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是新中國軍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自開國以來,便很少有事情能真正地驚動到他們。
然而卻有這麼一件事,曾經令這十位國家功勳中的七位齊聚一堂,甚至另外三位中的朱德也想一同參與卻被攔下。
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大事,竟能同時讓八位元帥如此關心呢?
七大元帥齊聚胡裡山,大陸開啟攻心戰
1962年夏,解放軍在廈門的胡裡山重兵駐守,十步一兵,荷槍實彈,嚴陣以待。 負責在此指揮的福州軍區副總司令皮定均神色異常的緊張。
眼下並無戰事,但眼前的陣勢卻比打仗更讓人緊張。突如其來的變化,讓當時在胡裡山的工作人員全都驚疑不定,紛紛猜測是有大人物要來胡裡山。
戴鴻雁是當時胡裡山廣播站的工作人員,像其他同事一樣,眼前的情形也讓他認為是有中央的大人物要過來。
在看到已是身居高位的副總司令皮定均神色那麼嚴肅,還下令將所有原先的崗哨撤掉,換成他帶過來的戰士把守,甚至將接待室中的桌椅茶具等用品都全部換掉以後,戴鴻雁更確信,來的至少是元帥級別的大人物。
戴鴻雁確實猜對了,但他猜對了七分之一。因為,他以為來的只是一位元帥,但實際上,來的不是一位,而是七位!
就在那一天,陳毅、賀龍、劉伯承、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以及葉劍英七位開國元帥共同來到了胡裡山。
戴鴻雁萬萬沒想到,竟在一天之內同時見到了七位元帥級別的人物。他內心震驚的同時,又激動不已。
其實,原來要到胡裡山來的可不止是這七位元帥而已。朱德元帥當時就在廈門,原本也要一同前來,卻被身邊的工作人員攔住。
因為八位元帥每個身份都是舉足輕重,七位同時出現在胡裡山,這已經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何況是八位?工作人員堅決攔住,朱德雖然不情願,但也只好作罷。
那麼,胡裡山廣播站這裡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竟能同時讓這麼多元帥出現在這裡呢?元帥們來這裡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一切,還得從蔣介石敗走臺灣開始說起。
1949年,解放戰爭已進入塵埃落定的階段,眼看敗局已定的蔣介石下令轉移財產及各種物資,帶著殘存勢力逃往臺灣,並以臺灣為據點和大陸做頑固抵抗。
為了便於日後兩岸統一,我黨發動了一場對臺反動勢力的心戰。
1953年3月5日,由廈門前線駐軍在角嶼島設立了第一個面向金門的廣播點,名為“對金門廣播組”。
而設立的目的,就是要給駐守在金門的國民黨軍隊喊話, 這場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對臺攻心戰就此開始。
由於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官兵大多講閩南語的緣故,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出喊話的效果,我軍特意選了懂得閩南語的播音員吳世澤來負責對臺廣播,吳世澤成了來到角嶼島的第一批播音員之一。
那時,兩岸對峙,局勢緊張,炮火更是不斷。播音員吳世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用一口流利的閩南方言,將新中國取得的建設成就,以及我黨對國民黨人員的政策,清清楚楚地傳到對岸去。
據吳世澤回憶,他第一篇播出的廣播稿,就是我黨向對岸軍政人員做出的“六條保證”:
1、對投誠者給予尊重,不打不罵。2、保證生命安全。3、不沒收投誠者個人財產。4、尊重投誠者人身自由。 5、傷病者提供治療。 6、帶頭起義投誠且有功者給予表彰獎勵。
