蔡洪光先生髮布的一條超過20分鐘的影片,瀏覽量已超過30萬次。其題目叫做:“溫度”解開長壽的秘密,其中就有內容涉及熱脹冷縮對高血壓的影響和作用。
蔡先生是著名的經絡研究專家,也是中華健康管理促進聯盟的副主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的特約研究員。蔡先生花費10年時間,持續跟蹤研究了超過300位長壽老人的健康規律,透過比較系統的九宮格的腹溫持續測試和系統比較研究,期望能夠分享給更多的人,幫助大家健康長壽。
蔡先生關於溫度與長壽關係的主要研究發現之一在於,腹溫高低變化與長壽之間存在有正相關關係,腹溫較高(≥35℃)且比較穩定的老人多可活過百歲壽命,腹溫中心點神闕(肚臍)與周圍的溫差2度是一個門檻,低於32度通常會比較容易流產或不孕,面部也比較容易長斑。當腹溫低於30度時幾乎一定會發生子宮肌瘤或者卵巢囊腫等情況。
蔡先生還結合親身經歷,從實際應用角度,分享了寒冷對於高血壓的影響和不同的認知。正是廣西炎熱潮溼的夏天,蔡先生伏案寫作,通宵達旦,入睡後也沒有關閉空調,翌日晨起,發現肢體睏倦,頭昏眼花,動作沉重而遲緩,測量血壓發現果然異常,出現了148/98mmHg。基於長期研究溫度對健康的影響和作用,蔡先生認為自己的高血壓是因為長時間的空調冷風導致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等強力收縮所致,應該針對性地採用改善溫度的方法使其緩解。
按照這樣一個認知,蔡先生首先泡了一個20分鐘左右的熱水澡,出了一身汗,洗完澡後測得血壓已經應聲下降至128/86mmHg,有了比較顯著地好轉。於是進步強化升溫措施。蔡先生選擇到小花園做了半天的農耕活動,揮汗如雨,真正讓全身都徹底活動起來。結果晚上休息時,再次測量血壓降至118/76mmHg,血壓已經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
權威專家認為:西醫目前對於高血壓的病因依然不明確,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年齡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其中70%-80%的高血壓發生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西藥治療近40年發展迅速,可選擇的藥物日漸豐富,但迄今為止,高血壓依然是一種可控制而不可治癒的疾病,需終生治療,開始藥物治療後不可隨意自行停藥、換藥,否則會使血壓再一次升高,甚至難以控制。
目前減壓藥按照其主要的藥理方向分為五大類,主要包括 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等。其機理主要是透過一系列分子結構不同的化合物,分別發揮或減少血容量,或擴張外周血管,或舒張小動脈,或減低心率以及降低心泵血量來控制血壓水平。顯而易見這些方向都是透過間接途徑來控制血壓的,尚未見到利用“熱脹冷縮”原理,來控制血壓的方法或者藥物,因此,蔡先生的溫度研究和親身體驗不僅具有不同角度,而且具有實踐價值,頗值得思考。
無論是透過降低有效血容量來減輕血管壓力,還是透過舒張血管來減少血管阻力,無疑都屬於僅只針對血管流體力學“急則治標”的簡單改善措施,因此並不能對因治療,也不會真正解決導致高血壓的根本原因,其結果自然也無法阻止高血壓病與時俱進的廣泛微血管改變,最後所有併發症該來的一個也不會缺席。
依據“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透過改善腹溫,運動熱身,溫浴熱身,艾灸加陽復溫,也許可以提供全新賽道和機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標本兼治,提供新的高血壓防治的新措施。
因為低體溫的底層生命環境的廣泛影響,特別是陽氣不足時,氣血執行動能明顯下降(例如手足冰冷等),寒冷應激引發的末梢神經和微血管痙攣普遍發生,高血壓通常成為寒冷應激蝶變最直接的反應,透過助陽復溫,有的放矢,常常可以獲得良好的血壓控制效果,這在老吳團隊近年來的臨床實踐中,也屢試不爽,見證到良好的體溫監控管理效果。
*老吳艾國潮原創首發!請大家批評指正,也請【點贊】、【關注】、【私信】。所有評論諮詢必回覆!*本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所有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