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時,人們往往會糾結於是腳掌先著地還是腳跟先著地,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腳掌與腳跟落地的主要差別。
腳掌與腳跟落地的主要差別,越偏腳尖,身體重心會越往前,越靠腳跟,身體重心會越往後。而在跑步時,要考慮抬腿的動作, 當你的腿往上抬, 身體的重心相對而言是在腿的後面, 這時如果腳落地點又放在腳跟, 等於是從抬腿到腳落地都是身體重心落在雙腿之後,造成了剎車效應。
跑者膝蓋不適除了肌力不夠,常見的原因就是煞車效應,造成跑步過程中膝蓋不斷吸收“迎腳而來”的衝擊力,同時又要支撐 “從後跟進” 的體重,前後夾擊、負擔過重,久了就容易受傷。
腳掌先著地
如果以中或前腳掌落地,身體重心會和腳成一直線,再配合腳掌順勢扒地以及臀部與腿後肌群向後帶的動作,把地面的阻力轉換為推進的力量,帶動身體前進。
這時來自地面的衝擊一方面被轉換,另一方面被小腿肌肉吸收,所以初期嘗試中前足落地的跑友,常會出現小腿僵硬痠痛的情形,就是因為不習慣這樣的跑法,小腿肌肉還不適應的關係。用前腳掌著地的跑法在概念上是沒錯的,可以讓身體重心與雙腿保持在同一直線,避免煞車效應、讓膝蓋來吸收衝擊。
科學的慢跑必定是要有類似於走路的“足跟著地——足趾蹬離”的這樣一個平穩過渡的過程的,否則,就成了顛著腳尖跑,身體的大部分重量會作用在足弓部位,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足部健康。
短跑 多采用腳掌先著地的方式
我們看到,大多數的短跑運動員的釘鞋設計都會只在足前掌部,那是因為只有在需要達到那種競技速度要求的運動中,運動員才會選擇只用足前掌著地的跑步姿勢,因為最大程度地縮短了著地時間,促進了運動成績的提高。這樣的跑步姿勢相配合的是身體的極度前傾及重心的前移,也在相當程度上減輕了足弓部位的受力。
與此類似的,還有跳遠、標槍、跳馬等運動中的助跑環節,都是藉由這樣的跑步方式和姿勢來取得高的速度和加速度,持續時間較短,不會對足部造成特別大的損傷。
科學選擇 動起來
綜上所述,其實,選用怎樣的跑步姿勢,是與運動要求相適應的,就像跟什麼樣的人過一輩子取決於你想要怎樣的生活一樣。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
胡小易/製作
(內容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