只要對岸的人過來投誠,便能得到我黨許諾的利益保障。從那以後起,吳世澤每天都會向對岸金門傳送廣播。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守軍見狀,很快也在距離大陸最接近的馬山成立了廣播站,接著又周圍設立了三個播音站,開始了他們的“反攻心戰”。
一開始,大陸這邊用來喊話的原本是美軍艦艇之間的通訊工具,是我軍從朝鮮戰場上運過來的。
一個擴音器的功率是250瓦,吳世澤和其他播音員一起將9個播音器合成一個大喇叭,大家笑稱這就是所謂的“九頭鳥”。
而“九頭鳥”的威力確實非比尋常,九個擴音器的共同作用下,聲音可傳到10公里外的國民黨守軍那裡。
傳送廣播的最佳時間,是入夜時分。每當雙方停火的時候,角嶼島的喇叭就會在入夜時分先後響起。
來往於廈門與金門之間的廣播,已然成了連兩岸雙方高層都十分重視的“第二戰線”。
前線“政治炮兵”策略頻出,後方你來我往
前文提到的戴鴻雁,也是播音組中的一員。他是廈門本地人,於1961年起加入對臺廣播工作。
為使對臺攻心戰發揮效果,播音組的成員們並沒有只是機器性重複每日的喊話工作。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他們想出了不少策略並運用到了“實戰”中。
吳世澤本是部隊的文化教員,瞭解文化研究工作。臺灣人講閩南話,很多東西的說法都跟別地不同。
考慮到對金們喊話的播音同事大多不會講閩南語的緣故,吳世澤特地多方蒐集整理,用心編寫了一本有近千字的詞語手冊,供同事使用,這本手冊後來被收藏於總政聯絡部。
首先對金門守軍發揮作用的,是我黨做出的“六條保證”的承諾。這個承諾一年有300天都會播出,一天播放十多遍,以至於很多偷偷跑過來投誠的國軍士兵一過來就開口說:“政策我很清楚。”
此外,兩岸之間難以割捨的親情,也是播音組對金門“開戰”的重要突破口。
金門守軍中有很多人是國民黨敗走臺灣時被強行拉過去充軍的壯丁。其中有些人的家離金門僅有不到幾公里的距離。
這些人原本陪伴老婆孩子的生活,卻被拉到金門,忽然間跟對岸的親友成了“敵人”,自然是很想家的。
所以每到逢年過節時,廣播組就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廣播,比如會問金門的守軍說:“想不想家啊?全家都在吃年糕了,就缺你一個人呀!”
即使是過了幾十年,年老的吳世澤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1955年春節前夕,播音組得知小嶝島有一位名叫張阿籤的婦女,丈夫不幸被抓去金門島當兵。
於是播音組迅速和張阿籤取得聯絡,經過他們的一番思想工作後,張阿籤鼓起勇氣跟隨播音組來到廣播堡,向對岸的丈夫傾訴一家人對他的思念,盼望他早日歸來。
張阿籤的哭聲越過茫茫大海,傳到金門那裡。不久之後,得知此事的丈夫不惜冒死喬裝打扮,逃出了金門回來和家人團聚。
為了讓喊話發揮更多的作用,播音組可謂是用心良苦,策略頻出。
這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在播音組當中,有一位名叫陳菲菲的女播音員。很多駐守金門的國軍士兵雖然只聞陳菲菲其聲而不見其人,卻將其視為“夢中情人”。
陳菲菲天生一副好嗓音,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很多國軍士兵有家回不得,生活條件又艱苦,大多心情苦悶,陳菲菲親切而悅耳的嗓音,無疑讓很多國軍士兵心中寬慰不少。
有些士兵雖然沒有過來投誠,但心裡早已被陳菲菲的嗓音俘獲。陳菲菲在播音組工作32年,她回憶這段往事時曾說過:“我這輩子和金門國民黨軍弟兄們講的話,可能比和自己丈夫孩子講的話還要多呢!”
播音組雖然沒有真正地加入戰鬥,但他們在對臺的政治宣傳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同時,播音組人員充滿氣勢的喊話也對我方陣營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當時的炮兵們十分尊敬播音組的人員,並稱他們為“政治炮兵”!
