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女士(化名)剛剛退休沒幾年,是個能吃能睡愛跳廣場舞的樂天派,就在前段時間突然覺得肚脹、無胃口,起初以為是胃病犯了,沒有過多注意,但隨後幾天發現自己全身都變黃,幾天過後儼然成了“黃人”,梁女士一下子緊張了,去當地醫院就診後沒發現什麼問題,但是自己內心總覺得這樣發黃肯定不正常,隨後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肝膽外科,找到了何強教授團隊。
收治入院後,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一跳!經檢查後基本診斷:肝門部膽管癌!膽紅素及腫瘤指標特別高!這意味著梁女士的肝功能狀況非常糟糕,經過何強教授團隊初步研究影像片後,若手術治療需切除一半肝臟,那麼術後可能會肝功能衰竭死亡。
細心呵護20天終於等來了手術機會
病情實在不能拖了,何強緊急召集肝膽外科、腫瘤科、放射科、超聲科等多位教授進行多學科會診,討論認為仍有根治性手術機會,但目前膽紅素高、肝儲備功能不佳,手術之前應將膽紅素降至安全範圍,為此多學科團隊制定了詳細的術前治療方案。
4天后,超聲科王偉主任為患者實施了超聲引導下肝內膽管置管,配合護肝、退黃等藥物,終於在20天后膽紅素下降至55.8umol/L,處於相對安全的手術範圍,肝儲備功能也順利恢復至安全水平。
入院25天后,在麻醉科等配合下成功實施這一高難度手術,腫瘤病灶被徹底清除,梁女士於術後2周就順利出院了。
腫瘤復發,免疫方案助其有效緩解
就在大家都以為能鬆一口氣的時候,但術中病理結果卻不太理想,清掃下來的淋巴結共有3處發現轉移,這預示著梁女士復發機率非常高,專家建議梁女士做術後輔助治療。
怎麼選擇術後輔助治療方案,又遇到了難題。目前,全身化療是膽管癌的標準術後輔助治療方案,但其效果不理想並且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靶向治療可以用於出現某些相關特殊基因突變的部分患者,但免疫治療在膽管癌中應用也比較少,只在部分患者中有一定效果,總體而言,膽管癌目前缺乏“特效藥”。在和梁女士詳細介紹這些方案之後,梁女士拒絕了術後輔助治療。
術後第4個月,梁女士返院複查,觀察到她明顯消瘦,精神極差,基本吃不下什麼東西,一吃就吐,脖子上可以摸到一個鵪鶉蛋大小的硬塊,果不其然,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她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考慮腫瘤復發,再一次展開多學科討論後,建議梁女士進行標準化的化療,出於對化療的恐懼,梁女士再一次拒絕,甚至一度想放棄治療。
病人放棄,但治療團隊卻不想放棄,團隊討論認為梁女士的病情仍有一線希望,建議行腫瘤基因檢測,希望基因檢測結果能帶來一些治療提示,很不幸基因檢測結果也不盡人意,沒有相關靶向藥使用證據,並且免疫治療預期有效率低,無奈之下,只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嘗試免疫治療。
在大家都不敢再抱希望的時候,梁女士終於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僅僅2個療程的免疫治療後,梁女士病情明顯好轉,能吃得下東西了,人也精神了,複查發現腫瘤指標下降明顯,淋巴結明顯縮小,脖子的小硬塊也縮小到只有綠豆大小。又經過大半年時間規律的複查治療,目前,梁女士腫瘤指標已經正常,轉移淋巴結基本消失。
何強教授表示,很多患者在手術後,一聽到還需要進行“化療”或其他治療,容易產生牴觸情緒。他提醒,當手術後如需進行進一步治療,患者切莫輕言放棄,應認真聆聽醫生的分析與建議,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配合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採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何旭鵬 鄭亦楠 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