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地區
春天有種美味的野菜
要在下過雨打過雷之後才會長出來
它形似木耳,緊貼地面生長
爬附於荒地、岩石周圍的土表、
草叢之中
它就是“地(ti)皮(pi)菇(gu)”
每當第一聲春雷後下了雨
它就開始冒出來了
林子裡、山裡、岩石上到處都是
春天和夏天是它們最好的生長時節
剛長出來的地皮菇,顏色鮮豔一些
呈微黃或藍綠色
玲瓏剔透、半透明狀、閃閃發光
不過,撿地皮菇也得講方法
泥巴和草叢裡的雖然長得很肥嫩
但附在上面的泥巴和雜草不易洗乾淨
石頭上面的字就不同了
大雨過後,石面上格外的乾淨
經過雨水滋潤後的地皮菇
放出一種耀眼的光芒
這種地皮菇可以放心撿
另外,還得注意:
有些草地上雖然有很多草
但要提防是否打過”草甘膦“
如果是打過”草甘膦“的地方,千萬別撿
鄉間美味多
但是要在你能完全辨認的情況下
採摘食用哦!
切不可盲目食用
地皮菇營養豐富,
是一種很好純天然無公害食品。
把這道自然饋贈的美味採回家
怎麼吃呢?
地皮菇的各種烹調方法大同小異
首先要放在鹽水中浸泡清洗乾淨
這樣既可消毒又能使其發漲變肥大
地皮菇炒蛋
1. 採摘回來的地皮菇,要擇去雜質,一定要反覆多幾遍沖洗乾淨泥沙。
2. 燒沸水,放入洗淨後的地皮菇,放勺鹽,讓之煮3分鐘左右。
3. 把焯好的地皮菇倒入篩子裡,過下冷水。
4. 泡椒、泡姜、大蒜均切成粒,大蔥切段。
5. 倒入少量菜籽油燒至8成熱,蛋煎好,倒入泡椒、泡姜、蒜粒、大蔥段,爆香。
6. 爆香佐料後,倒入地皮菇,加入一點醋及調味料,至水乾,約3--5分鐘。
7. 炒好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