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內奸如果太過分的話,忠臣一怒之下寧可親手殺了主公送反賊贏,也不讓內贏,可惜大魏的忠臣,只有夏侯霸一個人明白這道理。
要是高平陵政變以後,魏國忠臣全都跟夏侯霸一樣來投奔蜀漢,最好能跟吳三桂那樣,帶著兵和地盤來投,趁著司馬家立足未穩之際,漢魏聯軍打進中原,司馬家立足未穩之下很有可能當場暴斃,可惜有這份遠見卓識的太少了。
魏書立傳的,除了典韋是個任俠的之外似乎出身都不低,不是世家士族就是一方豪強,或者要麼就是從一開始就跟著曹操當軍吏已經投降的已成名的降將。
更何況荀令君把持著推薦的渠道,你能指望區區一介平民的名能入得了荀令君的耳?再說曹老闆要人的時候可是指明瞭要“汝潁奇士”。什麼唯才是舉,這只是個原則而已,前提還得你是個士人才會要你。
東吳其實想提拔平民,不過問題就在於東吳提拔平民是為了對抗本地的豪強大家,所以你上位之後得有做炮灰的心理準備,也必須接受玻璃天花板的現狀。
而且你投奔過去的時候必須得有兵,東吳的政治態勢就是要麼有兵當軍頭,要麼有莊園當田頭,兩樣都沒有的,人家也就不可能重視你。唯有蜀漢長期處在比較困難的境地,對人才的出身並沒有什麼要求,關張趙魏延陳到王平張嶷廖化,不勝列舉,只要你有本事又忠心肯幹,堅持地下去,那後來怎麼也能混出頭。
若只是光有個家世背景,只會被放在閒職上供著,劉備最討厭的就是光會說的人。這才算是真正的唯才是舉,前期人才選拔渠道被汝潁的荀彧、陳群,河北的崔琰把持,最少你也得是郭嘉這樣的二千石家族之後(還得是奇才級別的二千石之後)才能和人家結交,區區一介平民能入得了人家的眼?後期曹老闆要篡漢,為了和以前計程車人集團做切割,才喊出“唯才是舉”,這不是為了唯才是舉。
而是為了從之前在“漢朝廷”體制下分工合作計程車人集團手裡把人事權給搶過來,因為之前大家都給漢朝廷打工,相當於曹操主管軍事外交,地方士人集團主管內政和人事,大家算是合夥人。現在曹操要篡漢,要高人一等了,當然要把大權都收回去。曹芳本身身世成謎,也是導致一系列內亂,不過他確實是一度拉攏過王凌,只不過王凌最後被司馬家族端了。用人用其能不用其賢,曹操手下都是任人唯能,賢人基本靠邊,這點連司馬懿都看不上曹操,說明司馬懿在內心是覺得自己比曹操品德高尚。
司馬家族一直是士族高官,曹丕這樣的貨色都能代漢,司馬昭,司馬炎難道比曹丕差?為什麼司馬家就不能代魏了?大魏朝堂之上都是謀利之人,怎麼會有方孝孺一樣的愚人。都是當時的大家族,司馬家的家族勢力本來可能比曹家還大,聽誰的不大一樣。
那個時候還是王公貴族時期,東周被餓死的皇帝不要太多,魏晉算好的。別說比曹家,司馬家在世家中也只屬中流,士家真正坐大是晉以後的事了。
總之,司馬懿家也就是地方勢力,算不上名門望族,不過漢唐及之前的社會跟歐洲的貴族時代有點像,應該沒有那麼重的皇家勢力、皇家人的觀念,不像明清時期,所以光復漢室的口號也就是為了拉大旗方便,和反清復明還是不同的。
貴族老爺當皇帝無所謂,曹操的負面形象在後期被刻畫的比較多,特別是三國演義中,當時沒有那麼多遺老遺少。直到唐朝,李淵一舉旗,照樣很多人跟,沒什麼,所謂計程車大夫精神,大家跟主人而已,士為知己者死,還是有秦朝遺風的,就像商鞅沒有為商效力一樣,只要主人識貨自己能發揮才能,拉一幫人就能起事。當然,徐庶那樣的是個別的。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