而在我方的攻心戰面前,國民黨反動派也發動了他們的反擊。金門的廣播裡也會播放國民黨對我方人員的各種利益上的承諾。
雙方除了在廈金前線利用廣播“互攻”以外,也在後方用無線短波互相“對抗”。
國民黨特意設立了一個大陸廣播部,該電臺發射功率很強,電波可以覆蓋整個大陸。
其中有個以戲劇形式播出的節目,看起來只是幾個人聚在一塊聊天,其中一人抱怨自己工資少,工作累。而另一個人則建議說要怎麼做才能有錢。
明眼人一聽便知,這看似不著邊際的話題裡頭,實際上暗含著敵人的攻心策略。
針對臺後方的攻勢,大陸後方從1954年8月起,也開始對臺廣播開播。剛開始,節目的內容多為政治宣傳。
雖說蔣介石本人十分懼怕我黨思想在臺海的傳播,但相對於臺後方的節目,我方的節目難免顯得有些生硬。
到了1972年,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廣播組做出了兩項改進措施:一是增加天氣預報,二是節目結束時要說“臺灣同胞,祝您晚安”。
心戰收效,展望統一
也正是這些“政治炮兵”們的努力,對臺的攻心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從1953年來到角嶼島起,11年的時間裡,吳世澤親眼見證了許多國民黨官兵冒死抱著水壺、鍋蓋等漂浮物跨海投誠。
對臺心戰,雖不是一場真正的戰爭,卻收到了絲毫不亞於雙方真正決戰的效果。這場心戰不僅能向對岸宣揚我黨的政治理念,同時也有利於日後的統一。
中央對這場心戰也十分重視,正因如此,1962年的夏天,七位元帥才會一起來到胡裡山廣播站。這些元帥為國家立過下汗馬功勞,如今大陸形勢已穩,但臺灣尚未迴歸。
七位元帥有感慨或許有生之年沒有機會看到祖國統一,但至少,他們想來最前線的廣播站看一看。
當時,七位元帥慰問了廣播組的工作人員,同時也表示也看看播音員的現場播音。
這使得戴鴻雁十分激動,他想不到自己一個默默無聞的播音員,竟有幸能給七位開國元帥展示自己的播音工作,這無疑是極大的榮幸,他也因此感到十分緊張。
當元帥們走進廣播室中,準備現場聽聽播音組成員的播報時,年輕的戴鴻雁有些慌了,連手心都緊張得出了汗。反倒是七位元帥顯得十分平易近人,還安撫戴鴻雁的情緒,讓他不要緊張。
之後在七位元帥的注視下,戴鴻雁開始了那一天的對臺廣播。雖然那次他的廣播內容時長還不到三分鐘,但卻成了他畢生最難忘的一次播音。
播音的過程裡,戴鴻雁心情變得平靜了下來。而七位元帥也聽得十分認真,從帥元們的目光中,戴鴻雁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播音工作的好奇。
播音結束後,七位元帥都一致對播音組的工作表示了稱讚。
而七位元帥的到來,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走馬觀花”。若非出於對兩岸局勢的重視,他們又怎會從惜時如金的工作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廣播站視察。
其實,這正表示黨和國家極其重視臺灣迴歸的問題。
這次視察,也增加了我黨宣揚的“六條保證”的可信度和權威性,讓對岸的蔣軍士兵看到了我黨對投誠者的誠意,這也對播音組的心戰工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幫助。
在此之後,一直到1975年,隨著各方局勢的變化。廈門與金門廣播中的火藥味才漸漸褪去。
1979年的新年期間,金門的軍民發現了從對岸傳來的廣播變得不同以往。沒有了以前常見的高聲指責,取而代之的是對親情、對骨肉同胞的聲聲呼喚。
同一年,大陸停止炮擊金門,並提出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到1982年,角嶼島的廣播正式停止。之後金門也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迴歸地方自治,同時開放旅遊觀光。
結語
歸根結底,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兩岸本就是同胞兄弟,血脈相連。
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迴歸是歷史必然趨勢。每一箇中國人都堅信,祖國必將迎來統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