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要想成為發達國家,需要將各自領域發展到最強的地步,特別是科技,俗話說得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要想發展科技,挖掘新材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縱觀全球那些發達國家,每個都是在國際上擁有著數一數二的科技能力,而最近發達國家美國成功在科技領域上邁出一大步。
麻省理工於近期成功研發出了一種不可能的材料,這種材料比鋼鐵硬比塑膠輕,可以廣泛應用於製造業上。而相關研究成果也已經在第一時間釋出於國際學術雜誌上,瞬間引起全球各國網民的關注。
需要知道的是,此次“不可能”的材料,在這之前完全沒有任何實踐可以告知能夠研發出來,它只存在於理論階段,直到麻省理工將新興材料問世,才將不可能變為可能,這不只是美國的進步,更是屬於人類的成果。
據瞭解,該不可能的材料,只是增加了一種三聚氰胺的化合物,就實現瞭如此驚人的轉變,而該化合物裡面含有碳和氮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分子生長,從而使得材料既有著輕薄和堅硬的特性。當新型材料一旦廣泛用於各行各業,那世界便不再需要質量又重又不好打磨到鋼鐵了。人類的科技將會進一步提高,人類生活自然如此。
只不過該材料在造福全世界之前,它只會成為美國最引以為傲的技術革新,助它在國際上領先於其他國家,擁有著更多話語權。而且不出意外的話,還會增加美國在其世界霸主的統治地位,到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接受現實,畢竟我國雖然一直在進步中,但在科技領域上仍舊有著很大努力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發出不可能材料的是華人科學家,顯而易見,該材料能實現成為科技核心,功不可沒的必定是華人科學家。這兩年華人科學家都陸續到美從事科研工作,鮮少有功成名就後再報答祖國的人員,每次出現這樣的事例,都讓不少國人為之揪心,同時也不敢想象未來會有更多的華人科學家留在國外,幫助他國實現科技突破。如此一來,我國將會和國際科技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當下我們還是應該深刻反思,該如何讓優秀的科學家留在國內?這是對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大重點,相信未來我國會在科技上取得巨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