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元旦是如何來的?
1912年1月2號,也就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國父孫中山先生通令全國改用公曆。你看現在有兩種紀年法並存的局面,看孫中山是如何推行新曆法,同時又保留農曆的。
我們先回顧一下民國那段歷史,那時的舊中國仍舊是延續著幾千年來的歷法,用農曆作為年歲更迭的標誌。老祖宗的傳統和習慣流傳了幾千年,更何況老百姓對農曆的依賴任誰都不敢小看。所以孫中山推行公立的程序,那是困難重重,反對聲一片。先不說是底層小老百姓,就連當時站在最前端的革命黨人都不能完全接受改用公曆。在正式釋出通令使用公曆之前,其實在革命黨內部早就已經發生過一場關於公立的大討論。不承認清朝政府的年號,這點在革命黨人中雖然已經是達成了共識,但你要說是用西方的公曆取代,已經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農曆紀年,可以說沒有幾個人敢答應。不過說了也好奇,你說這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後,百廢待興,有那麼多事情需要處理,可這孫中山為什麼要在這麼多的反對聲中堅持推行公曆呢?這種公曆或者是農曆不都是一個日期嗎?事實上的意義絕對不是變一個曆法而已,而改用公曆也是孫中山已經追尋了數十年的目標。
作為先進的革命志士,在廢除科舉,興辦學堂,公派留學盛行的清朝末年,孫中山遠赴歐美、日本等地學習,可以說把西方先進的東西都融會貫通了。不但要在政治上推翻封建統治,更要普及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把人徹底從封建思想上解放出來。這推翻封建統治,辛亥革命做到了,那怎麼普及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呢?孫中山覺得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推行公立。因為很多年的留學經歷,讓他早就習慣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曆,這在他留給後人的很多文稿和信件中都可以發現。從前的封建專制中,朝代更替必然伴隨著更改年號,如今推翻了專制,實現了共和。一定不能和從前改年號一樣,而是必須要學習西洋,和世界先進文明同步才行,而這跟上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改用公曆。
就之前的關於公曆和農曆的大辯論和孫中山會晤過的馬君武提出,這孫中山先生對這件事情態度是非常堅定。在場眾人也是勉強達成共識,同意推行公曆。但隨後又有人橫生枝節,改用公曆的決議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最後孫中山實在是忍不了這樣的反覆,最終表了個態,如果不改用公曆我就不到南京去任職。於是孫中山憑藉無與倫比的威望,以及諸多贊同方代表的努力,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佈就職。
一個全新的革命政府正式成立了。並且在他走馬上任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2日,孫中山正式釋出了一篇面向全國的通令內容,就是中華民國政府改用公曆,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也就是陽曆的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第一個元旦。這番通令鄭重地向全世界宣佈,清政府的統治就此成為歷史了。中國正式開啟了新的紀元,公曆也成為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國曆。孫中山先生也清晰地意識到,農曆以及農曆的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絕不能被輕易拋棄的,老百姓的風俗習慣和社會的慣例傳統也要納入充分的考慮當中。因此他很快又頒佈了第二條通令,為了便於商界結賬,聯絡各處商會通告仍以當年新紀元的2月18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農曆除夕,作為結賬的最後期限。
即便是到了現在做生意的朋友們都喜歡年末開始清賬,這時間一般也是以農曆新年為準的。孫中山推行使用公曆,保留農曆,二力並存的這一政策為中國立法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決定使用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立法與紀念,公曆在中國的地位終於是確定了下來。我們回顧1912年1月2日開始,自孫中山在全國推行公立以來,公曆就伴隨著中國一步一步成長。年、月、日也更加清晰地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每年的公曆1月1號元旦節也就成了中國的法定節日。
分類: 體育
時間: 2022-02-12